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车企深陷价格战泥潭,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今年首家宣布涨价的车企。
7月1日上午,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了价格信息: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上调1万元,从27.55万元涨至28.55万元。
与此同时,Model 3长续航版CLTC续航从713km增至753km,百公里加速由4.4秒提升至3.8秒。
另一款主力车型Model Y长续航版则“加量不加价”——续航从719km增至750km,价格仍维持在31.35万元不变。
01 涨价背后的技术升级
特斯拉此次涨价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官方说明,Model 3长续航版及Model Y长续航版搭载了新的电池包解决方案。
虽然电池可用电量没有变化,但采用了新的化学配方,并通过整车优化提升了续航里程。
更引人注目的是,Model 3百公里加速的提升并非源于硬件变化。特斯拉通过为车辆标配“加速提升”软件包实现了从4.4秒到3.8秒的跨越。
这种通过软件解锁性能的方式,展示了特斯拉在电动车核心技术上的独特优势。
在涨价的同时,特斯拉也延续了多项购车补贴政策。7月31日前下单 的消费者可叠加“5年0息”、“8000元保险补贴(限Model 3车型)”、“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及“1299元特享充电权益”等多重福利。
02 销量下滑的市场困境
特斯拉的涨价决策正值其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5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6.17万辆,其中Model Y销量2.48万辆,Model 3销量仅为1.38万辆。
更令人震惊的是,5月Model 3销量不到小米SU7的一半(小米SU7当月销量达28013辆)。
这已是特斯拉中国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第八个月销量同比下滑。2025年1-5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含出口)为292875辆,较去年同期的355616辆下滑17.64%。
在全球市场,特斯拉同样表现疲软。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36.26万辆电动车,低于去年同期的43.3万辆;共交付33.67万辆,低于去年同期的38.6万辆。
特斯拉将下滑归因于全球工厂Model Y生产线转换导致的生产时间损失。
03 小米爆单下的价格逆流
特斯拉此次涨价最令人意外之处在于其市场背景。就在几天前的6月26日,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上市,25.35万元起售,上市仅18小时就创下24万辆的惊人锁单量,直接向特斯拉Model Y发起挑战。
“原以为小米爆单后特斯拉会降价,没想到现在还涨价了。”有网友如此评论道。在竞争对手纷纷以更高配置、更低价格抢占市场的环境下,特斯拉的涨价策略显得格外大胆。
中国电动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小米SU7、极氪007、小鹏P7+等车型以更高配置、更低价格分流Model 3的潜在用户;小米YU7、小鹏G7、乐道L60等SUV则以差异化优势“对战”Model Y。
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入华进展缓慢,功能仍被限制在L2级辅助驾驶水平,且需额外付费,相较于国内新势力的辅助驾驶系统逐渐失去优势。
04 涨价背后的战略考量
在销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特斯拉为何选择涨价?业内分析认为,这是特斯拉应对成本压力的举措之一。
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价值,为涨价提供合理性支撑。同时,“加量加价”的方式也能维持品牌的高端定位。
特斯拉今年的价格调整颇为频繁。今年1月,特斯拉推出新款Model 3后,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价格分别上涨至27.55万元和33.95万元。
3月18日,特斯拉中国再次调价:Model Y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后轮驱动版则推出“3年0息”和“5年超低息”政策。
这种 价格策略的灵活性反映了特斯拉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竞争对手普遍降价的环境下,特斯拉通过产品力提升来维持价格体系,避免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
05 前路何在?
随着特斯拉宣布涨价,资本市场反应谨慎。6月30日,特斯拉股价收跌1.84%,盘后继续下跌2.04%。
特斯拉预计将于近日公布季度交付数据,分析师普遍预测其交付量将有下滑。高盛已调低特斯拉未来几年的交付和盈利预期。
产品线老化是特斯拉面临的深层次问题。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其Model S和Model X车型已不再提供“订购新车”选项,目前仅支持现车交付且车源有限。
继日本之后,特斯拉再次对单一市场停止Model S和Model X的新车供应。
在 全球政治层面,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也引发了部分市场的政治反弹,导致特斯拉在欧美等关键市场的需求下降。
Model 3涨价1万元的背后,是特斯拉在成本压力与品牌价值之间的艰难平衡。
当小米SU7五月销量超越Model 3两倍有余,当Model Y面临小米YU7的强势挑战,特斯拉选择以技术升级而非价格让步来应对竞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