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启动官方用车交付,助力上海世技赛倒计时一周年

最近,上海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大事。

我们平时关注的体育赛事,像是奥运会、世界杯,都是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比拼体能和技巧。

但现在,有一场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比赛即将在上海举行,这比的不是跑步跳高,而是我们身边各行各业的真本事,从修车、编程到做饭、美容,可以说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大比拼。

上汽集团启动官方用车交付,助力上海世技赛倒计时一周年-有驾

就在9月22号,这场大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了一个倒计时一周年的活动,场面搞得相当隆重。

而在这场活动中,最抢眼的环节之一,就是上海本地的汽车巨头上汽集团,直接开来了200多辆新车,正式交接给大赛组委会作为官方用车。

这一下就让很多人好奇了,一个技能比赛,怎么会让这么大的一个车企如此重视,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来看看当天活动现场的情况。

这次倒计时活动规格很高,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领导和上海市的领导都亲自到场,还一起为“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事务执行局”揭牌。

这个机构听起来有点绕口,说白了,就是为了保证这场世界级大赛能顺利举办而成立的专门办事机构,相当于大赛的“总指挥部”。

就在这个重要时刻,上汽集团的董事长王晓秋也来到了现场,代表公司举行了一个官方用车的交付仪式。

这个交付仪式可不是走个过场那么简单。

上汽集团这次拿出来的车队,阵容相当豪华。

超过200辆车,涵盖了上汽旗下最拿得出手的好几个品牌和车型。

比如,有专为家庭出行设计的纯电MPV荣威iMAX8 EV,还有高端智能纯电轿车智己L7,这两款都是上汽自主品牌的得意之作。

同时,还有上汽大通MAXUS的旗舰电动MPV“大家9”,以及合资品牌里大家非常熟悉的大众威然和别克全新GL8陆尊。

这些车,每一款都是市面上的热门车型,代表了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合资生产的顶尖水平。

这支车队在未来大赛期间,将承担起接送国内外重要嘉宾和参赛选手的任务。

这不仅仅是提供交通服务,更像是一张流动的“上海制造”名片,向全世界展示上海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和形象。

那么,这个世界技能大赛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值得这么大的投入呢?

简单来说,它就是全球所有职业技能竞赛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广的一个。

参赛的选手都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层层选拔出来的顶尖技能高手,他们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发展的最高水平。

比赛项目五花八门,几乎涵盖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行业。

这次在上海举办的第48届大赛,就分成了六大领域,总共64个比赛项目,比如物流运输、建筑技术、制造工程、信息通信,甚至还有创意艺术和时尚、社会与个人服务等。

小到做个蛋糕、设计个发型,大到修飞机、盖房子,都可以在这里一较高下。

一个国家能在这个比赛上拿到多少奖牌,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基础有多扎实,技术人才储备有多雄厚。

上汽集团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参与其中,其实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长达近十年的深度投入。

从2013年开始,上汽就一直在为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中国代表团提供赞助和支持。

这种支持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汽车相关的项目上。

从第43届大赛以来,上汽自己培养的员工,像罗良、杨山巍、徐澳门、朱俊峰,就在高难度的“车身修理”项目上,为中国队拿下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的辉煌战绩。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车身修理项目要求选手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辆严重受损的汽车恢复到出厂标准,误差要控制在毫米以内,这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耐心、细致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

能在世界舞台上屡次夺冠,说明我们中国的年轻技工,在这个领域已经站上了世界之巅。

在这次倒计时活动上,曾经的冠军杨山巍就作为代表,分享了他从一个普通技工成长为世界冠军的心路历程。

而新一届的冠军朱俊峰,更是被聘请为“上海世赛技能梦想大使”,成为了更多年轻技术工人的榜样。

这些从生产一线走出来的世界冠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向世界证明了“工匠精神”的价值。

这背后,体现的是上汽集团对于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

他们很清楚,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先进的生产线和机器人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解决复杂问题、推动技术创新的,还是那些拥有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上汽在培养技能人才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根据公开的数据,上汽集团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支超过8万人的技能人才队伍,其中像冠军们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了约3万人,占比超过了35%。

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这支庞大的“工匠军团”里,有16人获得了国家级的“中华技能大奖”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83人被评为“全国及上海市技术能手”,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级和省市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这些荣誉和平台,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所以,上汽赞助世界技能大赛,不仅仅是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更深层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平台,激励内部员工,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技能尖子,为整个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储备最宝贵的人才资源。

这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长远投资,也是一个龙头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