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2.5T量产柴油混动专用发动机成功点火,热效率高达47%[安徽新闻联播]。这一里程碑事件发生在9月13日,标志着中国在柴油混动动力系统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搭载该发动机的威蓝动力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同步揭牌,成为奇瑞控股旗下全新动力技术品牌,整合奇瑞研发实力、全柴动力制造经验与滁州市产业政策支持,构建“政府引导+龙头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模式。
此次点火成功的2.5T柴油混动专用发动机,不仅是国内首款面向量产的同类产品,更以47%的超高热效率刷新行业对柴油动力效能的认知[安徽新闻联播]。作为专为混动场景设计的动力单元,其结构高度集成化,通过精简机械冗余部件降低内部摩擦损耗,配合全电子化控制策略,实现毫秒级响应精度。在高效燃烧系统基础上,发动机集成电控高压共轨技术、高效涡轮增压器、全可变排量机油泵及低摩擦轴瓦等核心技术模块,确保在高负荷工况下仍能维持极佳燃油经济性。对比传统柴油机普遍38%-42%的热效率水平,该机型提升显著,相当于每百公里油耗可降低约15%[中汽研能效报告]。
在排放控制方面,该发动机采用集成式EGR(废气再循环)模块与紧耦合后处理系统,实现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生成的精准抑制。整个后处理链路布局紧凑,催化转化器升温迅速,在冷启动后短时间内即可进入高效工作状态,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同时,为未来升级预留充足空间。这一设计不仅保障了清洁运行,也增强了整车在城市工况下的适应能力,避免因排放系统频繁再生影响驾驶体验。
从技术路径上看,这款发动机打破了“混动等于汽油动力专属”的市场惯性认知。长期以来,混动技术主要集中于汽油平台开发,而柴油机因结构复杂、转速响应慢等因素被排除在外。然而,柴油机本身具备高扭矩、低转速油耗优势,尤其适合皮卡、轻型商用车等对续航和载重有高要求的车型。威蓝动力此次将柴油与混动架构深度融合,通过P2混动架构或增程式方案,使发动机更多运行在高效区间,电机则负责调峰补缺,实现动力输出平顺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双重优化。实测数据显示,在综合工况下,搭载该动力系统的车型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300公里[企业测试数据],远超同级别汽油混动SUV约900公里的平均水平[中汽协数据]。
该发动机已明确将首搭于威麟P3X车型,并已在2023年8月成都国际车展完成亮相。威麟P3X定位为全球化中大型皮卡,目标市场覆盖中东、拉美、非洲及东南亚等对柴油动力依赖度高的区域。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燃油价格高、路况复杂、长途运输需求旺盛等特点,用户对车辆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多场景适应能力要求极高。2.5T柴油混动系统的引入,不仅提供强劲动力输出——最大功率预计超过150kW,峰值扭矩可达500N·m以上,同时通过能量回收与智能启停策略,城市工况油耗可进一步下探至7L/100km以内[企业内部测试],相较传统柴油皮卡降低近20%。
更重要的是,该动力总成的推出填补了奇瑞在柴油混动领域的空白,完善了其“汽油+柴油+新能源”全维度动力布局。过去,奇瑞在汽油机和新能源领域布局完善,但在柴油动力尤其是高端柴油混动方面存在短板。此次通过威蓝动力品牌运作,不仅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也为旗下商用车、越野车及出口车型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核心配置。据分析,未来该平台还将衍生出不同排量与功率版本,适配轻客、特种作业车乃至小型工程机械平台,形成系列化产品矩阵。
从产业角度看,该项目落地滁州,体现了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协同推动高端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意图。全柴动力作为国内老牌柴油机制造商,拥有成熟的生产体系与质量管控经验;奇瑞则在整车集成、电驱系统与智能化控制方面具备领先优势;而滁州市提供土地、资金与政策支持,三方合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这种跨界融合模式,为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柴油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占比已达68.5%[中汽协数据],其中技术迭代速度明显加快。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这套柴油混动系统展现出独特优势。例如在越野脱困时,电机可瞬间输出最大扭矩,弥补柴油机低转速响应延迟的缺陷;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高效运行并为电池充电,延长续航;在城市拥堵路段,则可切换纯电模式行驶,降低噪音与排放。对于商用用户而言,更低的综合使用成本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收益。以年行驶5万公里的皮卡用户为例,按柴油单价8元/L计算,每年可节省燃油支出近1.2万元[基于企业测试数据测算]。
可以预见,随着这款2.5T柴油混动专用发动机的量产装车,中国品牌在全球皮卡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它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对全球低碳出行趋势的积极回应。在欧洲皮卡市场电动化转型缓慢、美国市场油耗法规趋严的背景下,兼具长续航与低排放的柴油混动方案,或将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威蓝动力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动力总成研发正从“跟随”走向“引领”,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架起一座高效桥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