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德国人居然开始抢着卖中国车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德国可是汽车工业的老大哥,奔驰、宝马、大众这些牌子,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可现在,局面有点变了。比亚迪这么个中国品牌,居然在德国杀出一条血路,连当地的经销商都撑不住了,纷纷倒戈,投奔过来。这事背后,到底是德国人疯了,还是比亚迪真有“魔法”?
咱们不妨先问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一群德国人放着自家“祖传”的汽车不卖,反而去卖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新牌子?这不光是商业上的动作,更像是一种信任和选择。那么,比亚迪到底靠的是什么?价格?质量?情怀?还是让经销商眼里的那点利润?
先说句大实话,其实什么爱国啊、情怀啊,那都只是表面,落到商业里,大部分人看重的就是钱。德国这些做汽车生意的,经销商讲体验,讲品牌,最后还不是要看一看哪款车能赚到钱,能让自己活下来?这些年,新能源汽车风头正劲,全球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欧洲一众老品牌虽然底子厚,但是转型慢,有些还在抱着老黄历过日子,推出的电动车,要么价格高、续航短,要么配置低、保养贵,老百姓买单的意愿其实很一般。而比亚迪,作为中国电动车的代表,性价比一个字——高。
比亚迪的崛起,是靠什么?技术。老话讲的好,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国这十几二十年在电动车上的投入,那是实打实的,日夜钻研,从最早的小电池做到今天的“刀片电池”,什么磷酸铁锂、三元锂,各种新技术一茬接一茬。有的人觉得,电池安全其实就是扯淡,大家都一样,其实并不是。比亚迪搞的刀片电池,挤压不冒烟、不开裂、不起火,德国人一下子被打服气了。你说德国造了上百年汽车,哪想到有一天要跟中国人学技术?
再说价格。德国人虽说富,但也不是傻子,一台纯电宝马、奔驰动辄五六万欧元以上,还不带什么高级配置,换成比亚迪,起售价立马能打到三万多欧元,还配齐各种功能。一边是自己家大牌子的光环,一边是实打实掏得起的价格和配置,德国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你会怎么选?别说“肯定选自家品牌”,看看眼下德国街头开比亚迪的,真不少。
当然,经销商不是傻子,人家看重的核心是销量和利润。欧洲整体电动车渗透率在涨,但传统品牌转型跟不上,加上俄乌战争、通胀危机、欧洲经济普遍低迷,生意不好做,谁能指望着卖老掉牙的内燃机车还有什么前景?另一边,比亚迪这种“后来者”,踩着时代的鼓点,直接切到了对路子的产品,不用发动机,不用变速箱,维护费都省了;车也不算贵,消费人群一下扩宽了。对经销商来说,谁能带来销量,谁能让自己赚钱,谁就是自己“亲兄弟”。
有人可能会说,这次比亚迪在德国扩张,是不是靠挖了对手墙角,把人家经销商弄得团团转。是挖墙角吗?其实不完全是。都说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这俩前Stellantis“高管”跳槽到比亚迪,起初也没想到什么大风大浪。可没想到,比亚迪名气这么大,经销商自己纷纷跑来敲门,主动要求代理中国车。达维诺自己都坦言,从没主动去拉拢那些熟人倒戈,反而是德国本地经销商嗅到了挣钱的机会,“倒戈”成了一种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经销商这么着急想着“抱上比亚迪大腿”?其实说白了,卖车也在吃青春饭。传统品牌利润摊薄、转型苦难重重,再卖老路线,很可能就是等死。比亚迪这种新能源新品牌,在销量曲线上正是在爬坡,给经销商分成也不低,有奔头、有利可图。欧洲人最讲究实际,用金融那一套话说,就是“看未来现金流”,谁能给销售渠道带来增长,谁就“值钱”。
现在比亚迪在德国的经销商已经突破五十家了,年底的目标是一百二十家,明年直接三百家。这不是光喊喊口号那么容易的事,这需要在地气的供应链、售后服务、当地法律政策、技术适配各个方面下大本钱。很多人羡慕德国工匠精神,说人家造车有历史。确实,但中国玩的是产业链整体出海,从研发、制造到供应链和售后,都直接打包“出口”,不是卖简单的货,而是卖一整套工业体系和运营能力,这一下子就把德国的市场节奏搅乱了。
我也在想,假如把时间倒回十年前,谁敢想象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在德国这种老牌汽车市场站住脚?别说进入经销商网络,能不能出现在德国人的采购清单上都得打个问号。可现实就是这么来得快,比亚迪的年销售目标在德国直接奔着五万台去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德国市场不是守住了,而是直接变成了全球竞争中的一个焦点市场。你能想象,哪天德国马路上,开着比亚迪的德国人比奔驰还多吗?听起来不可思议,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说到底,比亚迪靠的不是花拳绣腿,也不是价格战,而是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崛起。一个厂牌如果不能代表先进制造业、带来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就是一阵风,刮过就散。但比亚迪不一样,背后有庞大的中国市场做后盾,制造效率和研发速度,都是全球一流。德国经销商选择比亚迪,看重的就是能挣钱,也敢赌这个未来。
不过,事情也没那么简单。欧洲车市门槛高,政策随时能有变化,欧洲也可能会出台新的本地保护措施。比亚迪要想长期立足,光靠价格、光靠技术可不够,还得融入当地文化、服务、品牌形象。这是下一个难题。中国企业擅长“打仗”,但打下地盘以后,能不能守住,能不能让德国人心甘情愿认可中国品牌,这还需要时间打磨。
最后还是得说,任何一个市场都不会因为一家公司的短期爆发就彻底改天换地。德国汽车界的反扑肯定还会有,欧洲其它巨头也会加速反应。可这次“德国人抢着卖中国车”,绝不是偶然,而是全球产业变化的缩影,是新一轮工业竞争的开端。德国经销商赶着代理比亚迪,看似是一场利益驱动的选择,其实正说明了全世界都在呼唤一个更聪明、更先进、更经济的新工业时代。中国电动车,趁着浪头冲了上去,但谁能笑到最后,还是得看谁能不断进步、持续创新。
所以说,中国车,不只是卖到德国,更多是卖给了整个工业新时代的认同感。老牌厂商、经销商也好,消费者也罢,谁能站到未来的风口,谁就是赢家。德国人“倒戈”了,比亚迪能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这是个开放题,我们一起来看吧。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