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坐在蔚来全新ES8里,抬头看那天花板上的投影,心里还在琢磨这车的选配,突然想到去年那朋友开我试驾车时说:你觉得这个车价格,是不是比我那兄弟买的奥迪A8要高点?当时我还记得暗想:你咋就觉得贵了?我其实心里清楚,虽然价格摆在那,但这车给的配置和用料确实让人觉得值,尤其是那块Mini-LED天幕屏,真有点看着像块天幕的感觉。
刚才翻了下笔记,那次写的内容里提到,蔚来官方的配置方案大概在不同版本、不同方案中的差价,估算在1.5万到3万左右(体感,样本少)——其实这不算多,但考虑到电池租用和买断的成本,差异就挺大了。电池租用方案,月租1128元,8年连租下来,整体花费能比买断少个十万块,当然这得看你怎么算,毕竟本人只是估算而已。
你试想,买断电池和租用的差别,就像是买一辆车时,是否把油卡买断,还是用充油的方式——短期来讲,租用就像是你灵活度高点。有人会质问:这样不就像‘看天吃饭’嘛,万一租个三五年,车子还剩多少钱?这点我也迷惑,毕竟租金累计下来的成本,和买断后的折旧、车况保养费比起来,也不能说绝对不划算。
话说回来,我一直觉得,配置的差异比价格差异更能影响用车感受。蔚来这次六座行政签名版,标配的那块22英寸锻造轮圈,感觉就像你穿鞋时选个硬底鞋,脚感就是不一样。对比同价位,奥迪Q7那台大尺寸轮圈,虽然尺寸似乎都一样,但用料和工艺确实不同。奥迪那轮圈,偏向传统,转角时噪音控制更好;蔚来那款则带点运动感,路感明显多了点。是不是我主观?可能吧,但你开过后就知道,细节折射出厂家的研发用心。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配置里居然还支持追光示警,光毯随动转弯,我心里就想,这个功能到底用处大不大?大概是夜晚急转弯时,那束光能帮你提前提醒前车,它就像夜路上多了只夜猫子,在远一点点盯着你的尾巴。但实际使用中,我常会觉得,哎,这个功能,晚上过几次就惯了,没必要每次都开,反正也不算特别实用。这点还是要看个人喜好,喜欢科技感多点,还是实用洒脱点。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一张照片里,车门打开时太阳正好打在那微调的珍珠贝内饰上,光线折射出点点金光。那天和设计师朋友叨叨:你觉得,蔚来的配色是不是比别家的高端?他笑了:感觉就像你说的,色彩不是最重要,关键是心里觉得舒服。我自己心想:这车的配色方案挺丰富,像极了你去咖啡厅选杯子,选个喜欢的颜色,怎么感觉心情都能变好。
但实话讲,配置虽多,怎么选都像像是在超市扫货。比如那个NOMI Mate 3.0,支持表情互动,老实说,我试了几次,反应倒挺快的,但用多了还是觉得,反正我和车说了算,只是个会说话的娃娃。你会不会也有这种想法:科技再好,也都被我用得淡定了。
再说,车的研发那块,我猛然意识到,蔚来芯片的调教,其实是个生活比喻:就像你用厨具做菜,用材料和火候调出了不同味道。而这些芯片调教,其实也是调味料加得恰到好处——只不过题外话,没想过,电池的布局和续航,跟你我每天跑超市的买菜流程还挺像的:一锅的容量(容量越大续航越长),供应链配得合理,才能保证订单不断。
我还在想,蔚来跟传统车企那套设计流程,是不是就像你开车,出门走的那个路线,反复试错才找到最顺的。研发用的调料都在车身的每个细节里,比如那块自适应矩阵大灯,我觉得,就像晚上开夜车,灯光的调节就像是在调节你的视线,看得更清楚,心里踏实了。
最让我挠头的,是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时候我会真正用上那些个性化配置?比如选择宽松点的内饰主题,还是金色调?我也觉得,无论配置多炫酷,真正用得上的,还是那根手感好的方向盘和刹车线的反应速度。
聊到这里,似乎我对这车的理解逐渐变得复杂——配置、成本、用心的细节,像个迷宫。就像经销商告诉我的:你要考虑你日常需求,是追求极致的性能,还是小巧玲珑的静谧?这其实都不一样。
说着说着,我又冒出个问题:未来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花几万块,买个智能伴侣车?可我又想:那样的话,人工智能会不会在某一天,变得比我还懂我的偏好?(这段先按下不表)
总感觉,车子越来越像是个生活伴侣,它的每个微小变化,都在无声告诉我:你看好你想要啥,别光看表面钱多钱少。随时可能那只手,轻轻一抬,就把灵魂里的喜欢勾出来。
End的那天下班路上,忽然看到人群中,一只猫静静趴在地上,好像也在思考,下一次的配置该怎么调,或者,它是真的在享受一种静静观察。这世界,总像个还没完全拼凑好的拼图——到底,下一块会不会是你我都没想到的那一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