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马力,水平对置6缸,0-100加速2.5秒,你敢信这还是911?我上周去4S店,销售小哥一边擦车一边说:这次升级的电动涡轮,简直就是给涡轮开了外挂。我没反驳,毕竟711匹马力放哪都算吓人(体感,样本有限)。但心里有点小疑惑,电动涡轮玩多了,不是会失去那种机械纯粹感吗?
说真的,我之前还真没想过,911会用电动涡轮。传统印象里,911靠的是那台3.8升水平对置发动机和涡轮自然喘息,像老朋友一样配合默契。现在电动涡轮一上,感觉有点像给老爷子装了外挂涡轮增压。反正,供应链这块,我猜是为了扭转涡轮迟滞问题——就像厨房里榨汁机,传统涡轮得先预热,电动涡轮像随时按开关就能用的榨汁机,反应快多了(临场小计算:如果传统涡轮响应慢个0.2秒,那这2.5秒的加速时间里,0.2秒占了8%呢,影响不小吧?)。
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条数据挺有意思:新911的碳陶刹车盘规格竟然用了前380×36毫米大尺寸,后380×28毫米,配合六活塞和四活塞卡钳,这级别配置,在同价位车里,估计算是顶尖了。对比奔驰AMG C63 S和宝马M4,那些碳陶盘不是标配,刹车手感都差不多,但这个更贴近赛道用具。你们觉得,这是不是保时捷始终对赛道逼格的坚持?
这车外观依旧青蛙脸没错,经典的椭圆大灯升级成四点式光源,科技感马上上了一个档次。前包围的百叶窗式主动格栅(AGS)让我想起了窗户上的那种自动遮阳帘,夏天热就自动拉上挡阳光一样,这套系统自动调节进气,挺贴心。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知道它到底怎么判断什么时候开合,感觉光靠水温和车速控制有点粗糙?是不是还跟空气流量传感器偷偷沟通呢?
进入内饰,我忍不住动手摸了一下中控区那个拼凑线上物理按键,手感居然比纯触摸来的踏实。为何现在车企都喜欢摒弃实体按键?有人说是科技感,也有人说是成本压缩,我自己倒觉得,实体按键还是得有,尤其开车时不用死盯屏幕多安心。跟同价位的奥迪RS5相比,Audi全液晶虽然炫酷,但开车一分神容易乱,所以我特别喜欢911这一点。
对了,之前我说711马力加速能轻松碾压对手,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了。毕竟,像特斯拉Model S Plaid(体感)和极氪001 FR(估算)等新势力电车同级别也够凶猛,纯粹看数据跑0-100不能全信。毕竟电动车没换挡,推背感瞬间到位,机械介入少,感官体验和传统涡轮涡灌车不一样。至于911,更多是那咆哮声浪和操控参与感,电动车一旦缺了这些,你还会认吗?
我问销售小哥:这电动涡轮会不会给修理带来麻烦?他耸肩说:肯定复杂,之前客户修个涡轮就比谁都慢,现在电机和涡轮耦合,说不定维修时间得翻倍。这种三头怪式动力总成,听起来就有点头疼。供应链环节是不是也是个难点?整合电机、机械涡轮还有控制系统,就像厨房里的复合料理机,配件多了,坏的概率也多,用户花的钱该不该算在这维护成本上?
说到维修,我记得朋友家的修理工跟我吐槽过同价位的阿特兹,电子配件多了,油门踩板不灵敏,修一次得好几天。那你觉得,911这种高端车,是不是更加要注重系统的稳妥可靠?毕竟买家是冲着信赖感和驾驶乐趣来的,不是单纯的速度机器。
轮胎规格方面,前265/35 R20,后325/30 R21,轮毂中央锁定结构设计,这不就是竞速车的标配吗?不过普通买家每换一次轮胎成本得上万,还真挺肉疼。估算日常百公里成本上涨至少有个10%(样本有限,非精确数据)。去年就听一个车友抱怨,买了911 Turbo S,刹车片和轮胎都快成烧钱大户了。大家买这种车,是不是也都得做好心理准备?
说回动力,两个电动涡轮一起工作,名字里带个超级四驱,让人好奇是不是比之前的标准四驱体系更加智能?感觉就像之前用手拉的窗帘,换成电动遥控的,操作方便,但坏了就难修。以前911四驱只是应急,多打点稳定,没想到这代这么高级。你们觉得日常用车,这样的四驱还有必要吗?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
顺带一提,那电动防滚杆也挺新奇,是基于400V电气架构供电,按我的理解,这玩意就像车体稳定性系统里的肌肉,能从软骨方向转为钢骨,在高速弯道抑制侧倾。这套电控系统复杂程度比我想象中的还高(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一句话,看到厂里那块板子显示,911 Turbo S的售价过了270万人民币,感觉豪车门槛更高了。但你说这车有没有物有所值,可能得看你怎么定义跑车乐趣才行。到底是711马力的纯狂暴,还是带点电动涡轮的科技温度,是不是得自己去体验一圈才知道?而且,说实话,我也还没想明白,买这车的人,真的是爱操控还是爱牌子呢?你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