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最新致客户公告函:荷兰安世无中生有,倒欠10亿!网友:“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

安世中国最新致客户公告函:荷兰安世无中生有,倒欠10亿!网友:“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有驾
图片

一场由地缘政治引发的芯片供应链震荡,正让全球汽车行业陷入新一轮停产危机


失业君小编 |
Torsten Dettlaff | 图

安世中国最新致客户公告函:荷兰安世无中生有,倒欠10亿!网友:“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有驾
图片

“恶意抹黑,倒欠10亿!”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在11月2日凌晨发布的公告函中,用极其强硬的措词揭开了与荷兰安世半导体的内部决裂。

荷兰安世半导体单方面决定自10月26日起停止向东莞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理由是“当地管理层未能遵守合同付款条件”。

而安世中国反击称,不存在违约行为,相反,荷兰方面欠付东莞工厂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

这场发生在同一品牌内部的争端,已超出商业纠纷范畴,背后是大国之间在半导体这一战略性产业上的博弈与角逐。

安世中国最新致客户公告函:荷兰安世无中生有,倒欠10亿!网友:“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有驾
图片

安世半导体危机的根源并非单纯的商业纠纷,而是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干预。

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动用1952年从未使用过的“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并撤换了公司的中国籍首席执行官。

这一举动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厂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元件。

这一反击措施击中安世半导体命脉——超过一半的成品在中国制造,这一禁令直接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断供。

路透社报道披露,早在今年6月,美国官员就已向荷兰表明立场,若安世半导体想从美国“实体清单”中获得豁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必须被替换”。

安世半导体内部矛盾在10月下旬彻底公开化。临时CEO斯特凡·提尔格在致客户信函中明确表示,暂停向东莞工厂供应晶圆是“当地管理层最近未能遵守合同付款条款的直接后果”。

安世中国最新致客户公告函:荷兰安世无中生有,倒欠10亿!网友:“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有驾
图片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产品虽小,却对整个汽车产业有着致命影响。

据美银全球研究报告,安世半导体每年生产超过1000亿个半导体芯片,约占全球基础半导体供应的25%,其中约60%销往汽车行业。

这些组件主要是二极管和晶体管,虽然价格低廉但对车辆电子系统至关重要。一辆现代汽车通常使用1,000到3,000个芯片,而安世在汽车用分立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中约占40%。

“我们认为安世半导体芯片被用于全球生产的大多数车辆中,”美银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

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常见于LED照明、气囊控制系统等关键模块。其终端用户包括奔驰、宝马、丰田、通用、斯特兰蒂斯集团等跨国汽车制造商,以及博世这样的零部件巨头。

安世半导体供应中断的连锁效应已开始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显现。

本田墨西哥塞拉亚工厂的生产线在10月28日戛然而止,这座年产20万辆HR-V车型、承担美国市场核心供应任务的工厂成为安世半导体危机引发的首个“标志性停摆点”。

随后,本田加拿大安大略省阿里斯顿工厂从10月27日起减产50%,10月30日起更是停产一周。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紧急发布声明,警告丰田、马自达等所有会员企业都可能受波及。

欧洲方面,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29日示警,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能被迫在几天内停止生产。各公司一直在依靠日益减少的库存来维持工厂运转。

大众汽车已经警告可能因此削减德国的生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表示,半导体短缺“可能导致近期出现严重的生产限制,甚至可能造成停产”。

安世中国最新致客户公告函:荷兰安世无中生有,倒欠10亿!网友:“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有驾
图片

面对供应链中断,汽车制造商寻找替代芯片并非易事。

美银分析师警告称,“由其他供应商替代安世需要太长时间”,因为即使对芯片来源的微小变更也可能要求已在生产的车辆进行新的认证或型式认可。

在汽车产业的质量体系中,这些低价组件受制于严格的AEC-Q认证标准。每一个替代料号的重新验证都可能耗时数月。

安世中国在公告中试图安抚市场情绪,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直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

为确保供应的长期性与韧性,安世中国已积极启动多套预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公司对在短期内完成验证并自明年起无缝衔接满足所有客户需求充满信心。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安世半导体事件揭示出汽车芯片供应链的核心矛盾——低技术含量不等于低战略价值。二极管、MOSFET、逻辑IC等成熟制程产品的技术门槛不高,但其数量庞大、认证周期长、供应链集中。一旦单点断裂,整个系统即告瘫痪。

与2021年的“汽车芯片荒”相比,这次短缺的核心不是产能不足,而是政治驱动的出口管制,使得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大幅下降。

这场危机暴露了全球汽车产业长期存在的“隐形风险”:过度依赖单一芯片供应商,对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韧性重视不足。

半导体行业专家指出,未来的供应安全不再取决于价格、良率或产能,而取决于地域、政策与控制权。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正在被“去全球化”的政治逻辑取代。

汽车行业的“隐形风险”恰恰藏在这些被忽视的基础器件中。安世半导体事件,标志着汽车产业链风险性质的转变——从“市场波动”进入“突发干预”的时代。

一辆现代汽车需要上千个芯片,而一个价值仅几美分的二极管缺货,就足以让价值数万美元的整车无法下线。

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断裂带,已经从技术高地的争夺,蔓延至基础部件的掌控。

网友热议

@唠小孩Fiona(IP京):

全球汽车业又要地震了,去年缺芯危机重演?本田已经停产,接下来轮到宝马奔驰了,赶紧囤车吧各位!

@三单杠Ronan(IP川):
最惨的是汽车工人,巨头打架,产线停工,最后埋单的却是普通家庭。墨西哥工厂已经停了,多少家庭要断粮?图片

@袁伟刚weigang(IP鲁):

二极管虽小,却能瘫痪整个汽车业,这就是全球化的脆弱性。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苦果,这次要让全世界一起尝了。

@冉尔文84(IP川):

2021年芯片荒是因为疫情,这次纯粹是人祸!政治干预商业的恶果显现了,以后还有谁敢相信全球供应链?图片

@陈岚Mignon(IP沪):

认证壁垒才是致命伤,换个供应商要重新认证几个月,车企现在怕是急得跳脚。库存还能撑到年底?我表示怀疑。

@Chlnano189(IPHK):

安世内部的权力斗争,最后受伤的是全球客户。中西方管理层的矛盾公开化,这家公司以后还怎么运营?……图片

图片
最后一条,
半导体冷战正式开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