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供应链调整引猜测:是常规商业布局,还是“撤离中国”的信号?

特斯拉供应链调整引猜测:是常规商业布局,还是“撤离中国”的信号?-有驾

网上总刷到一种说法,苹果跑了,特斯拉也要跑了,好像咱们这边瞬间就不香了。

搞得人心惶惶的。

可你再一看财报,嘿,人家在中国区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怪了。

这到底是演的哪一出戏?咱们是不是被一些标题给忽悠瘸了?

说真的,换个地方开厂,听着是挺美的。

印度、越南,人工便宜,地价也便宜,当地还给各种优惠,恨不得把人请进门。苹果、富士康盘算着这笔账,觉得能省下不少钱。

理想很美好。

可现实呢?

工厂盖起来了,机器搬进去了,一开工,傻眼了。今天这儿停个电,明天那儿断个网。想运一批货出去,好家伙,港口堵得跟早高峰似的,几天都动弹不了。

这都还是硬件问题,咬咬牙,忍了。

更头疼的是人。

你想招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太难了。很多本地员工连最基本的机器操作都得从头教起。富士康没办法,只能从咱们这边派大批有经验的老师傅过去,一个带一个,手把手地教。

这哪是去开分厂,简直是去开技校了。

里外里一算,这隐形成本可一点都不少。折腾半天,发现省下的那点人工费,全填这些坑里了。

而且,有些东西,你想搬都搬不走。

你看到的,是一部手机,一辆汽车。你看不到的,是它背后那张密密麻麻的网。

就拿特斯拉来说。

造个车壳子,技术上不难,在哪都能造。但它的“心脏”,那块动力电池,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现在全球的电动车电池,命脉在哪?

在我们手里。

从提炼锂、钴这些关键原料,到把它们做成电芯,再到组成电池包,整条产业链,咱们占了绝对大头。宁德时代、比亚迪这几个名字,在全球市场上就是霸主级别的存在。

马斯克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为什么效率那么高,成本控制得那么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池供应商就在隔壁,需要什么,一个电话就送过来了。

这种深入骨髓的配合,这种稳定高效的供应,是你在别的地方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所以你看,特斯拉就算在海外建了新厂,它的电池还得巴巴地从中国运过去。

这根“脐带”,想断,真的断不了。

很多人还没转过弯来,以为中国市场的魅力,还停留在“世界工厂”这个老黄历上。

错了。

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安逸的温室,它更像一个血淋淋的“罗马角斗场”。

苹果和特斯拉们为什么死活不肯走?

不光是为了卖东西,更是为了在这里“活下来”。

你看看我们本土的这些牌子,华为、小米的手机,比亚迪、蔚来的电动车,哪个是善茬?它们的技术迭代速度,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快得吓人。

今天你一个新功能出来,明天对手就有了,而且可能比你做得还好。

在这种环境里,你稍微一打盹,市场份额就没了。逼得苹果、特斯拉这些国际巨头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拼了命地去创新,去搞本土化,去适应这里的节奏。

这种“鲶鱼效应”,让它们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和战斗力。

可以说,在中国这个“角斗场”里被“卷”过、还能活下来的企业,再把它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市场去,那都是降维打击。

要是真的离开了这里,就等于自动退出了最高级别的赛场。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全球的竞争中被远远甩开。

所以,你看懂了吧。

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往往是两码事。

苹果确实在印度、越南砸了不少钱,又是建厂又是拉生产线。但这更像是一个学霸,在稳拿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之后,顺手也填了几个别的志愿。

不是要退学,只是想分散一下风险,万一呢。

它的核心研发部门,最高端的产品线,你看它动过吗?根本没有。

特斯拉就更有意思了。

马斯克前脚在印度那边画大饼,说要投资建厂,搞得大家以为他真要挪窝了。

后脚呢?

上海超级工厂的扩建计划,一个接一个。最近在中国的销量,也开始噌噌往上涨。

身体,可比嘴巴诚实多了。

所以,别再猜他们什么时候会走。

多看看他们为了能留下来,又偷偷学会了多少新本事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