长城汽车登人民日报头版 坚持长期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近这大半年来,你要是想买车,估计脑子都得大一圈。

为啥呢?

因为车市实在是太“热闹”了,这热闹不是说新车多得看不过来,而是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

长城汽车登人民日报头版 坚持长期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今天这个牌子宣布官降三万,明天那个牌子直接优惠五万,还有的送保养、送保险,恨不得把车贴钱送给你。

咱们普通老百姓看着,一开始觉得挺美,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

可看着看着,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这价格跟坐过山车似的,今天买明天就可能“亏”了好几万,这车企还有钱赚吗?

没钱赚,那车子的质量、用的材料能靠谱吗?

以后售后服务还能跟得上吗?

这一连串的问号,让好多人从持币待购变成了持币观望。

就在这么一个大家都有点迷糊,觉得“不降价就卖不出去”已经成了车市铁律的时候,一件挺让人意外的事儿发生了。

国家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在它的头版,那可是最金贵、最有分量的版面,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点名表扬了一家车企——长城汽车。

这就怪了,在一片“降价”的呼喊声里,为什么偏偏是长城这个不怎么跟着凑热闹的“硬骨头”,能得到这么高级别的肯定呢?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可就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了。

咱们得先明白,《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一家企业,这事儿的分量可不一般。

它不仅仅是在说“长城做得好”,更深层的意思,它是在给整个乱哄哄的汽车行业指一个方向,告诉大家,别再一条道走到黑了。

长城汽车登人民日报头版 坚持长期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价格战这条路,看起来热闹,实际上越走越窄,甚至是个死胡同。

真正宽敞明亮的大道,在别处。

那么,长城走的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能让国家都觉得是条“正道”?

说白了,就是一条很多人眼里的“笨路”,一条需要下苦功夫、花大价钱、耐得住寂寞的技术研发之路。

长城汽车的当家人魏建军,是个出了名的实干派,他有句话说得特别实在:“干就完咧!”这听起来有点土的话,背后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底气。

咱们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长城汽车在过去连续三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一百个亿。

三年加起来,三百多亿就这么“烧”进去了。

可能有人会算一笔账,三百多亿,要是拿来给车降价,能多卖出去多少台车啊?

这账谁都会算,但这是短期的账。

魏建军早就看透了,这种互相“捅刀子”的价格战,就是一种“慢性自杀”。

你想想,今天你为了抢客户,把利润都砍没了,甚至亏本卖车,那你明天拿什么钱去开发新产品?

拿什么钱去升级技术?

员工的工资、工厂的运营都得靠钱。

到最后,车企自己元气大伤,消费者呢,看似占了便宜,买到的车可能是减配的,技术是落后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都可能打折扣。

而整个行业,大家都在低价的泥潭里打滚,谁也抬不起头来搞创新,最后就是大家一起停滞不前。

这不就是个三方都输的局面吗?

长城偏偏不走这条路。

它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扎实的路:不拼价格,拼价值。

当别的车企在想方设法压缩成本的时候,长城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怎么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怎么让混动系统更省油、动力更强。

当别人在全世界找最便宜的零部件供应商时,长城在自己建工厂,把混动技术、智能驾驶系统,甚至连电池、电机这些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内部管这个叫“森林生态”。

这个比喻特别好理解:一棵树,风大了容易倒;但一片森林,有高有矮,有乔木有灌木,根系都连在一起,就能抵御狂风暴雨。

长城的技术体系就是这样,从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技术,到新能源车的能源系统,再到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形成了一个自己能给自己供血、互相支持的强大闭环。

这道“护城河”挖得又深又宽,别人想模仿都很难。

这条路走起来确实慢,但每一步都踩得很实。

长城汽车登人民日报头版 坚持长期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驾

咱们看看今年的市场数据,上半年全国汽车销量超过一千五百万辆,数字很漂亮,但很多车企的利润报表却不好看,卖得多挣得少,甚至亏钱。

长城呢?

在国内市场顶着巨大的降价压力稳住了阵脚,同时,在海外市场那是高歌猛进。

当国内的同行们还在为几千块钱的优惠争得头破血流时,长城的坦克、哈弗这些车,已经卖到了俄罗斯、中东、南美,甚至开始敲响汽车工业老家——欧洲的大门。

光是今年上半年,长城在海外就卖了超过12万台车,同比增长了80%多。

这是什么概念?

这说明长城的车,不是只能靠便宜在中国卖,而是靠着过硬的技术和品质,在全世界都有人愿意掏钱买。

人家外国消费者可不傻,他们认的是你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信誉。

靠技术赚来的钱,才是真正有底气的钱。

所以,这下咱们就能明白《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深意了。

它是在借着表扬长城,给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提个醒:别老盯着身边的一亩三分地搞内耗了,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真正强大起来,从一个“造车大国”变成一个“造车强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上走,搞技术突破。

价格战终究是下策,打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核心技术还是人家的。

像长城这样,肯花大价钱,肯坐冷板凳,老老实实把技术基础打牢,用技术上的厚度,去换取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才是中国汽车该有的志气和样子。

这种坚持长期主义的做法,至少给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榜样,证明了另一条路是走得通的,而且能走得更远、更稳。

现在回头看,那些曾经看似在价格战里占尽先机的车企,如今可能正感到阵阵寒意,而那个当初选择“埋头种树”的长城,反而为自己开辟出了一片最安全、最肥沃的土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