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车市格局生变,斯柯达垄断前七,中国品牌销量仅900台

我们来看看2025年10月份的捷克汽车市场,这个月份的数据相当有看点,它像一个缩影,清晰地反映出欧洲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

从整体数据来看,捷克车市表现得相当稳健,单月新车销量达到了2.3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6%,这说明当地的消费信心和经济活力正在持续恢复。

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是积极向上的,人们买车的需求依然旺盛。

捷克车市格局生变,斯柯达垄断前七,中国品牌销量仅900台-有驾

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这份销售榜单时,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便会浮现出来。

那就是捷克本土汽车品牌斯柯达的绝对统治力。

斯柯达在这个月卖出了8731辆车,占据了整个市场高达37.5%的份额。

这个数字意味着,在捷克,每卖出八辆新车,就有三辆是斯柯达。

这种市场占有率在全球任何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都是极为罕见的。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月的汽车销量排行榜前七名,全部被斯柯达旗下的车型包揽了。

从最畅销的明锐,到紧随其后的卡罗克、Kamiq、Scala、晶锐、柯迪亚克,再到速派,这七款车型形成了一道外来品牌难以逾越的坚固壁垒。

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斯柯达对于捷克人来说,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的汽车品牌,它是国家工业的骄傲,是几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拥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捷克车市格局生变,斯柯达垄断前七,中国品牌销量仅900台-有驾

再加上背靠德国大众集团,斯柯达在技术、品控上获得了世界一流的支持,同时在定价和产品设计上又非常贴合本土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比如宽敞的空间、扎实的底盘和人性化的储物设计。

这种情感与实力的双重加持,造就了斯柯达在本土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

在斯柯达的强大光环之下,其他国际品牌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它们在争夺剩下的市场份额。

韩国的现代汽车以1615辆的销量排在第二位,但相比去年同期却下滑了10.1%。

这通常与品牌的产品更新周期有关,可能是在等待新款车型上市的过渡期,导致现有车型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日本的丰田则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以1580辆的成绩紧追不舍,并且实现了17.1%的同比增长。

特别是丰田卡罗拉这款全球知名的车型,在捷克的销量实现了翻倍增长,达到了619辆,成为所有外资品牌中最具竞争力的单一车型,这充分证明了丰田可靠耐用的口碑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市场。

斯柯达的母公司大众品牌,则以1482辆的销量位居第四,表现中规中矩,略有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以高性价比著称的品牌正在快速崛起。

来自罗马尼亚的达契亚,凭借其Duster和Jogger等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了47.5%,排名上升至第五位。

捷克车市格局生变,斯柯达垄断前七,中国品牌销量仅900台-有驾

法国的雷诺表现更为抢眼,销量同比飙升了65.9%,新款Clio和Symbioz这两款新车功不可没。

这些品牌的成功说明,在欧洲市场,即使面对强大的本土品牌,只要能找准定位,为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快速增长。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群体——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

在10月份的捷克市场,总共有十个中国品牌实现了新车上牌,它们的合计销量超过了900辆,占据了市场大约4.7%的份额。

这个数字初看起来似乎不大,但考虑到这是在遥远的欧洲腹地,一个汽车工业历史悠久、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这4.7%的份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已经成功地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具体来看,奇瑞集团的表现尤为突出。

它旗下的新品牌杰酷(Jaecoo),凭借其对应的国内车型瑞虎7,在捷克市场一炮而红,单月卖出228辆,首次进入了销量榜单的前二十名,排在第19位。

它的兄弟品牌欧萌达(Omoda),也就是国内的欧萌达5,也以183辆的成绩位列第28名。

这两款车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们时尚年轻化的设计语言和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这对于看重设计感和实用性的捷克年轻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一个中国品牌的主力军是名爵(MG)。

捷克车市格局生变,斯柯达垄断前七,中国品牌销量仅900台-有驾

作为一个拥有英国历史渊源的品牌,名爵在欧洲市场有着天然的品牌认知度优势。

它在10月份卖出了456辆车,同比增长了47.1%,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其中,主销车型ZS这款小型SUV单月就贡献了218辆的销量。

名爵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用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去对标和替代市场上同级别的现代Kona、丰田Yaris Cross等车型,用实实在在的优惠去打动消费者。

比亚迪则代表了中国汽车的另一条发展路径——技术驱动。

虽然它23辆的月销量基数还很小,但其同比超过两倍的惊人增幅,清晰地反映出其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扩散。

如今在欧洲,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纯电技术平台等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技术口碑。

虽然目前受限于充电设施和价格等因素,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在捷克还比较低,但比亚迪的提前布局,为其在未来电动化浪潮中抢占先机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几个主力品牌,榜单上还出现了东风、北汽、跃进、红旗、一汽、思皓、零跑等多个中国品牌的身影。

虽然它们各自的销量都还比较少,比如零跑只有6辆,但它们集体出现这个事实本身,就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集团化的姿态,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这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零星尝试,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多品牌、多维度的战略拓展。

这900多台的销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知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坚实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