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U7上市那天起,小米的第二款车——YU7,基本就没离开过舆论视线。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眼尖”网友从内部信、员工朋友圈,甚至代工厂动态里嗅出点苗头。如今来看,答案也逐渐明朗:这款传说中的SUV,大概率将在5月完成产品发布,6月上市,7月开启交付。
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小米YU7没在上海车展上露面?这是战术性回避,还是怕抢不过对手?你要说“没准备好”,不太像;更像是小米自己选择按兵不动,把节奏牢牢握在手里。
没出现在车展,小米是低调务实,还是错失流量窗口?
对照今年车展现场,那是真的“卷到飞起”。比亚迪那边DM 5.0直接抛出来,硬核又话题;问界全系上新,几乎占了一半的C位;再加上新势力一波接一波地刷存在感,小米如果上场,不见得讨得了便宜。
更现实一点说,SU7交付节奏刚起步,产能压力不小,现在再丢个新车出来,等于自己打自己脸。想想看,要是YU7刷屏了,但消费者下订单得等3个月以上,那“骂声+吐槽”就全来了。与其那样,不如踏实一点,等产线、供应链、交付节奏都跑顺了,再来“重拳出击”。
YU7是不是SU7换壳SUV?没那么简单,也别想太多
很多人现在就认定YU7是“SU7的SUV版”,我觉得这是低估了小米。虽然从测试车谍照上看,两者有不少“家族式脸谱”的影子,但整体比例和轮廓,更偏向一台偏城市属性的轿跑SUV,定位其实跟Model Y、极氪001 FR这种带点“跨界味儿”的车型类似。
不过,要说它还能再复制一次SU7那种“开场即爆款”的剧情,我倒是觉得得打个折。毕竟SUV这块市场,本来就水深火热,理想、问界、深蓝各路人马早就杀疯了。再加上消费者经历了太多“发布会上很美好、交付时很骨感”的车,就更不吃这一套PPT了。
雷军这盘棋,很可能押在智驾系统上
小米能不能在SUV领域站稳脚跟,我个人判断重点会放在智能驾驶能力上。毕竟SU7已经铺好这条路,智驾这块如果YU7继续升级,加入城区NOA、代客泊车这些功能,就很有可能打穿“20万内最好用智驾”这个细分市场。
动力方面,我的猜测是不会太激进,预计会用SU7标准版那套后驱电机系统,大概220kW左右,0-100km/h加速应该在6秒多的水平。够用但不炸裂——反正目标用户也不是天天飙车党,城市通勤+偶尔出游足够了。
续航方面,大概率也会跟SU7保持在700km左右。小米向来主打性价比,所以这套组合更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提高量产效率,而不是搞什么“参数爆表”。
从节奏看:小米YU7大概会这样发布
回顾SU7当时的路径:2023年12月开发布会,2024年3月底正式上市。如果YU7按这个模板来走,5月中下旬应该会搞个发布活动,6月初公布价格,紧接着就开订车。7月开始小批量交付,最快9月实现稳定产能。
但请注意,这一切的前提是:小米工厂能扛住压力,不在交付、品控、售后这些关键点掉链子。否则,第二款车没做好,带崩的可能不只是YU7,还有SU7的用户口碑。
小米YU7真正的对手,不在于别家,而在自己
说白了,小米YU7的挑战,不是去跟理想L6、问界M7拼配置,而是跟自己“能不能做好产能、能不能稳定体验”的节奏赛跑。SU7初战告捷,靠的是诚意和关注度;但接下来,小米得用稳定的产品表现,把这场“新势力长期战”打下去。
有一说一,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不是给你一波“首发情怀”就能买单的年代了。YU7如果还能做到“上市即交付”、“配置即体验”、“价格即诚意”,那小米的车可能真要在中国SUV市场扎根了。
写在最后:别让SU7变成“昙花一现”,YU7必须扛住
我对YU7还是有不少期待的。不是因为它是小米第二款车,而是想看小米到底是不是一个能长期造车、而不是靠热度活着的玩家。
YU7没出现在上海车展,我不觉得是胆小,也不一定是放弃机会,更可能是清楚:车圈不是手机圈,节奏乱了,比什么都可怕。
我们拭目以待六月这场仗。YU7,如果你能比SU7更扎实些,那小米汽车,可能真能走得远一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