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陈震天天聊特斯拉为啥自己不买,他直言不值,销量却火爆一波骂一波夸引发热议

说起特斯拉,朋友圈里头真是热闹得不行。上周朋友小李发微信:陈震,你天天在外面讲特斯拉,咋自己连台都没买?我当时脑子一转,这问题挺尖锐。其实吧,我对这车的评价,老实说,比起别人挺低的。不是啥黑特,而是觉得它挺贵还不够完美,这话怎么说呢?

先说智能,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被吹得天花乱坠,但我翻了翻自己和几个做自动驾驶的朋友笔记,10次里能体验到真智能的可能就2次,更多时候就是辅助级别的花招。有人说:这你就不懂,它是迭代型技术。我承认,但后台数据和频繁OTA更新,对普通用户来说,体验落差挺大。比如前两个月我在充电桩碰见一哥们儿,他跟我说:这车自动辅助撞到过隔离栏,好在没大事。听着就心慌。

有人问陈震天天聊特斯拉为啥自己不买,他直言不值,销量却火爆一波骂一波夸引发热议-有驾

说供应链,这里倒是能聊聊。研发阶段,特斯拉像是那种家里装修前突发奇想,不停改图纸又不停砸钱赶工的主,招工和材料变来变去。类似咱们做汽车地图更新时那种不确定性:估摸着3个月能完全上线,3个月后产品却还在调试。相比某合资车企提前一年锁材料、预留产能,半路改设计改成车里加个灯泡都麻烦得不行。特斯拉那节奏,会让供应链加班加点,老板没命说不错,执行起来反倒效率差点。

不过销量着实惊人。去年他们全球卖了约130万辆,别的20万左右车企基本跑不过50万。哪怕质量有问题,用户照样排队买。曾经坐在4S店茶水区,听销售大姐怨叨:同价位比,我们提供的质保还更长,服务网点不错,客户还是跑去特斯拉那儿了。这销售心态复杂,我能理解,换我也犯嘀咕。

有人问陈震天天聊特斯拉为啥自己不买,他直言不值,销量却火爆一波骂一波夸引发热议-有驾

我曾经把这个矛盾归结于特斯拉车主特质:不那么在意售后,更多是看品牌和跟风感。但想想这话说得太极端了:市场毕竟竞争激烈,这么多人不提质保和服务,难道都傻?一度我以为是小众现象,其实门店人流见多了,发现不只是特例。

说到用户心理,这车真是变味了。绝大多数买家买的不是车,是一种社会身份、一种炫耀工具。你在朋友圈晒车,评论下边有膜拜、我也想买——这个虚拟认可感,不用说钱多少多少,直接就是实实在在的面子工程。前几天一个老同学跟我吐槽:我爸妈觉得我买特斯拉是成功的标志,家里人都挺羡慕,结果我才说,维护费用比想象高多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感到那种买车后悔其实被压得潜意识里,没啥人敢吭声,大多是表面一阵风。

我突然想到,可能适合的人群和真正想买这车的人,是有区别的。或许那个20万出头的所谓简化版,它更多是拉近普通买家和特斯拉之间的距离。这也跟咱们在汽车行业常说的下沉市场不谋而合。新车如果能保持性价比,对标一样价位的燃油车,能不能挽回点口碑?又或者,这就像某些手机品牌推低配机型的套路:用户体验短板依然在,但销量可期。

有人问陈震天天聊特斯拉为啥自己不买,他直言不值,销量却火爆一波骂一波夸引发热议-有驾

我还真没仔细想过,特斯拉到底是先行者还是偶然爆红的烧钱项目。也许它的模式,就是用燃烧现金换时间,赢得品牌和市场份额,短期质量瑕疵算不得大事。我这样猜测(纯属估计),这与传统车企保守扩产、慢慢推新品不同,谁更厉害,拭目以待。

说白了,特斯拉的冷热反差也不奇怪。销售讲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其实买特斯拉的客户心里都清楚,这车不是完美,买的是‘未来感’,买的是‘科技体验’,很多毛病都能忍,关键是我能炫一把。我听得苦笑,这是不是某种自我安慰?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一个细节挺有意思。特斯拉老车主里,超过40%的人在三年内换了车,不算换成别的品牌,就是特斯拉自己家的新款。换车周期比一般燃油车短至少20%。这说明啥?是对新技术期待,更是对老车缺陷无奈。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品牌黏性,喜欢把不完美折腾为可接受的换代乐趣。

有人问陈震天天聊特斯拉为啥自己不买,他直言不值,销量却火爆一波骂一波夸引发热议-有驾

说句实话,这样的换车频率,放咱传统汽油车阵营里,要靠保值率撑起来。我粗略算了下,这种频繁换新,如果折旧太快,车主们经济上不吃亏,得用什么姿势?保险、维修、充电成本,都加起来,超30%的用车成本浮动,我真嘛觉得再喜欢也挺烧钱的。

现在你说,这20万级特斯拉真的会让市场变天吗?我心里半信半疑。两年前我还觉得,电动车普及得靠大品牌大底蕴,现在看,这种情绪牌也挺管用。但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人问陈震天天聊特斯拉为啥自己不买,他直言不值,销量却火爆一波骂一波夸引发热议-有驾

哈哈,说到这儿,我倒想问问你,身边有没有那种买特斯拉是生活必需品的朋友?他们到底是真心喜欢车,还是被朋友圈和微博推送的未来感炒得?你觉得,这车的品质问题,是大多数人心里真正关心的吗?还是被忽略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