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理想汽车以单月交付3.1万辆的"开门红"刷爆热搜,其第四季度13.18万辆的交付量更让蔚来、小鹏等新势力黯然失色。当传统车企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时,这个成立仅8年的品牌已悄然闯入40万元以上高端车销量前三。CEO李想"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的微博金句被财经媒体疯传,股价半年暴涨130%,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港元。这家曾被质疑"技术路线落后"的车企,在4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硬生生撕开特斯拉的防线,更在与问界的舆论攻防战中屡屡抢得先机。当行业陷入续航焦虑与价格内卷的双重困局时,理想汽车究竟为何让中产家庭甘愿为"彩电冰箱大沙发"买单?这场逆袭背后,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耐人寻味的成功密码。
目标客户筛选以锚定赛道
错位竞争形成场景化破局
在“爆品瘾力论”首提者江新安教授提出的七大方法论中,第一个方法论就是战略定位。把握市场及客户细分,市场就是要解决细分、规划、研发、引爆和迭代的问题。洞察社会市场,通过品位来梳理一类人,充分把握品牌的调性和用户画像,如何让产品更加的有温度,温度的背后我们可以从该产品的名字,产品的包装,产品的服务,产品的内容,产品的功能性设计去思考。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理想汽车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其对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对目标顾客有所取舍和筛选,并进行了精确的画像。理想汽车将目光聚焦于 30 - 40 岁的中高收入家庭,因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这一群体普遍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已婚率超过 94%,他们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相对稳定,有能力购置中高端的汽车产品 。而且,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追求,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车辆的智能化配置有着浓厚的兴趣。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理想汽车发现,家庭用户在购车决策过程中,“孩子乘坐舒适性” 这一因素的权重很高。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家庭用户对孩子乘车体验的重视程度。基于此,理想汽车在产品设计上做出了针对性的布局。
在空间布局方面,推出了六座 / 七座的车型,满足家庭成员较多的出行需求。同时,为后排配备独立空调,确保每一位乘客都能在舒适的温度环境中享受旅程。此外,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的设置,更是为孩子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家长们能够更加放心地出行。
我们一直在说的错位竞争,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形成错位的竞争,不是在一个红海里厮杀,而是需要大家在细分市场的时候,在选择一些相对重度垂直的市场。理想汽车基于对家庭出行场景的深刻洞察,独创性地提出了 “移动的家” 概念,将汽车打造成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移动空间。
为了满足家庭成员在旅途中的娱乐需求,理想汽车打造了丰富的娱乐系统。后排配备 15.7 英寸吸顶屏,屏幕分辨率高,色彩鲜艳,能够为乘客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理想汽车在全车配备了26 个安全气囊,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保护网。一系列的场景化设计,让理想汽车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用户需求三个层次划分
痛点满足构建极致体验
需求有三个层次,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基本需求就是痛点,期望需求就是痒点,兴奋需求就是爽点。用产品去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就可以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这种体验就可以制造产品的尖叫感。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中,续航焦虑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达 78% 的潜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将续航里程列为购车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理想汽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痛点,采用自研增程电动系统,成功实现了续航能力的大幅提升。以理想 L9 为例,其 CLTC 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惊人的 1315km,相比同级纯电车型,续航里程提升了 45% 。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势在于,既规避了纯电车对充电桩的依赖,让用户不再因找不到充电桩而焦虑,又保留了电动车低使用成本的特性。理想汽车通过增程式技术,精准命中了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痛点,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了家庭出行的可靠选择。
如果说增程式技术解决了续航的 “里程” 焦虑,那么理想汽车在充电技术上的突破,则是对 “时间” 焦虑的降维打击。理想汽车通过自研 800V 高压平台,实现了 “充电 9 分 30 秒续航 400km” 的 5C 充电效率,这一速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完善充电体验,理想汽车还构建了全国 300 + 自建超充站网络,彻底打破了 “充电难” 的困局。
而 2024 年推出的自动充电机器人,更是将充电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车辆会自动行驶到充电车位自动泊车,充电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可以自动插枪充电,自动充电后自动结算,车主全程无需下车。让用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极致体验,构建起了从技术到服务的完整生态闭环 。
平台化思维实现用户运营
多模式协同释放流量价值
生命周期很重要一点,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光是产品的迭代的进化,更是整个产品组织的进化。因此,生命周期团队承接着产品后续,运营和迭代的过程。要学会用平台思维来做事情,第一个是平台化的运营,第二个是产品平台的打造。理想汽车积极构建 “线上 APP + 线下体验中心” 的 OMO(Online - Merge - Offline)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打造了全触点体验闭环。
在线上,理想汽车通过用户社区沉淀了超过 200 万的高活跃用户,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用户生态。这些用户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更是品牌的传播者和共建者。在社区中,用户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用车经验、生活趣事,日均新增 UGC(User - Generated Content)内容高达 5000 多条。从车辆的使用技巧、改装心得,到自驾游的攻略、亲子出行的美好瞬间,用户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形成了浓厚的社区氛围。
理想 APP 的日活突破 80 万,这一数据背后,是理想汽车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产品经理在线接单” 机制,让用户的声音能够直接传递到产品研发团队。例如,有车主提出座椅通风加强的需求,理想汽车迅速响应,在 72 小时内就为用户推送了 OTA 升级包,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种高效的反馈机制,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对品牌的认同感。
在任务积分体系的激励下,用户们踊跃分享自己的用车技巧,这些分享内容不仅为其他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丰富了社区的内容生态。通过线上发酵,借助流量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多重引流造势,理想汽车从单点突破到多模式协同,充分释放流量价值,让顾客持续上瘾。
成本控制奠定商业基础
爆品集成实现跨界混搭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成本控制成为企业实现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吸引力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性打造,竞争力我们可以通过品牌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来打造。理想汽车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商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想汽车积极推进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大幅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自研率,目前已达到 67%。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理想汽车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还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以驱动电机中的碳化硅材料为例,理想汽车实现了自研自产,这使得单车 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成本较同级降低了 18%。在市场环境不稳定、零部件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较高的自研率能够有效抵御成本上升的风险,确保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爆品开发需要研发体系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集成的方式实现跨界混搭,发挥最大的价值。最后回到用户体验的设计,设计出暴虐感,驱动用户上瘾。在生产模式上,理想汽车常州工厂采用 C2M(Customer - to - 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定制化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了生产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有效减少了库存积压成本。
通过 C2M 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车辆的配置、颜色等。工厂根据订单进行生产,避免了传统生产模式下因生产过剩导致的库存成本增加。据统计,采用 C2M 定制化生产模式后,理想汽车的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 15 天,相比传统生产模式,交付周期大幅缩短,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
差异化体验打造极致爆款
始终保持同理心和好奇心
爆品,是一切流量获取的基础。“爆品瘾力论”首提者江新安教授说过:基于如何打造极致的爆款产品,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准确的定位。对目标顾客有所取舍和筛选,要进行精确的画像,以此来定位自己的产品。第二,找到用户的痛点。这个痛点有两方面:第一,用户的潜在需求;第二,现有的产品无法满足的。第三,始终保持同理心和好奇心。
理想汽车深知,优质的服务是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此,理想汽车从多个维度构建了服务价值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在售后服务方面,理想汽车为首任车主提供三电系统终身保修服务,让用户无需担心车辆核心部件的维修成本。这一承诺不仅体现了理想汽车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也为用户消除了后顾之忧。
智能服务也是理想汽车服务体系的一大亮点。AI 客服 7×24 小时在线,随时响应用户的咨询和问题。无论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疑问,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寻求帮助,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 APP 或语音助手联系 AI 客服。据统计,AI 客服的问题解决率高达 98%,能够快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理想汽车还不断延伸服务生态,推出了 “理想家” 会员体系。这一会员体系整合了旅游、教育、亲子等家庭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价值。会员用户可以享受专属的旅游优惠套餐,带着家人一起开启美好的旅程;在教育领域,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亲子活动方面,组织各类亲子互动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通过 “理想家” 会员体系,理想汽车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还为用户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
需求三度转换形成管理闭环
技术规划建立企业核心思维
需求管理可以保证企业把事情做正确。前面说到的痛点、痒点、爽点,甚至是用户体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来解决的。首先用需求的八个瘾力点来收集需求,收集上来之后做需求的三层分析:哪些是痛点,哪些是痒点,哪些是爽点。分析好之后再把它转化成市场需求,转化成产品需求,再把它转化成设计需求,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
理想汽车高度重视数据的价值,通过构建用户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收集、整合与分析,打造了数据驱动的增长飞轮,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理想汽车的数据中台整合了用户在多个渠道的行为数据,包括线上 APP 的浏览、互动数据,线下门店的试驾、购买数据等,形成了全面、准确的用户画像。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理想汽车在需求预测、研发和营销等多个关键环节取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
在需求预测方面,理想汽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变化等进行精准预测,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至 92%。这使得理想汽车能够提前规划生产,合理安排资源,避免了因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的产能过剩或供应不足问题,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和运营风险。
通过收集用户对现有产品的反馈数据,以及对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分析,理想汽车能够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和痛点,快速调整研发方向,优化产品设计。例如,根据用户对车辆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的关注,理想汽车加大了在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出了具有更高续航里程和更快充电速度的车型,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理想汽车的数据驱动策略也极大地优化了营销效果。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理想汽车能够实现精准营销,将合适的产品信息推送给潜在用户,提高了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和转化率。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数据,理想汽车向对智能科技感兴趣的用户推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相关信息,吸引了大量潜在用户的关注,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销售转化率。
结语:
理想汽车凭借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成功打造了 “奶爸车” 的品牌形象,在家庭用户市场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然而,这一标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想汽车的用户拓展。“奶爸车” 的形象使得理想汽车在年轻单身消费者、商务人士等群体中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这些用户可能更注重车辆的个性化、运动感和商务属性等,而 “奶爸车” 的标签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理想汽车面临着紧迫的技术迭代压力。虽然理想汽车在增程电动系统上取得了成功,但在纯电技术领域,如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方面,与行业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传统车企纷纷加大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这给理想汽车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传统车企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这些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上都对理想汽车构成了严重威胁。
理想汽车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服务优化、战略合作与生态布局等多方面的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理想汽车应继续丰富产品矩阵,加快纯电车型的研发和推出速度,优化现有车型的配置和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方面,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驾驶体验。在成本控制方面,优化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战略合作与生态布局方面,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拓展充电基础设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