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的,初见腾势N9那数字后视镜,我这心里头就犯嘀咕。倒不是说它姿色欠奉,反倒是觉得这玩意的造型,颇有几分赛博朋克的味道,可真安到量产车上,总觉得有些水土不服。
按常理来说,科技迭代是好事。更纤毫毕现的视野,更拉风的设计,谁会say no呢?但症结在于,咱们当真需要“更纤毫毕现”的后视镜吗?亦或者说,这“更纤毫毕现”的背后,是不是潜藏着我们未曾觉察的门道?
坊间有种论调,说数字后视镜不过是厂商的障眼法。这话虽不中听,却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眼下车上的科技配置,泰半都是为了让各位在社交圈里刷存在感的。但话说回来,厂家也不是冤大头,真金白银砸下去,总得有点实质性的作用吧?
一种看法是,数字后视镜能消弭视野盲区。传统的后视镜,囿于车身结构的制约,总会存在一些视觉死角。而数字后视镜,仰仗摄像头捕捉影像,再投射到屏幕上,理论上是可以将这些盲区一网打尽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摄像头就真的能做到万无一失吗?在雨疏风骤、雾霭沉沉、强光刺目的极端情境下,摄像头的表现真的能胜过传统的后视镜吗?
另一种看法,就显得更加务实了。有人揣测,数字后视镜实则是为自动驾驶鸣锣开道。试想一下,自动驾驶需要洞察周遭环境,摄像头是不可或缺的。与其大费周章地装配一堆摄像头,不如把后视镜也置换成摄像头,既能满足驾驶员的需求,又能为自动驾驶提供数据支撑。这听起来似乎颇有几分道理,但关键在于,自动驾驶真的能令人放心吗?如今时不时就爆出自动驾驶事故,又有谁敢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冷冰冰的机器?
这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智能手机。初出茅庐之时,智能手机的各项炫酷功能,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可久而久之才发现,大多数功能都形同鸡肋,真正派上用场的还是打电话、发微信。数字后视镜会不会也重蹈覆辙?刚开始觉得耳目一新,用久了却发现还不如传统后视镜得心应手?
更深层次地看,这背后折射的是一种集体焦虑。厂家如坐针毡,生怕跟不上时代的车轮,生怕被竞争对手后来居上,于是乎便不遗余力地堆砌科技配置。消费者也同样惴惴不安,生怕错失最新的技术,生怕被他人指摘自己落伍,因而便一味地追捧高科技产品。
但归根结底,汽车是用来驾驶的,而非用来炫耀的。再炫酷的科技配置,如果不能真正提升驾驶体验,那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厂商是不是应该多将目光聚焦在那些真正能够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素上,而不是一味地执着于“更纤毫毕现”、“更智能”?
实则,这事也颇有玩味。咱们总是习惯性地将问题归咎于技术尚不成熟,但有没有想过,真正的问题或许在于,我们对技术的期许值过高了?总觉得技术能够包治百病,但实际上,技术不过是工具,真正决定其走向的,终究还是人。
正如这数字后视镜,它本身并无过错,错的是我们对它的过度寄托。当我们不再盲目追逐高科技,而是真正从自身需求出发,择取适合自己的产品时,或许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