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订单火爆!CEO何小鹏:感觉价格定低了!
七分钟,大定破万。这不是某款新手机的发售盛况,而是新款小鹏P7在2025成都国际车展上交出的成绩单。更让人意外的是,小鹏CEO何小鹏在发布会后直言:“感觉价格定低了。”一款起售价21.98万元的中大型运动轿车,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双腔空气悬架、三颗自研图灵芯片,算力高达2250 TOPS——这哪是定价低了,简直是给行业扔了颗“深水炸弹”。
作为第一时间试驾过这款新车的媒体人,我得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改款,而是一次从里到外的“降维打击”。它到底强在哪?值不值得冲?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好好聊聊。
设计:优雅与性能的平衡艺术
先说外观。新款P7的尺寸没变,长宽高依旧是5017mm×1970mm×1427mm,轴距3008mm。但别小看这些数字,3米的轴距意味着什么?后排腿部空间直接跨入“行政级”行列,哪怕你身高1米85,翘个二郎腿也不成问题。
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溜背线条,从B柱开始缓缓下滑,一直延伸到车尾,风阻系数低至0.238Cd。这不是为了好看而牺牲实用性,而是把空气动力学玩到了极致。试驾时我特意在高速上开了120km/h,车内风噪几乎听不到,NVH表现甚至比某些30万+的豪华品牌还要稳。
再看细节,前脸的“光剑”大灯升级了,点亮后有动态流水效果,仪式感拉满。尾灯也重新设计,贯穿式灯带更细更锐利,晚上辨识度极高。小鹏的设计团队这几年越来越懂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了——要科技感,但不能太激进;要运动,但不能太浮夸。
动力与续航:800V不是噱头,是真香
说到动力,这次P7全系都上了800V高压架构,这可不是PPT上的“未来技术”,而是已经落地的硬实力。我试驾的是720长续航Ultra版本,搭载74.9kWh磷酸铁锂电池,官方CLTC续航720公里(暂无WLTP数据)。别看电池容量不算特别大,但得益于800V平台的高效率,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以上,这速度,比加油还省时间。
两驱版用的是270kW后置单电机,四驱版则是前167kW+后270kW双电机组合,系统综合功率高达437kW,百公里加速3.9秒。我特意在封闭场地试了几次弹射起步,推背感来得又猛又稳,完全没有电动车常见的“窜动感”。底盘调校也进步明显,双腔空气悬架不再是“软绵绵”的代名词,过弯时支撑性足够,过减速带又不会颠得脑仁疼。
有意思的是,电池供应商这次选了亿纬动力(磷酸铁锂)和中创新航(三元锂),而不是宁德时代或比亚迪。小宅分析说这是为了控制成本,我觉得说得在理。毕竟小米SU7用的是宁德和弗迪,成本自然高。小鹏这波操作,既保证了性能,又把价格压下来,确实聪明。
智能座舱:自研芯片才是王道
如果说动力是“肌肉”,那智能化就是“大脑”。新款P7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全系标配三颗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算力高达2250 TOPS。什么概念?目前行业主流智驾芯片算力在500-1000 TOPS之间,小鹏这是直接翻了两倍多。
我在试驾时开启了城市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从成都太古里到双流机场,全程40多公里,系统自主变道、避让加塞、识别红绿灯,完成度非常高。有一次前车突然变道,系统0.3秒内就识别并减速,比我反应还快。这不是“辅助”,而是真正在帮你开车。
座舱体验也升级了。14.96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仪表+副驾娱乐屏的组合,UI设计简洁,语音助手“小P”响应极快,支持全车四音区识别。我问“小P,打开座椅按摩,调低空调温度”,它一秒就执行,而且能听懂连续指令。这才是智能座舱该有的样子——听话、聪明、不添乱。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刚下定的车主老李,他是程序员,家里已经有辆燃油SUV,这次换P7主要是为了通勤和周末自驾。“我对比了小米SU7和Model 3,最后选P7是因为续航更稳、底盘更舒服,而且小鹏的NGP在成都已经能用了。”他说,“虽然小米颜值高,但400V平台充电慢,长途有点焦虑。”
另一位车主王姐是宝妈,她订的是四驱鹏翼版。“我最看重后排空间和安全配置,P7的气囊多,还有儿童安全座椅接口自动识别,很贴心。”她笑着说,“鹏翼门打开那一刻,我女儿尖叫了,说像科幻电影。”
竞品对比:谁才是20万级运动轿车王者?
我们拿三款热门车对比:新款小鹏P7、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
维度 小鹏P7 小米SU7 特斯拉Model 3
架构 800V 400V 400V
智驾算力 2250 TOPS(自研) 508 TOPS(英伟达) 144 TOPS(FSD芯片)
空悬 全系标配双腔空悬 选装 选装
续航(最长) 820km(CLTC) 810km(CLTC) 713km(CLTC)
起售价 21.98万元 21.59万元 24.59万元
结论很明显:P7在充电效率、智能驾驶、底盘配置上全面占优。小米SU7赢在设计和品牌热度,Model 3则靠品牌光环和全球销量支撑。但论综合性价比,P7确实“杀疯了”。
产能与交付:真的会等很久吗?
何小鹏说第一天订单太多,下个月都交不完。但我也注意到,官网显示部分车型4周左右可提车。这说明什么?小鹏的产能其实很充足。毕竟他们刚搞定MONA M03的产能,月销过万都不成问题,P7的产量应该也能跟上。
不过我建议大家理性下单,别盲目追“七分钟破万”的热度。车是长期使用的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经常跑长途,800V+超充是刚需;如果你看重智能驾驶,P7的图灵芯片确实领先一代;但如果你更在意品牌或驾驶乐趣,小米和特斯拉也各有拥趸。
未来展望:小鹏能稳住“爆款”吗?
近半年,小鹏的销量主力是MONA M03,销量超8万辆,堪称“国民电动”。P7如果能稳定月销过万,就能成为高端市场的“双子星”。但挑战也不小:小米SU7热度不减,蔚来ET5也在降价,Model 3随时可能官降。
我认为P7的成功关键不在价格,而在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比如OTA更新频率、售后服务响应、超充站覆盖等。小鹏如果能把这些“软实力”做到位,P7的爆款之路才真正走得稳。
写在最后
新款小鹏P7的出现,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次技术普惠的胜利。它告诉我们:高端配置不再只是豪华品牌的专利,中国车企也能用自研技术,把好车做到普通人买得起。
但我也想问问各位车友:你会因为“性价比高”就下单吗?还是更看重品牌、设计或驾驶感受? 又或者,你觉得小鹏P7真能干掉小米SU7,成为20万级运动轿车的新标杆?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小李我,一个爱开车、爱聊车、更爱说实话的汽车博主。下次试驾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