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车去公司,路上听到一则消息挺有意思。宝马刚刚悄悄换了个车标,我一边看手机照片一边想:这次是不是偷偷想秀点新东西?估算一下,换标的车大概占宝马全部销量的0.5%左右(体感,样本少),但觉得他们一定是有心思的。
我记得两三年前,看宝马在一些展会上的新LOGO宣传片,那时候他们说要强化年轻化,但其实也就是在灯箱上调调色、字体变得更锐利点,不过贴到车上就是个大不同。倒也不是说改点标就能变年轻,但似乎每次这个动作都带点信号放大器的感觉——我们在改变,别忘了我们是谁,但也愿意试试新路子。
你知道吗?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宝马最近在研发中心那边,跟设计师论证LOGO缩放比例。听说新标放大后更融入数字化界面,我估算应该是官方预设的设计意图,但其实内心我暗笑:这不就像升级手机界面一样嘛,要变得更简洁、更扁平、更贴合年轻人喜好。但我心里也在想:这是不是走偏了?车标变化,硬要说体现新世代,其实真的要这么理解,还是只是在装创新。
说起衡量的东西,我之前跟一位修理工攀谈,他说:新LOGO啊,就是看上去顺眼点,旧的有点厚重。那个蓝白盘,放在车头就像是带了个徽章,满满的历史感。而新标的扁平化让我想到那次我帮朋友调节车灯,调了半天才发现,灯光亮度跟设定有关系,但外表其实变化不大,反而是细节决定心情。
对比一下,宝马的同级别竞争对手奥迪,那款A4的车标一直走简洁路线。奥迪的logo一直保持它的直线和三环设计,没有太多变动。换句话说,宝马的这个小动作,可能是试水策略——我们能不能把品牌辨识度保持住,还能年轻点。不过我在想:这么小的变化,真能带来感官上的大不同吗?
这个时候,又冒出个问题:我常走的那条路上,邻近的街灯换成了智能调光,其实也就是微调,但给人的感觉更高端了不少。一个品牌也一样,可能就是抹一些高级灰,让你觉得看得出不同。我猜,这次宝马的标革新,就是细节上的贴合,而不是突破。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想不出这个未来标志设计趋势会走向何方。人说品牌就是标,但标就像我们穿衣服的领带或者饰品,变化可能只是一种个人风格的表达。车企做这些小变化,是不是也希望给消费者传递一种我们在不断适应市场的信号?不过我觉得,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车子本身的实力。
我还在想,电动车型的那个新LOGO是不是代表未来的我们?毕竟,燃油车的蓝白还在,但更扁平的LOGO是不是暗示着,要做一个跟着潮流走的品牌了?还是我天真以为:车企换个标,就能逆转消费者的心理?实际嘛,难度不大嘛。毕竟,从研发角度看,这种设计变动就像换个手机壳,成本非常有限,但想传达的态度差别可是天差地别。
哦对了,有个细节我没说清楚。自己拍了辆车的照片,发现新标贴的位置更靠左点,离保修标签略微近了点,哈哈,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留个伏笔。说实话,像我这种平时开车多年的,看到这种细微调整,总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多心了?
但问题来了——你觉得品牌换LOGO,真能带来销量吗?还是只是市场营销的小把戏?我有点怀疑:如果车子整体没有提升,换个标不过是换个外表,那其实没啥用。如果这个微调其实暗示着企业在整体转型,那就另当别论了。
未来你觉得,品牌会不会越来越像人脸识别一样,靠着微表情即可辨识?而且,好像换logo的速度突然变快,像朋友圈一样换头像,也不再是特殊事件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时候我会想,所有的新都只是旧的升级,就像那个新潮手机壳其实还是旧款,但换个包装就觉得不一样。或者,是我太过臆测——其实偷偷告诉你,我觉得这次宝马不只是换个标,更像是在打下一步年轻化棋,或许将来会看到全车线条都变得更硬朗。
我觉得这个变化,除了直观的视觉调整外,背后还藏着宝马给年轻消费者的一个暗示。看似细枝末节,却可能锁定未来的主流用户。下一次买车,或许旁边看到那个扁平化、电子味~的标志时,我会知道:他们在变,不只是标,更是整个品牌文化。
你觉得呢?换个小LOGO,就能改变未来吗?还是只是个心理战?能不能真从这点看出品牌的战略走向?算了,反正,最近这辆车的蓝白标比我手机的壁纸还要常见——只是我还在琢磨,换个车标之后,会不会我那天心情也变得更电子化点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