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车主一年狂飙17万公里 终身质保遭取消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咱们今天来聊一件最近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儿,这事关系到不少开车的朋友,尤其是那些买了新能源车的车主。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姓高的先生,在2020年的时候,花了差不多60万买了一辆蔚来ES8。

当时买车,图的是什么?

蔚来车主一年狂飙17万公里 终身质保遭取消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有驾

除了车子本身不错,更吸引人的是蔚来给出的一个承诺,说只要是第一任车主,就能享受终身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感觉以后用车的大头支出,像电池、维修这些,都有了着落。

可谁能想到,这“终身”的承诺,竟然是有“有效期”的。

今年7月份,高先生突然收到蔚来公司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很简单,但信息量巨大,说他那辆车的终身免费换电和质保权益要被取消了。

这一下就把高先生给弄懵了,好端端的权益,怎么说没就没了?

他赶紧联系蔚来,想问个明白。

蔚来给出的理由是,后台数据显示,他这辆车在过去一年里,跑了足足17万公里,这个里程数远远超过了普通家庭用户的日常使用范围,他们据此判断高先生的车子有“营运性质”。

听到这个解释,高先生是既不解又生气。

他跟大伙儿解释说,自己是做生意的,平时业务需要,经常得在外面跑长途,见客户、谈项目,天南海北是常事。

有时候公司里的同事出差,也会开这辆车,因为换电方便,跑远路没啥顾虑。

这么一来二去,一天跑个几百上千公里也就不稀奇了。

蔚来车主一年狂飙17万公里 终身质保遭取消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有驾

他自己算了笔账,一年里除去周末,光工作日就有二百多天,再加上节假日家庭出游,一年下来跑17万公里,对他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用车需求。

他强调,这车从来没有在任何网约车平台注册过,也没拿去搞租赁,就是公司业务和家庭自用,怎么就成了“营运”了呢?

这下问题就来了,也是整件事最关键的地方:到底什么才算“营运”?

高先生翻出当初买车时签的那份《权益告知书》,上面确实写了,如果车辆被用于出租、租赁或者其他经营性运输活动,那么蔚来有权终止这些免费权益。

可是,合同里并没有一条明确规定说,一年开多少公里以上就算“营运”。

这就给了蔚来一个非常模糊的操作空间。

他们现在的逻辑似乎是,不管你实际干了什么,只要你的里程数高到一定程度,高到我们觉得不“正常”,那我们就单方面认定你是在搞营运。

高先生觉得这太不讲道理了。

当初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把“终身权益、不限里程”这些优点挂在嘴边,说得天花乱坠,正是这些承诺让他下决心掏了这笔钱。

现在车卖出去了,用户用得多了,企业又觉得成本太高,反过来用一个模糊的“疑似营运”的帽子扣在用户头上,收回当初的承诺,这不就是过河拆桥吗?

高先生要求蔚来拿出他把车用于营运的实际证据,比如网约车平台的注册信息或者租赁合同,但蔚来方面一直拿不出来,只是反复强调他们的判断是基于后台数据,是一种“综合分析”。

蔚来车主一年狂飙17万公里 终身质保遭取消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有驾

这种说法,说白了就是“我认为你是,你就是”,让消费者有理说不清。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引起了很多新能源车主的共鸣和担忧。

不少人说,自己买电动车就是为了省油钱,平时跑得也勤,会不会哪天也被厂家盯上,说自己“超出普通使用场景”,然后把权益给取消了?

这暴露出了一个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光是蔚来,之前特斯拉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有车主因为使用官方超级充电站的次数太多,被限制了充电权限,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这些新能源车企,在市场竞争初期,为了吸引客户,往往会抛出非常诱人的服务套餐,比如“终身免费”、“终身质保”等等。

这些承诺在当时确实是真金白银的福利,也帮助它们迅速打开了市场。

但是,随着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大,这些“终身”承诺就变成了一笔沉重的、持续增加的成本。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下,像高先生这样一年跑17万公里的用户,换电得有多频繁?

每一次换电,场站的设备折旧、电费、人工服务都是成本。

如果这样的高强度用户多了,车企的售后服务成本压力就会非常大。

蔚来车主一年狂飙17万公里 终身质保遭取消 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有驾

于是,为了控制开支,一些企业可能就开始想办法,在当初签的合同条款里“抠字眼”,利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表述,来筛选掉那些他们认为成本过高的用户。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商业诚信的问题。

企业做生意要计算成本,这无可厚非。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既然当初向消费者做出了“终身”的承诺,并且这个承诺是作为车辆价值的一部分卖给消费者的,那就应该信守到底。

如果觉得成本太高,可以在后续推出的新车型上调整政策,而不是回头去动老用户已经拿到手的权益。

用一个模糊不清的内部标准去单方面定义用户的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当事车主的利益,更严重的是,它会动摇所有潜在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信任。

大家会想,今天你能因为跑得多取消高先生的权益,那明天会不会因为别的什么理由,也来取消我的权益?

这种不安全感,对一个定位高端、强调用户体验的品牌来说,伤害是致命的。

我们支持国产汽车品牌做大做强,也乐于看到像蔚来这样的企业能够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这必须建立在尊重消费者、遵守契约精神的基础之上。

规则不清晰,就应该在事前说清楚,而不是事后由自己来解释。

高先生的遭遇,给整个行业都提了个醒:玩文字游戏、给用户埋雷的营销方式,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销量,但最终会反噬品牌的声誉。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也算是个教训,以后再看到各种“终身”承诺时,得多长个心眼,问清楚里面的具体细则,别让自己的权益,最后只剩下纸上的一句空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