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同途不同命,法拉第败走,小米却逆袭成功

最近汽车圈里有两件事,单独看可能就是个新闻,但放一块琢磨,那味道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件是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也就是咱们常说的FF,搞了个发布会,推出一个叫Super One的新车。

结果大家一看,好家伙,这车怎么跟咱们国产的长城魏牌高山MPV长得跟双胞胎似的?

借鉴同途不同命,法拉第败走,小米却逆袭成功-有驾

另一件是小米汽车,雷军亲自挂帅,SU7一亮相,很多人也说,这车的设计,尤其是那个范儿,太像保时捷了。

你看,同样是新车长得像别的车,这在汽车设计里不算什么新鲜事,毕竟好看的设计就那么几种,大家互相借鉴一下也正常。

但怪就怪在,大家对这两件事的反应,简直是天差地别。

小米那边,虽然大家开玩笑叫它“保时米”,但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和看热闹,甚至觉得小米这步棋走得挺聪明。

可到了法拉第未来这边,舆论就炸了锅,铺天盖地的都是质疑和嘲讽,说这是赤裸裸的“换壳抄袭”。

这就让人纳闷了,都是“借鉴”,凭什么一个被宽容,一个就被骂惨了呢?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比车本身复杂多了,说白了,就是看做事的人,到底靠不靠谱。

咱们先聊聊小米。

提到小米和雷军,大家心里都有个谱。

这么多年,从手机到各种智能家居,小米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实干派”。

借鉴同途不同命,法拉第败走,小米却逆袭成功-有驾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它“没核心技术”或者“性价比路线”,但有一点谁都不能否认:小米答应要做的东西,基本上都能给你做出来,摆在店里让你买到,而且价格也清清楚楚。

这种“说到做到”的形象,是小米花了十几年时间,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所以,当小米宣布要造车的时候,虽然很多人也怀疑,但大部分人心里还是有个底,觉得凭小米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执行力,这车八成是能造出来的。

带着这种信任感,大家再去看小米SU7。

当看到它身上有保时捷的影子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抄袭可耻”,而是“哦,这招挺高”。

对于一个汽车行业的新兵来说,怎么快速让大家觉得你的车高端、有品位?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向行业里最顶尖的老师傅学习。

小米学的正是保时捷的设计精髓,这让SU7一出场就自带一种高级感。

大家心里明白,这是一种市场策略,一个聪明的“捷径”。

更重要的是,小米不光是学了个样子,人家把里子也做足了。

借鉴同途不同命,法拉第败走,小米却逆袭成功-有驾

发布会上,雷军把电池技术、电机性能、智能驾驶这些核心的东西讲得明明白白,让人觉得这车不光好看,还有真材实料。

最关键的一步,是小米真的把车交到了市场手里,并且获得了市场的疯狂追捧。

发布会后24小时,订单量就突破了88898台,这个数字比任何解释都有说服力。

它证明了大家不光看热闹,还愿意真金白银地支持。

有了这样的成绩单,那个关于“长得像谁”的讨论,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次要问题,甚至连保时捷官方都出来幽默地表示“好的设计心有灵犀”,这一下就把小米的“借鉴”行为抬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所以你看,只要你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被市场认可的成果,大家是愿意给你宽容和掌声的。

现在,咱们把镜头转到法拉第未来和贾跃亭身上,情况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提到贾跃亭,大家脑子里会蹦出什么词?

“PPT造车”、“下周回国”、“生态化反”……这些年下来,贾跃亭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信誉都透支干净了。

他手里的那款FF91,从2017年发布到现在,快七年了,反反复复地说要量产,可真正交到用户手里的车屈指可数,更像是一个活在宣传片和发布会里的“虚拟产品”。

借鉴同途不同命,法拉第败走,小米却逆袭成功-有驾

有了这样不靠谱的历史记录,当FF再推出一款和魏牌高山长得一模一样的新车时,大家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绝对不会是“哇,中美合作,强强联合”,而是“又来了?”“这是没钱自己研发,直接拿别人的车换个标来圈钱了吗?”“是不是又要做一份新的PPT去忽悠投资人了?”这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是贾跃亭自己一手造成的。

所以,当FF的高管出来解释说,这是“和中国合作伙伴各取所长,互相赋能”的时候,没几个人会相信。

因为在大家看来,一个连自己承诺了七年的车都造不明白的公司,现在突然拿出一个和别人一模一样的车,还说是“合作”,这听起来就像是差生抄了优等生的作业,还非说自己是和优等生“探讨学习”。

这种解释不仅苍白无力,反而会加剧大家的反感,让人觉得你连说谎都这么不走心。

说到底,FF面临的真正危机,从来都不是设计上像谁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汽车设计同质化很严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正常。

FF真正的危机是信任危机,是大家根本不相信它有能力、有诚信去造出一辆完整的、能上路的、能批量交付的车。

如果FF真的想翻身,想打破大家对它“PPT造车”的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辩解,老老实实地去解决最根本的交付问题。

先把承诺了多年的FF91按时按量地交到用户手上,用实打实的产品和技术来证明自己,慢慢把失去的信誉一点点捡回来。

借鉴同途不同命,法拉第败走,小米却逆袭成功-有驾

否则,就算它再发布十个“Super One”,在大家眼里也只会是十个新的笑话。

不过,咱们不妨也开个脑洞,从另一个角度来琢磨一下这件事。

就像有人提出的一个很有趣的猜想,有没有可能,贾老板这盘棋的下法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可能压根就不是想在国内市场怎么样,而是想玩一出“曲线救国”的戏码。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他在美国资本市场还剩下的一点点影响力,把咱们中国已经非常成熟、技术过硬的汽车产品(比如魏牌高山,这在国内是一款相当不错的MPV),通过所谓的“合作”和“品牌赋能”,给它贴上一个法拉第未来的“美国硅谷高科技”标签,然后在美国市场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收割的就不是咱们国内的韭菜,而是美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韭菜了。

要是这个猜想成立,那这件事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这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抄袭或者换壳的故事,而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商业操作。

他相当于把中国强大的汽车供应链和制造能力,变成了他在美国讲故事、融资本的底气和筹码。

这听起来,是不是还有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味道?

把咱们的好东西,包装一下,高价卖给老外,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

如果贾跃亭真能把这件事做成,那他可能就不是大家口中的“骗子”,而是一个深谙国际资本玩法的“商业鬼才”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这起“撞脸”风波背后,可能还藏着更复杂的商业逻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