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非常深刻的问题,也是萦绕在每个汽车营销人心头一个必须作答的题。
可能有人会说,书里给出过标准答案了呀:品牌的本质,就是存在于消费者心智中的全部认知和感受的总和。它包含品牌名称、Logo、产品、广告、包装、价格等,同时,它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用户体验、产品质量、承诺、与用户情感联系等看不见的“魂”。
但理论容易,实践难。特别是当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感知,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比如,以往包括BBA在内的豪华品牌让消费者趋之若鹜,拥有极高的品牌溢价能力。然而,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新能源转型,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也不复存在。当下的年轻消费者更加自信和理性,他们仍然认可高端品牌,但驱动购买决策的不再是车标,而是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和极致价值等。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30万元以上细分市场,中国品牌的市占率不断提升的原因。
然而,光有一两款热销的好产品,也并不意味着成就了品牌,这也是当下中国品牌高端化最大的痛点——用户对品牌很难建立深刻的认知,品牌也很难与用户形成情感链接,更不要说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用户口碑。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领克。
从2016年在德国柏林发布至今,领克一直坚守“生而全球,开放互联”的品牌定位和初心,坚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端品牌”。从2017年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再到领克02、03、05和06等车型的发布,我们不难看出,领克一直坚守独特的“都市对立美学”设计语言和“挑战惯例”的品牌精神,强化性能、运动、潮流的标签,在市场中建立起高辨识度和年轻化的品牌形象。
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领克也经历了极氪剥离、产品短缺等发展困境,但即便在那个过程中,领克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品牌调性,坚持征战TCR国际赛事,坚持对用户进行赛车培训和赛车文化传播,将“性能”二字刻入品牌基因,实现了从“赛道到街道”的技术反哺。
从2023年起,随着领克07 EM-P和08 EM-P“双子星”的陆续上市,标志着领克全面向新能源化转型,成为品牌焕新的起点。今年4月底,旗舰SUV领克900上市,首次采用SPA Evo架构,价格区间上探至30.99万元-41.69万元,并且实现上市100天交付突破2万辆的优异成绩,连续跻身全尺寸高端混动SUV销量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领克900的增换购率达90%以上,新增用户中有超过30%来自BBA等豪华品牌车主,实现了品牌向上的历史性突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其高端定位的成功。
“极氪向高,领克要向宽、向新发展。”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林杰在成都车展接受采访时表示,领克的成功,首先离不开吉利控股集团的强大技术支撑。从SPA架构到最新的SPA Evo平台,从三电技术到智能驾驶,领克背后是整个集团的技术积累与协同效应。
“为什么吉利要进行一次大的整合?因为千里浩瀚辅助驾驶技术已处于领先地位,且投入了不少资金。如果这些投入仅用于极氪,成本就会居高不下。”林杰表示,规模化分摊带来成本优势。以智能驾驶系统为例,当应用量达到百万级别时,每套系统成本可降低数千元。这种规模效应是单一品牌难以实现的。
也正是得益于“一个吉利”的整合和协同,才让领克900第一时间用上英伟达Thor芯片。“即将上市的领克10 EM-P全系配备英伟达Thor芯片,因为我们就想在辅助驾驶上打一场翻身仗,这种翻身仗是破釜沉舟的。因为我们听到很多用户反馈,后悔当初没选相关配置,现在我们就要帮用户做决定,让他们不再留有遗憾。关键的是,我们还要把价格降下来,这是重中之重。可以说,领克10 EM-P发起了一场‘Thor芯片的普及之战’。”
高起点定位,再加上“大吉利”体系赋能,以及通过独特设计和性能的差异化标签,让领克的发展历程,好似一部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典型教科书。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其实是坚持。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品牌陆陆续续也出现过不少高端品牌。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起起伏伏,能始终如一坚持品牌调性的,却少之又少。
正如林杰所说:“在整个发展进程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我们始终坚守,没有改变最初的定位,就是要致力于打造中国的高端品牌,这一点从未动摇。”在他看来,品牌建设如种树,需要时间沉淀。“技术、安全、操控这些方面,就像种树,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茁壮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领克与用户的关系也超越了简单买卖,建立了真正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和用户服务的全链条。
截至目前,领克拥有335家官方认证Co客领地、1.2万家领地伙伴,累计举办超过3.2万场活动。用户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品牌建设的参与者和共创者。在成都车展上,领克再次在青藏线推出的自驾游关爱服务,包括AT轮胎租赁、高原应急包、沿线服务网点等,展现了品牌对用户关怀的深度和细致程度。
这种用户关系,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忠诚度,也是领克向宽、向新的基石。
所谓“向宽”,是指产品线拓宽、市场覆盖扩大;所谓“向新”,是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比如在即将上市的领克10 EM-P上,除了全系配备英伟达Thor芯片外,还将全系标配四驱系统。可能有人会问:轿车有必要全系四驱吗?但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军却认为:“好的技术一定要切实赋能于驾控和安全方面,客户对四驱的顾虑主要两点:一是嫌贵,二是怕费油,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掉就好了。”
据悉,领克10 EM-P通过采用异步电机,实现了两驱和四驱油耗仅相差0.16升,但零百加速从7秒多提升到5秒多。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精准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再比如领克900的旋转座椅和天地门设计,同样源于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深度洞察。这些创新不是工程师的突发奇想,而是基于真实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将产品功能与情感体验完美融合,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克900的热销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品牌长期坚持的必然结果。
因此,做品牌当学领克——学它的长期主义,学它的用户思维,学它的品牌定力,学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用8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
再过一天,被称为“智能电混双旗舰”之一的领克10 EM-P就要上市了,这款车能否复制领克900的热销态势,备受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