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感一点都不够,但数据倒是挺扎实的。第三代领克03起步价10.38万,这价格放在现在自主品牌里算是挺有诚意的了。尤其想到它推出了多个版本,覆盖从入门到40万高性能SUV的全区间——我说错了,是轿车版本,脑子懵了。反正这多车型策略,不就是把不同客户都捞进来,年轻人、性能控,还有那个我买车还得装逼的人群。
我前几天和隔壁修理厂老板闲聊,他说:这个领克03吧,性能版本的零部件估计供应链挺扛的,毕竟高性能车对品质要求和供应链的精准度高得多。这话有道理。研发上,领克这次显然得花大功夫保证不同车型之间模块通用,但性能版那可是另一码事,底盘调校、电控优化、动力匹配,通通都得单独折腾。供应链就好比做饭:你要做一桌家常菜,那边买点菜那边买点肉还凑合,可性能车更像做高档西餐,买料得精细,还得讲究火候和摆盘,否则卖出去脸都丢大了。
销售端里我还听一销售说,年轻消费者对价格极度敏感,10万多买个领克,这性价比让我怀疑人生,他说这种话让我偷笑,商家能给的空间其实不多,毕竟整车成本摆这呢。不得不说,价格一低,用户期待也随之多了,反而给品牌带来了不小挑战。有人说这价格杠杆拉得够狠,吉利品牌估计得忌惮下——毕竟同集团名下吉利车和领克各自揽客是对冲不小的内部。
领克03性能版那40万元身价,其实对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还挺挑的,毕竟月光族不少,30出头的工资扣完房租和日常开支,买个性能车得算算血亏不血亏。估摸着保养费用也不低——我偷着做了一下小预算,百公里油耗加上保养、保险,至少每月得多花两千块,这还没算加装饰和保险涨价。有人说年轻人买车图啥,咱得问问,这40万的性能版本他们真心买得起吗?还是多挡一挡,氛围先营造起来,毕竟高性能车讲情怀多过实用。
我刚才翻了下之前的笔记,发现第一代领克03官改版确实卖得不错,至少在朋友圈和线上社区的讨论度相当高。朋友A拍视频说这性能版加完调教,开起来其实不输那些日系改装车,性价比杠杠的,还加了几个火焰表情。可问题是,性能车的市场往往是个小圈子,不一定体感上能驱动大规模销量。大多数用户偏爱实用、多功能,所以中低配车型销量更有戏。
这里稍微自我更正一下,前面说领克03起步价10.38万很能撬动年轻市场,这话说得有点泛泛。年轻人的购车决策受多方面影响,光低价不够,还得看品牌形象、售后服务、甚至朋友圈的口碑。0-100km/h加速时间虽能吸引性能爱好者,但对普通上班族来说,这些动力参数其实天天见也无感。
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试驾极氪001和领克03性能版,那时候这辆车的操控感就让我印象深刻,但买车、养车的成本、出行便利性的权衡都挺关键。比如极氪001虽然豪华偏高,但起价比较贵,不适合普罗大众,而领克03主打性价比,再往上做性能把控,就是做给那些有点钱、又爱车的准车迷。
大家说说,还要不要期待领克03接下来推点啥黑科技?比如自动驾驶辅助升级,或是能源结构的新突破?(这段先按下不表)
毕竟车不止是通勤工具,也是身份象征。你咋看?40万性能车真是年轻人必买吗?还是更像花拳绣腿,逢场作戏?
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我朋友销售说,领克03性能版零件采购时,供应商报价平均比普通版高出25%到30%,成本压力明显,但车企为了品牌溢价和抢占市场,还是上去了。说白了,这就是研发和供应链之战——刚才用做饭比喻太轻松了,实际是厨师得自己去田里摘菜,质检还得一遍遍检查才行。
至于全系多车型布局,会不会导致消费者挑花眼?我倒觉得,这更像玩策略,先把各个细分市场占着,等竞争者喘不过气来再逐个吃掉。年轻人、性能狂热粉、实用主义者,大家都打个招呼就差不多了。
那你怎么看这波领克03的市场表现?到底是价格杀手,还是牌面?怎么看都不简单,但至少,能让人有话聊,总归值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