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湖南搞了个文件,叫什么《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行动计划》,我第一反应是,终于有地方不装了,摊牌了。
这名字起得就突出一个着急上火,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大字:求你买吧。什么叫“全国首次提出”?我看是全国首个把“我急了”三个字刻在脑门上的省份。毕竟,自家地盘上养着比亚迪、广汽埃安这些个能生蛋的鸡,结果一看战报,产量全国排前五,自家老乡买自家车的比例,也就是渗透率,排到全国二十多位。这是什么行为艺术?这就是典型的厨子在米其林三星后厨颠大勺,结果自己家里人天天吃泡面。三体人看了都得从飞船上跳下来给你点个赞,夸你一句格局打开。
所以这个行动计划,本质上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而是一场“自我救赎”。或者说,是一次心态爆炸后的掀桌子预演。你看现在的车圈,哪里还有温良恭俭让?都是黑暗森林。友商不是朋友,是需要被你创死的KPI。前脚小米SU7刚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连盘子都端走了,后脚蔚来的乐道就差把餐厅里的蜡烛都吹了。在这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修罗场里,你湖南要是还慢悠悠地搞什么顶层设计,等你设计完,黄花菜都变成化石了。
所以你看它这12条举措,就特别有意思,充满了“病急乱投医”的实在感。什么解决投保难、投保贵,什么给年轻人搞低首付、长周期金融方案。妈的,这才是人话!以前那些专家天天跟你聊什么技术路线、能源结构,都是虚的。老百姓关心的是什么?是今天我买这台车,保险公司给不给我上保险;是我这个月的工资,够不够还车贷。你跟他聊百公里加速,他跟你聊五险一金,这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湖南这波算是悟了,知道补贴那点钱都是毛毛雨,真正的核心矛盾,是便利性。是那种深入毛细血管的、让你用起来不烦的便利性。
这里面最牛逼的一招,我认为是那个“充电桩纳入村村通工程”。这个提法,简直是道诡异仙里跑出来的,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智慧。为什么?因为这直接击穿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幻觉:自动驾驶。朋友们,决定未来汽车上限的,从来不是马斯克的FSD,而是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只要开着老头乐的大爷还能在路上横冲直撞,你任何L4、L5级的自动驾驶系统,进去都得直接CPU干烧,算法原地成盒。
同样的道理,决定电车未来的,不是超级快充,不是换电站,而是你开着一台二十万的电车,回你二舅老家那个犄角旮旯的村子时,能不能找到一个地方充电。以前开电车回村,那不叫衣锦还乡,那叫极限生存挑战。全程开着节能模式,空调不敢开,音乐不敢听,跟开着个压缩毛巾上路一样,生怕开着开着就缩回去了。你跟村里人吹你的车多智能,人家只关心你这“铁疙瘩”明天还能不能开得动。
现在好了,充电桩要“村村全覆盖”,这是什么?这是把电车的最后一里路给打通了。这是在用国家电网的肌肉,去弥补电池技术的先天不足。以后回村,你甚至可以跟你三叔炫耀:“你看我这车,充电比你手机还快。”这就叫降维打击。说到村里,我就想起我小时候我二舅家的那台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冒着黑烟,但全村都觉得那是顶级豪车。时代变得真快。
但讲真,搞这么多充电桩,最后真能解决问题吗?我看未必。真正的坎,是年轻人压根没钱买车,你首付再低,月供也是真金白银。这就像给一个没锅的人发了一本绝世食谱,有用,但不多。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后来换了国产电车,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买特斯拉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他是在捍卫一种信仰,一种“我比你懂未来”的优越感。你跟他聊国产车性价比,等于是在动摇他的信仰根基,他会跟你拼命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充电桩比做“电子饲料槽”,好像有点把车主当猪了。但你仔细想想,车不就是个铁皮牲口吗,每天吭哧吭哧拉着你跑,到点不也得喂电?诶,这么一想,好像还挺贴切。
所以你看,湖南这次搞的这些,又是解决保险,又是解决充电,又是鼓励免费停车,本质上都是在给电车搭建一个“金钟罩铁布衫”,让它在面对油车这个老牌武林高手时,至少能多扛几下。加大,加大,再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用确定性的便利,去对冲不确定的续航焦虑。这个思路,是是是,没毛病。
但最后能把渗透率拉到和全国一个水平吗?我觉得,最终的杀手锏永远只有一个:价格。什么时候比亚迪的海鸥,能把价格干到比雅迪电动车还便宜,什么时候五菱宏光MINIEV能真正做到不要钱,那才叫天下大同,那才叫真正的产业飞升。在此之前的一切政策,本质上都是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