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失宠,价格优势失灵,质量口碑成关键

说到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遭遇,前几年还让人觉得挺骄傲的“出海神话”,如今却成了大伙反思的典型案例——想想当年市占率高达90%,到现在只剩个可怜的5%,连越南网友都宁可多花大几倍的钱买日本车,也不碰“中国造”,不得不说,确实让人心里别扭。这事,是不是有点讽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有人说,消费者就是“崇洋媚外”,这话或许在某些场景能站住脚,但这次明显不是。得问一句,同样一笔钱你会怎么花?是选个外表风光、经久耐用,用上十年都不出岔子的,还是选个便宜点但三天两头掉链子动不动就趴窝的便车?不光看着,大家都骑着,谁谁车掉链子谁谁心里明白。这不是“面子”,是实打实的体验。

中国摩托车刚进越南的时候,咋能蹿红得那么快?毛病其实就俩字——“便宜”。大家日子普遍过得紧巴巴的,那会儿日本摩托遍地跑是没错,但贵的也不是一般人能一咬牙就上的。中国制造一来,价格直接打对折,用大家话说,少抽几年烟钱都能买一台新车。谁没试试便宜货的冲动?我看国内到处也一样,谁不想又便宜又好?

可惜,经济社会的规则从来就不是靠“价格战”能长久混下去的。咱中国摩托,一靠近就砍价,你1200我1000,你1000我900,最后一辆能利润三十块。想一想,这生意还能有啥盼头?厂子没利润了,会不会想法削减成本?偷工减料用点次品零件,马马虎虎就往外整。刚开始便宜大家图个新鲜,撑不了几年就开始掉链子,越南人骑着才发现——新车比破旧日系摩托还容易坏。

不少人问了,“那为啥日系就没被淘汰?”这得承认,日本人下手慢,但下手狠。质量、耐用性、技术,没得说。别人降价从来不盲目内卷,反倒一门心思搞自动启停这些新花样,还省油、静音。车子骑十年跟新买的一样,谁不服气?越南也不是傻子,每天通勤都得骑,那当然要投个靠谱保险。

市场就是这样,“用脚投票”。便宜货能救一时,救不了十年。你真拿命拼价格,最后砸烂的不止是同行,自己口碑也赔进去了。不服不行,越南满大街是中国产摩托的时代,大家都盼着赚钱省钱;一旦大规模出问题,口碑崩塌,连带着“中国制造”这四个字都给薅黄了。到最后,大家宁愿多掏钱,也不碰便宜货。“这钱省得值吗?”不如说是个社会哲学题。

这让我想起网上老有句流行语:“丢了市场,也丢了人心。”其实问问自己,我们出门吃饭、购物、用家电,不也一样上来先看质量看服务,便宜的东西若质量差,买一次踩了坑很难再回来。你觉得别人一顿二顿会让你反复忽悠?对外贸市场是这样,对内地也一样其实。

再说了,咱国家不是造不出来好东西,C919大飞机都能整得上天,还没人敢说它就是便宜货停留在技术二十年前。差别在哪?就在于“耐性”与“创新”。有时行业就是怕寂寞的,没利润就撅屁股干,做短平快,创新没动力没人愿意投钱,也没人愿意琢磨“下一代产品啥样”;可只要有人敢啃个十年八载的硬骨头,熬过来的多半就是赢家。

所以这个摩托车的事,到底给咱提了啥醒?第一,市场份额不是靠低价卷来的。本地厂家混乱互卷,压垮的不止对手,还把自家路断掉。一出口没利润,后劲想找都找不到。第二,不琢磨自己的特色与升级永远只能跟在人屁股后头捡残羹冷炙。你一年一个款,别人一代一代搞新技术,材料、智能、安全、耗油统统提升,越南这些“实用党”不就转向了吗?第三,丢了人心就等于自毁长城。用户有选择权,谁能保证口碑差还能厚脸皮赖市场老大?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失宠,价格优势失灵,质量口碑成关键-有驾

话说回来,老百姓要的是“买得起、用得住”。不是单纯追求便宜,也不是一味崇拜“洋货”,用越南网友那些生动的话来说,摩托不是买来摆好看的,是要天天用、整天修谁受得了?可惜我们过去把增长神话归功于“低价优势”,结果“价格到头、口碑败光”,房子实则是建立在沙滩上的。

有没有反过来想过:为什么同样是出海,有的企业能掀一次浪头,有的能扎根几十年?答案是那点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工匠精神”。“技术”听起来太遥远,其实就是把零件做好,轱辘能跑,焊缝结实,油耗低点。别光干内卷打价格战,咱也能玩点新活。前几年不是说,有厂子专门做什么“外资代工”,但不琢磨自家品牌,风口一过就凉透了;可是另一些厂子没啥声响,却慢慢升级、创新,最后市场还越做越大。摩托车也一样,靠低价只能卷一时,只要质量一掉链子,第二次机会根本不给你。

而且,用户心里分得很清楚,几千块买的玩意用不好可能扔掉,一两万买的玩意用十年都不带皱眉头,还能卖二手车有保障。越南市场走到今天,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业集体浮躁的镜子——别指望靠“白菜价”混到天长地久,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失宠,价格优势失灵,质量口碑成关键-有驾

再想想,这场“摩托车出口滑铁卢”,堪比一堂公共经济学必修课,不碰壁,是不会懂啥叫“创新红利”;光图省钱,往往吃大亏。其实市场更无情,今天越南是摩托车,明天或许就是别的行业。怎么保证企业活得久点、品牌做得硬点?说到根上,就是别偷懒、要踏实、要创新、舍得沉下心干活。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失宠,价格优势失灵,质量口碑成关键-有驾

咱中国不是没有能卖世界的好东西。高铁、大飞机、“新三样”,谁不是技术上的突破?国家如此,行业如此,企业亦然。只要舍得投入,敢于突破,品牌和产品自然就能站得住。挣快钱的方法总归是短命的。要想在全球市场有个位置,你得让“为什么买你”的答案远不只“便宜”。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故事,最后变成一出血淋淋的教训,谁都逃不了。靠低价抢市场,也要想好,价降到坑里了,往上爬可就难了。一步错,步步难。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大家会回头”,不如给自己来场“技术大升级”。毕竟,技术和质量决定企业走多远;而用户口碑,决定品牌是死是活。

想明白了这一点,再回头看中国摩托在越南,从“盛”到“败”其实只有几步路。做企业、做产品,有时候时间长了,磨去浮躁的只是那些表面功夫,剩下的,才是根基。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失宠,价格优势失灵,质量口碑成关键-有驾

年轻人创业,老厂子更新,不管哪道门路,这道理放在哪都对得住:便宜能占一时的便宜,光明正大做好自己,总有一席之地。谁要是再执迷不悟把低价当法宝,多半还会再翻同样的车沟子。市场和人心都不是一次服务能决定的,得天天练;说到底,“价格不是万能的,质量和创新才是真王道”。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