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增多,价格倒挂,行业内卷加剧

方向盘还带着清晨的凉意,车机屏幕连指纹都没留下,仪表盘上的“0”,与驾驶座上没有痕迹的塑料膜一起,仿佛野餐点上的未拆封饼干。有人花了好几万,在这样的“崭新”二手车里,体验了一场——买了个便宜的“天上馅饼”。只不过,这馅饼从来都是陷阱,等着你踩。

你有没有在二手车平台刷到那些膜没撕、公里为零、价格却低得让人精神恍惚的“准新车”?甫一上牌,立马过户,“新车”就在二手市场里上演大逃亡。还记得四S店里带着仪式感的新车交付吗?现在连那个仪式都省了。既然连长城董事长魏建军都在网上骂痛了,说“零公里二手车”是行业毒瘤,这事还真不是一小撮人的把戏。数据显示——全国二手车市场里,那种刚上牌不到三个月、里程不超50公里的玩意儿,占比高达12.7%,相当于每8辆二手车就有一辆是“纸面新车”。

魏建军嘴里骂的,不是空气,而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合力挖下的粪坑。很多车企都在拼销量,比脸要紧:“我今年卖了30万台!”资本市场一看,掌声雷动。实际呢?逼着经销商从80台硬批150台,剩下的70台怎么办?只能找租赁公司“友情上牌”,一周之内全转二手车甩掉。你以为车企收获销量,经销商就能喝汤?其实是互相投毒——这汤里盐太重,喝了绕不过贫血。

还有比贪补贴更离谱的吗?有厂家直接拿报废车凑置换指标,薅政策的羊毛,一辆车能白捡一万五。补贴的钱进了口袋,二手车标签也贴上了,“新车”假装旧车,国家的鼓励全变成了行业“喝马尿”,谁喝谁嘴歪。

这一地鸡毛里,经销商是最先喘不过气的人。库存车放一天亏一天,停车费、折旧费全往身上招。怎么办?只能甩给二手车商回血,补贴再贴,还指望返点来打平损失。再亏也得做单,老板们说,这活像是绑在条凳上喝毒酒:不喝现在渴死,喝了明天身体垮掉。

而二手车商,反正是底层收割机。低价收到准新车,加个千八百转卖,一手利润就是五千,毛利率能赶上A股的妖股。有点能耐的,还能出口赚一波差价。把国内零公里车发到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把“二手新车”挂成新车卖,一算账,比国内二手市场赚得还多,真是为国争光,挣外国人的钱,顺便把咱们车企的名声给拖到泥里。

看上去好像三方都能分到好处,其实,全是给自己挖陷阱。车企的表格上销量数据飘红,回头一查发现全是经销商瞎接盘,库存水涨船高,销量越冲,骗局越深。经销商只拿到过水返点,实际亏损早把家底掏空,跑得快的关门跑路,跑不动的倒在库存上。二手车商乐呵呵地数钱,其实也赌的是后路——等到政策真收紧,二手车利润也就直接被腰斩。

零公里二手车增多,价格倒挂,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消费者嘛,故事总归是最倒霉的。比新车便宜几千块,结果首任车主权益全打了水漂,新能源车终身质保也跟着飞了,还以为薅到了厂家的羊毛,最后发现自己被薅成了嗑着枸杞的小白鼠。买了所谓“零公里二手车”,等真出毛病想要维权,厂家一句话:“你不是首任车主。”瞬间溃堤,无语凝噎。等你再想卖的时候,残值率仿佛过山车跳楼,“原价16万的车,转手能拍8.5万,还不如玩币圈来的快。”

零公里二手车增多,价格倒挂,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说得广一点,这场行业的“羊毛互薅”,其实是一场堪比金融危机的价格崩塌。价格体系直接搅乱,零公里二手车比新车便宜四成,逼着一线4S店跳楼让价,2025年燃油车终端普遍已是三折起步。整个行业陷入了“越降价越卖不动”的死循环,羊毛被薅没了,皮也保不住了。

更离谱的是,车企看着虚高的销量,继续扩产,结果真实需求已经饱和。产能过剩,库存堆积如山,停车场都快变成免费展馆了。这不是把宝贵资源直接赶进了垃圾堆吗?连人民日报都点名说“丧心病狂内卷竞争”,汽车圈“无底线折腾”,再没人管,要么变空壳企业,要么关门大吉。

零公里二手车增多,价格倒挂,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职业病犯了,说得太严肃。其实我们行业里,谁不是抱着账本烧脑袋。常识被业绩压垮,车企高管每年年会喝醉的不是啤酒,是报表压力。经销商成天琢磨怎么算亏才不输钱,二手车商呢?搅拌着市场和政策边界玩盈利。谁都心知肚明,这局写不得标准答案,永远是半吊子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主角都要找个边角刷刷存在。

零公里二手车增多,价格倒挂,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出口套利这种骚操作,堪称“行业智商税”。前脚刚把监管编织进政策里,后脚就琢磨绕着政策钻空子。你要说,汽车产业没有创新精神,我是不信的。薅政策、出口走私,连海关数据都能配合着变魔术。财务师傅说得好,“这账做得跟艺术品一样逼真”。只差没在年会唱一曲《谁动了我的补贴》。

但收尾终归得认真点。国家已经感觉到行业“掘墓式内卷”带来的危害,商务部出面开座谈、研究整治方向。最靠谱的方法——车辆全周期溯源,“新车身份锁”,上牌半年内禁止转售,直接堵死快速套利的路子。针对补贴套取,一旦发现重罚,出口的合规红线也要架起来,别让二手车成民族工业的笑柄。更难的是,车企心态必须回归“质量导向”,别再沉迷每月的KPI比比皆是,销量虚报收获一时虚荣,企业信誉被蚕食得干干净净,最后能剩几家?美国管得严,说白了这是财务造假,国内又何尝不该步步紧逼?

零公里二手车增多,价格倒挂,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这种“零公里二手车”游戏,说轻了是行业掉进了政策的陷阱,说重了是产业论斤出售、信誉论碗打包。不客气地讲,这不是市场调节失灵,而是各路玩家自我放逐了底线。谁来拯救这场自我放逐?监管、企业、市场,其实每个人都是局内人。问题到底出在谁?你要是花十几万买了辆“新二手”,还敢相信第二次比第一次幸运吗?你认为,面对这种行业猫腻,消费者应该怎么看、怎么选?又该怎么倒逼行业走回正轨?

也许,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让蜜糖和毒药分得泾渭分明,而是让被算计少一点,敢说真话多一点。毕竟,中国汽车行业,值不值得信任,不在于你买的是新车还是零公里二手车,而在于下次遇见“馅饼”,你还敢不敢咬一口。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