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直播中坦言,公司累计亏损已破千亿。面对“行业亏损王”的标签,李斌将原因归结于研发投入和换电模式,并强调“钱都亏在明处”。然而,在资本市场的数据面前,这份“问心无愧”却显得有些脆弱。
千亿亏损背后的“长期主义”?
蔚来汽车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长期主义”的理念,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和换电模式上。仅2024年,蔚来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30多亿,比理想和小鹏的研发费用加起来还要多。此外,蔚来还斥巨资建设换电站,试图打造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
然而,巨额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蔚来汽车的毛利率持续下滑,目前整车毛利率仅为10.2%,整体毛利率更是只有7.6%。与此同时,蔚来的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2.55%,远超行业警戒线,现金储备也大幅减少。
换电模式:护城河还是烧钱黑洞?
蔚来汽车一直将换电模式视为其核心竞争力,并试图通过建立庞大的换电站网络来形成“护城河”。然而,换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且目前日均服务量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持续拖累着蔚来的盈利能力。
随着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换电模式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未来,当充电速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时,蔚来巨额投资的换电站网络很可能沦为“科技坟场”。
蔚来汽车的“基因”问题?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一直习惯于构建生态、布局全产业链。蔚来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不是一家只想“卖车”的公司。它试图通过打造NIO House、开发高端电池、跨界造手机等方式,将用户的生活和数字生态都纳入蔚来体系。
然而,这种“平台化”的战略,也导致了蔚来汽车在资金上的巨大压力。蔚来汽车需要在技术研发、换电站建设、品牌等多个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而这些投入都需要时间才能转化为盈利。
蔚来的未来在哪里?
蔚来汽车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汽车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高端市场被BBA等传统车企反扑,中低端市场又面临小米等新品牌的挑战。
蔚来汽车需要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长期亏损”的困境。否则,蔚来汽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悲情英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