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东西到底是给谁设计的?东郊那块地方搞个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听得我直愣住了。这也太像是给一众“越野迷”量身定制的梦想场地了吧?我还以为是比亚迪要自己建个“汽车版迪士尼”,结果一刷朋友圈才发现,评论区炸锅了:有人欢呼,有人吐槽,有人拍手叫绝。到底谁才是目标用户?越野爱好者还是看个热闹的普通人?真是看得我一头雾水。
说实话,这次比赛场地的背景还挺讲究的:东郊这块区域,原本就以荒山野岭、泥泞不堪著称。平时开车都得提心吊胆,现在搞个这样的赛车场,别说是技术体验了,简直就像把一堆土堆变成了“越野乐园”一样。数据虽没公布,但路况看起来复杂度还挺高,设计师似乎是想让车主在不同场景下锻炼一下底盘和操控。真看得出来,未来越野圈的“跑马场”要变多样了。而且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说是“体验最纯粹的越野激情”。我想知道,普通消费者能体验到吗?难不成目的是让那些改装队、越野爱好者、车迷们专属享受?毕竟,场地布置得这么“专业”,大众可能连进去都不太容易。
你要说这多少带点“圈子文化”的意味。看现场布置,不难发现那些豪华越野车、专业底盘调校、特制轮胎,让我觉得这是比亚迪塑造品牌“越野王”形象的试金石。是不是有人觉得能把新能源推到越野赛场,反而能把环保理念打得更深入?我倒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市场的谋划:把新能源和冒险精神牵在一起,塑造一种“未来驾驶”的感觉。只是,真正留给普通人练车、飙车的空间其实很少。这场比赛,可能更像娱乐秀,给平时“窝在家里开车的普通人”一个幻想空间。
再说那个“场地体验”的效果就更耐人寻味了。看那场地,不就像是某个“现实版的汽车冒险电影场景”?泥泞、坡道、弯道,像模拟野外救援、越野拉力赛一样。但我倒觉得,真的能让车主玩出“野性”来吗?比如我朋友试过:“一丁点技术都没有,进去转个圈都感觉要翻车。”这种场地,普通车主试试都得胆战心惊,还真有人敢闯?更别说,不少快速通过的镜头里,那些车辆漂移、暴冲的场景,看得我都替他们捏把汗。说实话,越野这种娱乐,随时有“成也热闹,败也热闹”的风险。有时候花个几千块,体验一下“极限操作”,还真可能变成“车毁人亡”的生动教材。
我还看到有人说,这场地将成为“下一个网络热议焦点”。可惜我眼神不好,没看到有人“专业分析技巧”,倒是见到有人调侃:“这不就是比亚迪的‘荒野求生’再升级版?”有的记者报道说,场地日后还会引入“专业赛事”、“越野挑战”,东西都挺“正规”的,但真正能撑起这个蓝图的,有多少?会不会变成“车队表演秀”,普通人根本消受不起?反正我心里挺清楚,这玩意儿看起来低调,但实际上能火到什么程度,要看背后能不能打破“门槛”和“门牌”。
最搞笑的是,有评论调侃:“比亚迪这是要靠越野圈圈粉?”还真别说,这个策略蛮像广告商在“布局未来”,把新能源的形象与“冒险精神”绑在一起。之前某品牌还试图用“新能源+赛车”洗脑,现在一发不可收拾。只是,这样操作,粉丝真不翻车?不嫌“太土”、“太新奇”的人少得可怜?我挺怀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变身“越野狂人”,尤其是价格那么“奇葩”的新能源车,真正去越野玩的人毕竟少。场馆,再专业,也只是一场“娱乐秀”,谁真能在泥地里“驰骋”成“高手”,还得看你有多爱折腾。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我看下一次,又会出现谁忽悠谁的“豪华场地”或者“新玩法”。毕竟,搞这些“事情”,就是为了“撬动更大市场”吧?结果呢?还是那句话,真“体验”的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更多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争夺”。我真不知道,这样一边铺天盖地吹“越野体验”,一边又是堵车、限行、充电难,哪个才是“真正的越野精神”。反正我怎么觉得,下一次这个场地搞不搞赛事,还是得看比亚迪能不能让人真正“拿得起、敢冲”的底气。要不然,这就像把一块宝放在地里,谁会忽然变身“野外求生”?这种场景就算再热闹,也不过是市场的“幻像”。下次再出来,那些“越野酷“的评论,谁还能买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