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传来一个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消息:已经停产两年多,几乎被市场遗忘的威马汽车,突然宣布要“复活”了。
一家名为深圳翔飞的公司接手了威马,并且发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说今年9月份就要在温州基地恢复生产,还要在未来5年里推出10款新车,目标是到2030年,年销量要达到一百万辆。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毕竟,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一个已经倒下过的品牌,真的能这么轻易地站起来,并且跑得比以前还快吗?
这背后到底是一场真正的商业奇迹,还是另有隐情?
我们先来看看这份让很多人觉得“比新车发布会还夸张”的复活计划。
按照翔飞公司的说法,他们把威马的未来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25到2026年,叫“复兴阶段”,核心任务就是先把老车型威马EX5和E5给重新生产出来,定下了一个年产销一万到两万辆的小目标,同时还要去泰国建厂,开拓海外市场。
第二个阶段是2027到2028年,叫“发展阶段”,这时候的目标就一下子提高到了每年卖40万辆车,还要推出有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型,并且准备公司上市。
最后一个阶段是2029到2030年,叫“跨越阶段”,目标是挑战年产量一百万辆,年收入达到1200亿元。
这个计划听起来确实非常宏大,环环相扣,几乎把未来所有可能的美好都描绘了出来。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计划说得再好,终究要落到实处。
首先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钱。
威马当初之所以会陷入困境,最终走向破产重组,根本原因就是资金链断了,欠了供应商、经销商和员工一大笔钱。
现在翔飞要把它救活,第一步就必须解决钱的问题。
根据他们发布的白皮书,初期的投入资金是10亿元。
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不少,但对于威马这个背负着数百亿元巨额债务的“烂摊子”来说,这10亿元实在是太少了。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严重脱水的病人,急需大量输液,结果只给了他一小杯水,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要想让停摆了两年多的工厂重新开动,需要重新招募和培训工人,需要检修和更新设备,更重要的是,需要支付货款让供应商重新给你供货。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10亿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说到供应商,这可能是比资金更棘手的问题。
威马欠着大量供应商的钱,现在虽然经过了法院的重整,但债务问题并没有完全消失。
翔飞提出的方案是,15万元以下的小额债务,在6个月内用现金还清,而超过15万的大额债务,则是给一部分现金,剩下的部分转成一种叫做“信托受益权”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给你打了个“白条”,告诉你等公司以后赚钱了,你再凭这个条来分钱。
对于那些被拖欠了很久货款的供应商来说,他们还会相信这样的承诺吗?
在旧账没有彻底还清的情况下,让他们冒着再次被拖欠的风险,继续为威马提供零部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没有零部件,车就造不出来,所谓的9月复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就算我们假设,钱和供应商的问题都奇迹般地解决了,工厂也顺利开工了,那么造出来的车,能卖给谁呢?
这可能是威马复活之路上最大的一座山。
要知道,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在这两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威马“沉睡”的时候,其他品牌都在飞速奔跑。
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还有华为加持的问界等品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各种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超快充电技术层出不穷。
消费者已经被这些新产品、新技术养刁了胃口。
而威马计划复产的EX5和E5,是好几年前的老车型,无论在设计、性能还是智能化程度上,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把这样的产品拿到今天的市场上,就像用几年前的旧款手机去和最新的旗舰手机竞争,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更严重的是,威马的品牌形象已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它倒下之前,就频繁出现车辆自燃、电池馈电等质量问题。
而在它停产的这两年里,数万名老车主的处境非常艰难,车辆的售后服务基本中断,车机系统断网,车辆的二手价值也一落千丈。
这些被“抛弃”的老车主,就是威...马品牌信誉破产最真实的写照。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新的消费者在考虑购买威马汽车时,心里难免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家公司会不会哪天又倒了?
我的车会不会也变成没人管的“孤儿”?
这种信任的缺失,是花多少钱做广告都很难弥补的。
那么,这个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救世主”翔飞公司,以及它背后的控制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深入了解一下,情况就更让人担忧了。
工商资料显示,翔飞公司是2023年9月才成立的,注册资本1亿元,实际缴纳的资本只有4200万元,可以说是一家非常新的小公司。
它的实际控制人黄晶,不仅被法院限制了高消费,其名下还关联着多家公司,包括昆山宝能汽车。
而翔飞的大股东,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更是处于经营异常状态,参保人数为0。
种种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名字——宝能集团。
而宝能集团自身目前也正深陷债务危机,被法院强制执行的金额已经超过了500亿元。
一个自己都负债累累、处境艰难的公司,真的有能力、有诚意去拯救另一个同样负债累累的威马吗?
这在逻辑上就很难说得通。
这就引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猜测。
有业内人士分析,翔飞复活威马,可能根本就不是为了好好造车,而是一场资本运作。
比如,现在金融圈有一个新概念叫RWA,也就是“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威马的工厂、土地这些实体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包装成数字资产,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资。
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融到一大笔钱,那么这笔钱是用来真正投入生产,还是另作他用,就很难说了。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宝能看中的是威马在温州的工厂和土地。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把这些有价值的资产盘活,用来搞房地产开发或者其他项目,这对于有房地产背景的宝能来说,或许比费力不讨好地去造车要划算得多。
如果真是这样,那所谓的“威马复活”,从头到尾就和汽车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