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丰田百年浮沉:从“战时工厂”到新能源转身
内容:
那天修空调的时候,老赵在车间里一边擦工具一边嘀咕:“你这丰田啊,祖上还是日本鬼子打仗用的卡车厂,啧啧,现在不一样了,全世界喊着要省油,都听你们丰田的。”这话头引得旁边二手车行的陈师傅也凑过来,说他小时候家门口杂货店挂着“南京照相馆”招牌,下雨天还会听老人讲日本工厂比邻而居的轶事。
这厂子风风雨雨也百年多了,当年战争结束一团糟,设备砸了大半,后来咬着牙搞汽车,硬是把精益生产玩出花样。坊间流传一句,“省一滴油,十年磨刀霍霍”,师傅都笑说丰田的工程师脑子里省油比电脑还好用。更有意思的是,群里有人考证,老照片里丰田车头下还钻着一支手绘的蛇,听说是工厂吉祥物,谁真见过也说不清。
1966年生产线走出第一辆卡罗拉,龙雄一拍桌子定下“80分够用+不偷懒”原则,图啥?都说那才是真正立命的开始,后来销量一跃二三千万,甲壳虫也只能在旁边喝凉水。有年有个远房亲戚在日本工厂打工回来带了张卡罗拉老原理图,说那车能跑能省,还不爱坏,家里头都啧啧称道。
说起绿色混动,普锐斯出来那年业内人还拿手电筒照底盘研究,谁都不信“电瓶车”能量产,丰田偏偏能做。师傅陈某曾讲,有一年雷曼金融危机闹腾,丰田硬是干掉了通用,拿下全球销量头牌,说白了勤快与省钱在他骨子里。
最新丰田年报,群里小王转了一张日文表,不少数字大家都看懵了。就摘几个师傅关心的:一年环地球1000多万台的交付量,听起来跟社会新闻里抢奶粉似的,净利润2364亿人民币,师傅把这数字换算下骂:“合着一台车赚俩苹果手机的钱。”卖车挣钱的事儿还是大户丰田稳。利润率在头部车企中也拔尖,卖一台车的余粮能给人念几年书了。
凯美瑞,这台车,村头的王叔每次遛弯都吹,有年换2.0E精英版,17出头买的,那会儿还纠结是选迈腾还是雅阁。凯美瑞2.0自然吸气机器,173马力,村里人说“能喝省油汤,不须喝烈酒”,日常开着动力也挺顺,就是爬坡起步差点意思。问起师傅,他说非涡轮的机器高转爆发,普通人平时哪能拉到6600转,省心耐用才是真格。楼下张老板的迈腾起步带劲,可账上加油钱比凯美瑞多,炒一盘菜油也得看火候。
用车有时候,也就是个“吃苦耐劳不出事”,凯美瑞平时开2000多转,油耗就蹭着5.8吧,夏天开去隔壁县拉点货,没见过掉链子的。想起有次朋友加错油,师傅说还好是混合喷射,抑制积碳比缸内直喷好些。“你省下修理钱那是技术底子在撑着。”车友群讲究底盘,凯美瑞那双A臂虽然点占空间,但师傅都喜欢这力道踏实——平时跑烂路不虚。
早年间丰田给越野车用这种底盘,师傅吐槽说“好底盘都是费工钱造出来的”,赢面可在这。3个USB/Type-C接口,真是琐碎用车里的心思,不然路上充电口永远不够抢。小张去年买的新凯美瑞,开东北那边,冬天油耗涨的厉害,他说“没想到底盘还算抗冻,调校不错。”
其实丰田的路子,真正看家的是耐用不宜坏,这话也不是乱吹。网上有传闻,丰田的车几乎不让人失望,师傅修的最多是换油和脚垫,碰巧底盘出点声音,都是小活儿,很少碰到大修。冷门点吐槽,也有聊过凯美瑞那个自动驻车,偶尔在坡上居然惹人不放心,技师老靳说“这功能就图一乐子,不如老手脚踩靠谱。”
RAV4就更近乎丰田的招牌,去年北美卖了快50万辆,车友群里发照片都说这新车底盘拉高,轮胎越来越粗,怎么看都有点小越野那意思。师傅讲起来,抬高底盘离地间隙,好处是过坑不心慌,但轮胎噪音更大,高速稳不住,陈师傅在群里笑说“城市骑马,乡下翻山,谁用谁知道。”
第六代RAV4新系统,用了个叫Arene的智能操作系统,听销售一说,升级像手机推送一样,远程能更新安全功能——群里有老司机吐槽:“就跟特斯拉玩的软件养车,合资燃油车也想赶时髦呗。”老电子架构改智能,说白了还是别给电饭锅加APP,真要玩,怕是跑不过新势力那些底子硬的小鹏蔚来。

传了个段子,说四川蜀道那边要和丰田合伙做氢燃料车,连师傅都半信半疑:“你们这氢气工厂能不能不炸?丰田倒是会玩精益生产,可中国地头多管闲事。”工厂里TPS那一套,师傅调侃,丰田分分钟变成西南氢气大户,手里的活路越摆越大。未来车能不能全靠绿色能源?群里小王说“氢能有点像神话,谁知道明天是不是都用来烧火呗。”
说到底,丰田这家厂子从二战工厂到现在卖混动车,哪一茬没赶上潮流?慢工出细活,换到车圈就有人真会过日子。凯美瑞用十年,师傅换三回机油,底盘还健壮如牛;RAV4新系统刚出来,群友还没整明白怎么用,村口的王叔已拍着方向盘笑称“这些小智能,还不是‘省事’的花头”。至于氢能源车啊——乐乐半信半疑,说万一有一天自家从菜市场都开氢气车去拉白菜,邻居们肯定零碎唠着:“可要拧紧螺丝,别炸锅了。”
那天末了,陈师傅还唠叨,说丰田百年来折腾,不就是把省油、省心、省钱这些巧劲钻出来。车卖了再卖,旧件往往都还能再用几茬,下岗工人能修能开,谁还说不是“丰田不死,路长。”聊天到这儿,快递送到楼下,街坊喊着:“凯美瑞新出的那个双色顶,啥时候能到咱这儿?我要搬个轮胎上去看看。”
谁记得80年代那堆老丰田现在都去哪了?反正老街坊说,有辆卡罗拉论斤卖铁皮,结果邻居拉窗帘还砍价,剩下的那台老RAV4——听说最后改装成了菜市场送葱的小货车。至于丰田后面折腾氢能、混动、智能系统,师傅笑着说,还得看路上的灰皮老鼠谁跑得快——“有技术也得有人愿意买账,不然都成摆设。”
修车归修车,卖车归卖车,车后的故事,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流传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