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ybercab实车曝光,部分量产,行业智能化加速升级

最近的资讯有点看不过来,各种消息碎片化地砸在脸上,跟双十一的垃圾短信似的,一不留神就淹没了真正有用的信息。

但有时候你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图景。

就像做拼图,单独看每一块都平平无奇,可一旦找到了几块关键的,整个画面的轮廓就清晰了。

我们先来捋捋几件看似不相关的“家长里短”。

特斯拉Cybercab实车曝光,部分量产,行业智能化加速升级-有驾

寒武纪的前CTO,跟老东家闹掰了,一张嘴就是42.87亿的股权索赔。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很多A股上市公司吭哧吭哧干一年,净利润可能连这个零头都不到。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劳动纠纷,这是把曾经的“与有荣焉”变成了“与你同归于尽”的架势。

另一边,小米的前高管王腾,因为违规被辞退,发文说要告别手机行业,去搞“科技+健康”。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爷不跟你们玩了”的无奈和体面。

最有意思的是何小鹏的表态。

他说将来如果只剩5家车企,更愿意对手是“兄弟的公司”,比如小米。

这话听着很江湖义气,很“桃园结义”,但商业竞争里,“兄弟”这个词往往是最微妙的。

翻译一下就是:我希望未来的竞争是有序的、有底线的、大家能坐下来谈的。

这恰恰说明,他预感到未来的竞争会是无序的、没有底线的、随时可能掀桌子的。

当一个人开始强调“我们是兄弟,要讲规矩”时,通常意味着规矩正在被打破。

这三件事,一件是关于“分钱不均”的决裂,一件是关于“犯错出局”的转身,一件是关于“抱团取暖”的喊话。

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冰冷的现实:在一个剧烈变革的行业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其脆弱。

这种脆弱,源于巨大的利益波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大家都在一艘飞速行驶但颠簸剧烈的船上,有人想多分点船票钱,有人不小心被甩下船,船上的人则互相喊话,希望对方别把船凿了。

这就是我看到的第一层图景:人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技术变革周期中必然产生的“情绪账”。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层,钱的流向。

特斯拉Cybercab实车曝光,部分量产,行业智能化加速升级-有驾

英伟达的黄仁勋,按计划卖了股票,套现超过10亿美元。

与此同时,英伟达的市值突破了5万亿美元,一个让人咋舌的数字。

我对他个人套现这事没啥特别看法,高管减持锁定收益,天经地义,不然拿着一堆数字过日子么?

关键是这个行为背后的信号。

这就像一个风向标,告诉你风目前吹得有多猛。

市场的钱,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通过英伟达这个“收费站”,涌入AI这个赛道。

5万亿的市值,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高估或低估问题,它是一种共识的凝聚。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认为未来的核心资产就是算力。

这种共识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

最好的例子就是英特尔。

这家曾经的芯片霸主,现在被曝出要花50亿美元去洽购一家叫SambaNova的AI芯片初创公司。

50亿美元,对于英特尔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对于追赶AI这趟列车来说,这可能只是“补票”的钱。

SambaNova搞的RDU架构,号称能绕开英伟达的技术路径,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求生”。

英特尔的收购意图,等于是在公开承认:在主流的GPU路径上,它已经很难正面硬刚了,只能花大价钱去买一张“偏门”的船票,赌下一波技术浪潮。

把黄仁勋的套现、英伟达的市值和英特尔的收购放在一起看,这幅“金钱账”的图景就非常清晰了:一个强大的核心(英伟达)正在疯狂吸纳全市场的资本,形成一个引力奇点。

其他玩家,要么像英特尔一样,付出极高的代价去收购“行星”,试图建立自己的小星系;要么就像众多AI应用公司一样,成为围绕这个奇点旋转的尘埃。

在这个体系里,没有中间地带。

你要么是收租的,要么是交租的。

这就解释了第一层“人的焦虑”的根源。

寒武纪的股权纠纷,本质上是在这波算力大潮初期,对“船票”价值的追认。

特斯拉Cybercab实车曝光,部分量产,行业智能化加速升级-有驾

何小鹏对“兄弟”的呼唤,是在下游应用端,面对上游技术和资本的双重挤压时,一种寻求建立“价格同盟”的本能反应。

因为大家都明白,如果上游的“房东”铁板一块,下游的“租户”们再怎么内卷,利润空间也是被锁死的。

最后看第三层,对终局的想象。

特斯拉放出了Cybercab的实车图,马斯克又开始布道,说未来的智能手机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AI终端。

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还有点科幻,甚至有点“画大饼”的嫌疑。

但它们很重要,因为这是牌桌上的人,在向市场讲述“我们赢了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无论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还是没有App的AI手机,它们描绘的都是一个被AI“重构”之后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物理的交通工具、手里的通信设备,都只是AI这个“大脑”延伸出去的“触手”。

这才是支撑起英伟达5万亿市值,以及无数公司疯狂内卷的最终幻想。

没有这个“罗马”的想象,大家现在修路的劲头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把这些零散的资讯串起来,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热点,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重构的三步曲:

1. 人的洗牌: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引发剧烈的人事动荡和情绪焦虑。

这是变革的“阵痛”。

2.钱的重配: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向核心节点聚集,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迫使边缘玩家要么付出惨重代价“补票”,要么被淘汰。

这是变革的“燃料”。

3.终局的叙事:头部玩家开始描绘变革完成后的世界图景,为整个牌局的合法性和高估值提供想象力支撑。

这是变革的“蓝图”。

对我等普通人而言,看懂这个结构,比去猜哪家公司明天会涨更重要。

这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范式转移的加速期。

在这个时期,个人的职业、投资,甚至生活方式,都可能被重新定义。

与其去追逐那些高高在上的“馅饼”,不如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财务安全垫”和“认知安全垫”是否牢固。

因为当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时,最重要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冲在最前面去领航,而是确保自己不会被轮子碾到。

共勉共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