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最厉害的经济体,曾经靠着工业实力和技术创新称霸全球。从战后经济腾飞到汽车产业横扫世界,日本的辉煌谁看了不眼红?
可现在风水轮流转,日本的汽车产业——这个国家经济的顶梁柱,正面临一场大危机。中国车企崛起、电动车市场翻天覆地,日本的日子不好过了。
日本汽车产业的辉煌
日本汽车产业的辉煌,离不开几个关键人物。本田宗一郎和卡洛斯·戈恩,一个是日本车企的创业鼻祖,一个是日产的救命恩人。
本田宗一郎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父亲是铁匠,母亲织布。小时候他就对机械着迷,经常在村里修车铺混,弄得满手油污。15岁没读完书就跑去东京,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
那时候日本工业刚起步,他从修车开始,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门道。
1937年,本田宗一郎搞了个东海精机公司,专门做活塞环。结果二战把工厂炸没了,战后又碰上地震,差点全玩完。
他卖了公司,用这笔钱在1946年弄了个本田技术研究所,就是后来本田汽车的前身。
1948年公司正式成立,他看准了战后日本缺便宜交通工具的机会,把发电机引擎装在自行车上,搞出第一款“摩托车”。
简单实用,卖得火爆,1959年本田就成了全球摩托车老大。本田宗一郎不满足于摩托车,在1963年推出首款汽车T360,后来还有S500跑车。政府和同行都觉得他疯了,可他干成了。
1970年代,本田搞出CVCC引擎,满足美国排放标准,在美国卖得火爆。本田宗一郎管公司也特立独行,不喜欢官僚作风,鼓励员工瞎折腾,觉得失败是成功的妈。
1973年,本田宗一郎辞退了总裁一位,但一直当顾问,直到1991年去世,84岁。
卡洛斯·戈恩出生在巴西,有法国血统。1999年他被派到日产,那时候日产快破产了,欠了200亿美金的债,工厂都开不动。
他上台后大刀阔斧,裁员、关厂、跟雷诺抱团取暖,两年不到就把日产拉出泥潭,赚钱能力噌噌往上涨。日本人叫他“成本杀手”,因为他下手狠,但也真管用。
2002年,戈恩搞了个“日产180计划”,让日产成了全球第三大车企。
可好景不长,2018年戈恩因为财务问题在日本被抓。理由是挪用公款、藏利润。2019年,戈恩直接逃到黎巴嫩去了。现在他还待在贝鲁特,回不了日本。
2025年,戈恩还是这状态,靠媒体喊冤,说日本司法有问题。有人觉得他救日产是真本事,有人觉得他贪心毁了自己。不管咋说,他的故事跟日本汽车产业的起伏脱不了干系。
日本汽车产业的大危机
日本汽车产业以前是全球标杆,可现在真有点扛不住了。2024财年,日本车市销量掉6.7%,连疫情前的400万辆都没回去。
丰田虽然还是老大,但2024财年净收入从49440亿日元掉到47650亿日元,利润也从53520亿日元滑到47950亿日元。
本田利润跌12.2%到12134亿日元,净利润直接砍24.5%,剩8358亿日元;日产最惨,2024财年亏了6709亿日元,全球销量才334.6万辆,竞争太狠了。
中国车企这几年跟开了挂似的,2023年出口量超日本,584万辆,新能源车占35%。2024年估计能破600万辆。
比亚迪、吉利这些牌子,价格便宜,技术还硬,不光在中国市场拿下70%份额,连欧洲、南美、东南亚都抢着要。
日本车在这些地方越来越吃力,卖不动了。反过来,中国街头全是国产电动车,比亚迪、蔚来到处跑,日本车反倒成少数派了。
全球车市往电动化跑,日本有点跟不上趟。
以前日本靠内燃机称霸,可电动车这块起步晚。日产的Leaf算早吃的螃蟹,可现在被特斯拉和比亚迪甩得老远。
丰田的bZ4X、本田的e:NP1,市场反应平平,压根没法跟人拼。中国电池供应链牛,日本成本高效率低,研发速度也慢半拍,差距越拉越大。
供应链这几年乱成一锅粥,芯片短缺让日本车企头疼。2024年好多工厂停产,丰田、本田只能挑热销车型保供应。
美国还总用关税威胁,日本车企更不敢乱动。本田2025年在加拿大的电动车厂计划都停了,需求不行,风险又高。外部环境这么恶劣,日本车企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2023年底,本田和日产想合并抱团取暖,开了场发布会。
可到2025年2月,谈崩了。日产不愿当小弟,管理上也掰扯不清,最后啥也没成。这事暴露了日本车企内部协调多难,外界一看,更不看好他们了。
结语
日本产业溃败不是头一回了。14年前,富士通和东芝合并搞手机,想翻身,结果被苹果、三星干翻,现在智能手机市场哪还有日本货?
再往前,12年前,索尼、东芝、日立合并做显示面板,市场份额从90%掉到3%不到。汽车产业会不会重蹈覆辙?
日本汽车产业这几年被逼到墙角,但各家都在憋大招,想翻身。
丰田雄心不小,计划2030年推30款电动车,还想搞碳中和。2025年他们忙着弄固态电池,续航长、充电快,生产线也在改装。
丰田还靠Woven Planet子公司搞自动驾驶和智能城市,想多捞点钱。
本田也拼了,2040年全转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2025年跟通用汽车合作弄便宜电动车,还在北美建电池厂,拉低成本。在中国推出e:NP1,销量一般,但还在咬牙坚持。
日产的日子苦点,2025年裁了9000人,产能砍了20%。跟丰田谈合作的事也有苗头,但没啥实质进展。三大车企都在硬扛,方向是电动化,可钱和技术能不能跟上,悬。
参考资料:
1、日本政府回应“本田日产合并”:期待能增加日本汽车产业竞争力 光明网 2024-12-24
2、忧患意识难抵产业宿命,日本汽车没落是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电科技 2024-11-8
3、电动汽车时代,日本为何慢半拍 光明日报 2025-07-0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