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居然是全国最挤的? 没错,客运强度1.50万人次/公里·日,连续21个月稳坐内地城市头把交椅! 这可不是吹的,背后是实打实的千万级客流在涌动,每天那么多人在狭小空间里摩肩接踵,但偏偏深圳人还乐此不疲,你说奇怪不奇怪?从8月20日到29日,深圳地铁创下历史纪录,连续8个工作日客流都突破一千万人次。 日均高达1047.51万人次,最高一天甚至冲到1099.1万人次,相当于整个城市的人都出来坐地铁了! 这八天里,地铁站里人山人海,早晚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简直像春运现场,但这不是节日,只是普通工作日啊。
暑运期间,深圳地铁更是火力全开。 截至8月29日,60天里安全运送了5.84亿乘客,日均973.0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 暑假本是出行淡季,但深圳反其道而行,客流不降反升,每天近千万人挤地铁,出行需求旺得吓人。
哪条线路最忙? 5号线拔得头筹,日均131.85万人次;1号线紧跟其后,107.72万人次;11号线也破百万,101.59万人次。 这些线路就像城市的动脉,5号线贯穿东西,1号线连接罗湖福田,11号线直达机场,每条都承载着巨量通勤族,车厢里经常挤得水泄不通。
客流增长最快的线路倒是出乎意料。 20号线暴涨42.5%,12号线增长16.3%,6号线支线增长14.2%。 新线路开通后,一下子吸引了大量乘客,尤其是20号线,连接机场和会展中心,商务出行和游客暴增,地铁网络越织越密,出行选择多了,人自然就涌来了。
车站方面,热点集中在交通枢纽和口岸。 后海站客流同比增长23.5%,松岗站涨21%,岗厦北站涨19.3%。
这些站不仅是换乘点,还连着商业区和居住区,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口岸站更是个亮点,福田口岸增长9.2%,皇岗口岸增长7.6%,深港跨境往来热得发烫,香港人来深圳消费、上班,深圳人去香港购物,双城生活成了常态。
深港融合的效应在地铁里看得清清楚楚。 口岸车站整体客流增长6.2%,关联的1号线和4号线也水涨船高,会展中心、福田、老街这些站,经常看到拖着行李箱的跨境客,周末更是爆棚。 经济交往活跃了,地铁就成了最直接的见证者。
今年以来,深圳地铁根本停不下来。日均客流量895.27万人次,同比增长7.3%,单日破千万的天数已达50次,远超以往历年累计的15次。 客流千万不再是偶然事件,而是每周都在发生的新常态,城市活力肉眼可见。
文旅消费也给地铁添了一把火。 大运中心站受益于演唱会经济,日均客流1.28万人次,暴涨163.8%,全市增幅第一。
五一期间,大梅沙站单日客运量16.35万人次,小梅沙站4.38万人次,都创了历史新高。 蛇口的K11 ECOAST开业,带动太子湾站客流增长388%,购物休闲的人流蜂拥而至,地铁成了文旅热点的输血管。
交通枢纽站整体客流增长8.4%,深圳北站、布吉站、岗厦北站日均客流分别达24.62万、28.78万、34.17万人次,同比增长都在6%以上。 这些站不仅是换乘点,还连着高铁、公交,区域人员流动频密,经济交往活络,地铁撑起了城市高效运转的骨架。
暑运尾声,客流居然逆势增长,8月比6月还高了8.7%。经济社会的蓬勃活力,全写在地铁数据里了。 就业人口多,通勤需求大,2025年初深圳就业登记人数破1270万,占常住人口近70%,这么多人每天奔波,地铁自然成了首选工具。
客运强度1.50万人次/公里·日,这个数字背后是高效运营和城市密度。深圳地铁网络密度全国第一,1公里地铁率高达97%,几乎全覆盖,市民抬脚就能坐上地铁,方便是方便了,但拥挤也成了家常便饭。
高温天里,地铁站还成了纳凉好去处。 部分站点设置了纳凉区,配有桌椅、温水和防暑药品,建筑工人和市民午间来歇脚,人性化举措赚了一波好感。 城市温度藏在细节里,地铁不只是运人,还承托着生活点滴。
深港双城生活持续升温。 口岸客流增长反映跨境消费旺盛,香港人北上深圳吃喝玩乐,深圳人南下香港购物观光,地铁无缝连接,双城变同城。 经济圈融合了,地铁客流就成了晴雨表,数字不会说谎。
演唱会、展览、节庆活动轮番上阵,文旅拉动地铁客流。 一季度深圳营业性演出4647场,观众94.16万人次,文化市场人气高涨,地铁随之受益。 年轻人引领新消费,周末文旅出行成了潮流,地铁里总是欢声笑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