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

光伏快速充电、全固态电池、车身钙钛矿薄膜以及车联网的互联互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2025泰达汽车论坛中提到,这四项技术在未来五年里前景非常看好。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他觉得,这场汽车革新的真正关键,不是单纯的换电技术,也不是那些炫目的自动驾驶,而是更为宏伟的“能源低碳化”这个目标。

这个想法,把我们的目光从单一的汽车转移到了汽车和整个能源体系之间的联系上。不能再局限地看车本身,而是得把它当作未来能源网络里的一个重要环节。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对一辆车的期待可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关键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大要素,而是发展出一套能与外部能源深度互动的复杂系统。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单纯的交通工具的范畴。

全固态电池一直是大家惦记的核心技术,被认为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终极方案。欧阳明高预测,这项技术大约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化。他还提醒,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固态”电池,实际上大多是“固液混合”,大家要搞清楚,别被概念误导了。虽然这个技术潜力巨大,可能带来颠覆,但在短时间内还不是现实中的威胁。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更让人觉得新鲜的是,未来的车可能会自己“会发电”了。设想一下,如果用一种叫钙钛矿的薄膜材料,把整个车身包裹起来,每天晒晒太阳就能产生5到8度的电,这基本够日常上下班用啦,听起来是不是挺像科幻片里的情节?不过,要实现这事儿,还得对车身的材质和结构进行全面升级和变革。

充电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呢,光伏闪充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但门槛挺高的,主要是得应对充电太快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析锂的问题。而真正能带来根本变化的,得算车网互动。它不光是简单的充电,更像是个电池健康的管家,好像给整车多了一层保护伞。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许多人都在担心,经常对电网放电会不会损伤电池,欧阳明高团队的研究给出了答案。V2G的双向脉冲技术,不仅不会伤害电池,还能让锂离子分布更均匀,减少析锂的发生。这技术还能主动检测析锂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就算在冬天,它还能给电池进行预热,改善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虽然充放电频繁会增加循环次数,但这样还能避免电池长时间满电停放带来的日历寿命降低。两者一对比,反而对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好处的。

别觉得这些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国际的大公司们早就行动起来了。像奔驰啊,在全固态电池、滑板底盘、钙钛矿叠层技术,还有车网互联这些方向上,都已经全面布局,眼睛都盯得紧紧的。这场技术比拼,我们虽然暂时走在前头,但一点松懈可能就会被追上。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为什么有人说电动汽车的价值观正在被打破呢?其实,这车不再只是一件单纯的“消费品”,而开始变成一个能自己创造收益的“产融结合工具”。这场变化的核心关键,还是离不开车网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现在许多新能源车企遇上的尴尬事,不少车都卖出去了,可利润就是不丰厚。传统燃油车靠品牌溢价还能赚得挺舒坦,但在电动车时代,技术逐渐趋同,大家都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要想赚到钱,得跳出“只卖车”的那种老套路。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机会就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回头看看信息革命,中国企业在这块特别拿手。欧阳明高说过,车网互动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范围内那个能“变革生产关系”、带来新价值的中国机会。

咱们来算算这笔账,真就一目了然。一块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一般都在3000次以上。一辆家用车跑到25万公里报废,基本也就是用掉了大概500次的循环。这就意味着,还有差不多2500次的循环寿命被闲置着,没有利用上,白白浪费掉了。

如果把这剩下的2500次循环用在车网互动上,倒也是个不错的想法。你车里有70度电左右,利用电网的峰谷价差,比如半夜充电时只要5毛一度,而中午或傍晚高峰时把电卖回去,赚点差价。每次充放电都能带来收益,这么算起来,这2500次循环下来,大约能多赚个7.5万到8万元左右。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这一下子彻底颠覆了汽车的本质。它不再是你车库里不断贬值的负债,而变成了一个可以不断带来现金流的资产。一旦这个思路成真,整个行业的盈利模式都得被重新整合和调整。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可不是空谈空说的事情。国家的四个部委已经在上海等九个城市开启了城市级别的车网互动示范项目,政策的利好已经逐渐到位。当然,要让这笔资金真真正正落到每个车主手里,还得推进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这些政策上的滞后,也的确成了当前实实在在的风险所在。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样子,可不止是个孤零零的智能终端,它实际上是未来能源和交通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这背后,隐藏着一场从单一技术突破到多方面快速融合的能源革命2.0。

欧阳明高提的那个画面是,未来的电力系统会变成“源-网-荷-储”全方位融合的天下。就是说,发电、电网、用电和储能这几块不再分开,各自跑偏,而是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格局。到2030年,中国的风电和光伏总装机容量预计会超30亿千瓦,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比例也会突破一半。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在这个以绿色电力为核心的时代,电动汽车的重要性可不能小觑。它不仅仅是用电的“荷”,还兼具储能的“储”功能。到那时,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会突破1亿辆。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张庞大、分散的移动储能网,规模相当惊人。

将来,应用场景会变得挺复杂也很丰富。在高速公路上,服务区或许会变成“光伏走廊+储能设备+超级充电换电站+制氢设施”的一体化能源站。在城市中,建筑、汽车、道路,还有云端平台都会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虚拟的电厂,实现“房子-车子-能源-路网-云端”的一体化布局。而在矿山、港口这些特定区域,还能打造出“电-氢-热-车-网”组成的零碳闭环系统,真正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迎来的重大机遇,也伴随着紧迫的压力。欧阳明高用一句挺生动的比喻说道:“解放战争拖不得”,意思就是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任何一点犹豫或犹疑都可能错失良机。

去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大概会达到1250万辆,市场占有率可能在36%到41%之间。按照这个趋势,今年的渗透率差不多快到50%,明年就有望超过50%,成为主流,到2030年突破70%也不是难事。只要坚持这个方向,就能在这场全球范围的产业变革中,真正把握住属于咱们的历史机遇。

未来电动车不仅具备自动驾驶,还将实现免费充电,变身盈利利器!-有驾

欧阳明高提到的“能源低碳化”,可不仅仅是对发展的某个阶段做个简单划分。这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战略提升,要求整个行业跳出传统“造车”思维的限制,把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宏观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思路,明确地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竞争中稳住领先的关键路径。这是一场需要技术、市场和政策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深层次变革。春天已经来了,势头不可阻挡,但真正迎来繁花似锦,还得穿过眼前的重重风险和迷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