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可能会让你相信,一辆汽车能让你成为赛车手或越野探险家。但有时,这种承诺实在太美好,令人难以置信。多年来,汽车制造商一直试图向我们兜售梦想,但一旦我们真正上手,现实就会给我们当头一棒。以下25款汽车未能完全兑现其营销活动的承诺。
庞蒂亚克Aztek(2001-2005)
庞蒂亚克将Aztek宣传为终极探险车,是热爱越野的探险者和周末露营者的完美之选。通用汽车则将其吹捧为一款革命性的“运动休闲车”(SRV),融合了SUV的坚固耐用和小型货车的实用性。它甚至还选配了帐篷!但事实上,它就像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设计糟糕,做工质量可疑,性能平庸。它非但没有征服户外,反而成为了汽车设计中的笑柄和警世故事。
德罗宁 DMC-12(1981-1983)
得益于《回到未来》,德罗宁 (DeLorean) 成为了一个标志。它被宣传为一款未来主义的高性能跑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广告宣传中预计搭载 200 马力的发动机,但出厂时却搭载着 130 马力的标致-雷诺-沃尔沃 (PRV) V6 发动机,0-60 英里/小时加速仅需 10.5 秒,比当时的许多轿车都要慢。此外,“鸥翼门”的宣传也忽略了其笨重、易碎的特性以及狭窄的内部空间。在公司倒闭之前,德罗宁共生产了 8,975 辆。
捷豹X-Type(2001-2009)
捷豹承诺推出一款豪华入门级捷豹,与宝马3系竞争。然而,X-Type基于蒙迪欧的前轮驱动平台(可选配全轮驱动),大量借鉴了福特的零部件,包括悬架、发动机和仪表盘开关。尽管捷豹的市场营销将其打造成一款“真正的捷豹”,但纯粹主义者却对其缺乏直列六缸或V8发动机选项嗤之以鼻,反而选择了2.5升或3.0升的Duratec V6发动机(均与福特共享)。
福特Pinto(1971-1980)
福特将Pinto打造成一款价格实惠、趣味十足的紧凑型汽车。但他们没有宣传的是,由于油箱位置不当,它在追尾碰撞中容易爆炸。臭名昭著的“Pinto备忘录”冷酷地计算出,每条烧伤受害者的生命价值20万美元,这简直是一场公关和道德的噩梦。尽管福特最终在1978年迫于公众压力召回了150万辆Pinto,但损害已经造成。Pinto象征着企业对消费者安全的贪婪,证明了精明的营销手段终究无法逃脱物理定律或诉讼的制裁。
雪佛兰Citation(1980-1985)
雪佛兰Citation(1980-1985)是通用汽车公司大胆尝试打造的革命性前轮驱动紧凑型车,但却成为了营销欺诈的典型案例。作为一款未来主义风格、燃油经济性的替代车型,雪佛兰将其打造成“80年代第一款雪佛兰”,并承诺其油耗、空间和可靠性均有提升。然而,Citation很快就因劣质的制造质量、刹车失灵和生锈问题而声名狼藉。考虑到其引发的召回和投诉数量,这个名字也算得上恰如其分。
悍马H2(2002-2009年)
悍马H2(2002-2009)是汽车史上最大的营销骗局之一。与其前身H1一样,H2被宣传为一款坚固耐用、军用级越野车,但实际上,它只是一辆装扮得花哨的雪佛兰Tahoe,价格虚高。尽管它拥有霸气的造型和“势不可挡”的形象,但在机械性能上却乏善可陈。它基于通用汽车的GMT820平台打造,与雪佛兰Suburban和凯迪拉克Escalade共享平台。那么,它的越野能力呢?由于采用了独立前悬架,而且车重超过6400磅(约2800公斤),它的表现还算不错,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普利茅斯 Prowler(1997-2002)
普利茅斯 Prowler(1997-2002)堪称汽车界“鲶鱼”式的典型案例。克莱斯勒将其吹捧为“改装车重生”,一款散发着原厂风范的街头跑车。它的开放式前悬架、泪滴形车身和凌厉的姿态,无疑符合这一定位。但引擎盖下呢?一台 3.5 升 V6 发动机,输出功率仅为 214-253 马力,搭配四速自动变速箱,这样的动力系统更适合克莱斯勒协和式飞机,而非肌肉感十足的街头跑车。克莱斯勒甚至承认,Prowler 的重点在于设计而非性能。
特斯拉Roadster(2008-2012年)
特斯拉声称它是“首款电动跑车”,但它很大程度上基于莲花Elise,其中约6%的部件是特斯拉独有的。宣传续航里程为244英里(EPA),但实际驾驶体验往往远低于此,尤其是在激烈驾驶的情况下。充电基础设施几乎不存在,长途驾驶不切实际。特斯拉还宣称0-60英里/小时加速时间为3.9秒,但这仅在电池充满电的理想条件下才有效。尽管如此,这为特斯拉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凯迪拉克Cimarron(1982-1988)
凯迪拉克 Cimarron(1982-1988)是汽车品牌设计失误最臭名昭著的案例之一。它被宣传为一款豪华紧凑型车,但实际上只是雪佛兰 Cavalier 的翻版,一款 J 型车身的经济型轿车,售价不菲。凯迪拉克试图将 Cimarron 伪装成一款真正的豪华车,为此增加了真皮座椅、电动配件和一些小的内饰升级。然而,其 88 马力、1.8 升四缸发动机(后来升级为 V6 发动机)和狭窄的内部空间暴露了谎言。情况如此糟糕,以至于凯迪拉克最终承认这是一个错误。
三菱3000GT VR-4(1990-2000)
三菱将其双涡轮增压 3.0L V6 发动机、全轮驱动和四轮转向系统吹嘘为法拉利级别的技术,价格却如此低廉。虽然先进,但这款车很重(超过 3,800 磅),使其灵活性不如丰田 Supra 或日产 300ZX Twin Turbo 等竞争对手。主动空气动力学系统(可调节前后扰流板)和主动排气系统只是噱头,增加了复杂性,却没有带来实际的性能提升。到了 90 年代末,由于成本削减,这些功能逐渐消失,暴露出 VR-4 的设计过度,却缺乏足够的亮点。
玛莎拉蒂克莱斯勒TC(1989-1991)
克莱斯勒将其吹捧为与玛莎拉蒂合作的豪华高性能车型。但基础发动机呢?克莱斯勒搭载了一台2.2升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后来被三菱的3.0升V6发动机取代,这可不是法拉利的专利。唯一的亮点是罕见的2.2升玛莎拉蒂式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格特拉克五速手动变速箱,但销量寥寥无几。售价3.3万美元(如今已超过8万美元),在与梅赛德斯SL和凯迪拉克Allanté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克莱斯勒在停产前生产了7300辆,证明了给一辆平庸的美国轿跑车贴上意大利标志并不能让它成为玛莎拉蒂。
林肯·布莱克伍德(2002)
林肯试图说服全世界,它需要一款带地毯车厢的豪华皮卡。问题何在?尽管是卡车,它却缺乏四轮驱动,后挡板无法正常使用,而且其密封的、带地毯的车厢(带铝制肋条的“后备箱”)使其在实际运输中毫无用处。它被宣传为富人的用车,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带车厢的林肯领航员而已。52,500 美元(相当于今天的 90,000 美元)的售价让买家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凯迪拉克的 Escalade EXT(2002 款)提供真正实用性的情况下。林肯以为美国人想要一辆豪华卡车,却忘记了一件事:卡车买家首先想要的是实用性。
Smart Fortwo(1998年至今)
Smart Fortwo 是一款小型车,外形比 SUV 更像一辆购物车。自 1998 年首次亮相以来,戴姆勒就将其定位为终极都市代步车:省油、易泊车,而且超级智能。但果真如此吗?首先,它的油耗表现并不算惊艳。许多紧凑型轿车的表现都比它更好,而且不会让驾驶者忍受颠簸、易撞车的驾驶体验。其次,它那令人头疼的 AMT 变速箱,换挡感觉就像机器人癫痫发作一样。此外,安全性如何?它在碰撞测试中表现出色……但物理学家仍然讨厌小型车。最终,戴姆勒将其定位为智能车型,但买家逐渐理性起来,因此它于 2019 年退出美国市场。
福特埃德塞尔(1958-1960)
埃德塞尔本应以其未来主义的造型和配置彻底革新汽车行业。然而,埃德塞尔上市时却配备了奇特的马桶座格栅、过于复杂的Teletouch变速箱(将换挡按钮放在方向盘毂上——真是绝了),而且价格也与其奇特之处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它上市时正值经济衰退时期,当时的买家想要的是实用型汽车,而不是昂贵的“太空飞船”式废品。更糟糕的是,福特误判了市场需求,将埃德塞尔运往了无法销售的经销商。到1960年,福特不得不停止生产,损失近3.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5亿美元)。
铃木X-90(1995-1997年)
铃木X-90(1995-1997款)的市场定位是一款充满乐趣的运动型SUV,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尽管搭载了1.6升95马力的发动机,其0-60英里/小时加速时间却迟迟未到。虽然可选的四驱系统让它看起来还算靠谱,但离地间隙却低得可笑。市场营销将它描绘成一款年轻、充满冒险精神的座驾,但最终它却沦为红牛的宣传车。X-90在美国仅售出7205辆,惨败而归。如今,它已成为一件稀奇古怪的收藏品,但在当时?它不过是一场营销骗局。
雪佛兰SSR(2003-2006年)
SSR 的市场定位是肌肉车和复古皮卡的混合体。通用汽车将 SSR 吹捧为性能车,但 4700 磅的重量使其更像是“游轮”而非“跑车”。可伸缩硬顶很酷,但狭小的车厢让它作为卡车毫无用处。最初的售价接近 4.2 万美元(根据通胀调整后为 6 万美元),它惨败。雪佛兰在四年内仅售出 2.4 万辆。如今,它成了 21 世纪初营销妄想的遗留物,证明了光有外表却没有实质内容的卖点。
日产Juke(2010-2019)
这款车被宣传为“运动型跨界车”,外观霸气,但操控起来却像一辆踩着高跷的迷糊掀背车。日产大肆宣传其涡轮增压发动机,但基础款1.6升发动机却让人感觉像是在寄希望于梦想。内饰?它融合了未来主义和费雪牌的元素,中控台的设计据说灵感来自摩托车坦克(因为这是每辆车都需要的,对吧?)。此外,实用性如何?哈哈!后排座椅和后备箱空间更像是事后诸葛亮,迫使车主在乘客和行李之间做出选择。
道奇 Dart(2013-2016)
2013-2016款道奇Dart是克莱斯勒的一次大胆尝试,旨在让美国消费者相信它能够打造一款酷炫、高品质的紧凑型轿车。剧透:它没能成功。Dart本应挑战思域和卡罗拉,但却因可靠性差、销量低迷而声名狼藉,并于2016年停产。道奇甚至试图用2.4升“GT”车型来挽救它——GT代表“总体来说很糟糕”。最终,FCA悄悄地将Dart推入了历史的黑暗角落,与普利茅斯Prowler并列。
吉普指南者(第一代,2007-2016)
第一代吉普指南者(2007-2016)是吉普吸引轿车爱好者进入SUV世界的尝试,但说实话——与其说是一辆粗犷的越野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辆塑料外壳的翘头车。内饰比冷冻牛排还要硬,CVT变速箱让加速感觉像是一种温和的暗示,而非命令。越野?它连陡峭的车道都爬不上。然而,吉普却给它贴上了传奇的标签,让买家相信他们买的是一辆牧马人。讽刺的是,它卖得很好,证明了营销可以推销任何东西,即使是一辆假吉普。
大众辉腾 (2002-2016)
大众试图让全世界相信,它可以用甲壳虫的品牌来销售高端豪华轿车。大众的掌门人费迪南德·皮耶希想要一款能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全天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的汽车——于是他们打造了一款宾利级别的豪华轿车……并在上面贴上大众的标志。天才?不完全是。辉腾的定价与奔驰S级轿车相当,但销售人员却和高尔夫一样,结果比鱼离开水还要糟糕。尽管辉腾拥有疯狂的工程设计(空气悬架、W12发动机、湿度控制座舱),但消费者根本就不愿意为大众汽车支付六位数的价格。谁会呢?
土星离子(2003-2007)
土星Ion(2003-2007)是通用汽车试图让人们相信塑料车身面板和怪异的中置仪表才是未来的尝试。土星的“性能”车型Ion Red Line承诺提供跑车般的刺激,但主要提供的是扭矩转向,并且一直在努力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通用汽车正忙于让土星走向衰亡,使其“与众不同的汽车公司”的宣传看起来像是一场企业操纵。到2007年,Ion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欧洲汽车Astra,因为就连通用汽车也知道它必须停止撒谎。
丰田 Mirai(第一代,2014-2020 年)
第一代丰田 Mirai(2014-2020 年)被宣传为“未来汽车”,但它更像是一个对氢能上瘾的昂贵科研项目。丰田承诺零排放、快速加氢和长续航——但却忘了提不存在的氢能基础设施、58,500 美元的标价以及狭小的后备箱(感谢氢气罐!)。丰田还吹嘘“水排放”,但谁会希望自己的车在车道上撒尿呢?虽然氢能可能是未来,但 Mirai 却以高昂的成本证明了我们尚未实现这一目标。丰田,干得漂亮!
宝马 i8(2014-2020 年)
宝马i8外形酷似宇宙飞船,并宣称拥有电动性能。尽管售价超过15万美元,但它的功率却只有369马力,与真正的超级跑车相比简直可笑。18英里的纯电动续航里程?大概够你去趟杂货店(前提是你没踩油门)。还有那从扬声器里传出来的假引擎声?纯粹是骗人的。宝马称其为“跑车的未来”,却在2020年悄然停产,至今仍未确定继任者。事实证明,买家更看重的是真正的动力,而不是营销神话。i8看起来很快,听起来也很快(从数字上看),但实际上它从未真正跑得快过。
福特雷鸟(2002-2005)
福特大肆宣传其独家性,但到了2005年,经销商几乎将其免费赠送。这款“豪华敞篷跑车”的体验包括廉价的开关设备和容易漏水的车顶装置。虽然它看起来惊艳,但操控起来却像飓风中的游艇一样糟糕。第一年之后销量暴跌,证明仅靠怀旧并不能卖出好车。就连福特也悄悄承认失败,在2005年后停产了它。如今,它已成为未来的经典——但更多的是“还记得福特当年欺骗我们吗?”,而不是“我一定要拥有一辆”。
阿斯顿·马丁小天鹅 (2011-2013)
阿斯顿马丁试图将一辆换标的丰田 iQ 作为高端城市车来销售。问题是什么?它被宣传为“定制城市通勤车”,但实际上只是一辆改装的丰田 iQ,粘上了阿斯顿马丁的格栅。价格呢?高达 30,000 英镑以上,是 iQ 价格的三倍。理由是什么?排放法规迫使阿斯顿降低其车队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他们重新贴牌了一款城市车,并称之为“独家产品”。Cygnet 失败了,阿斯顿每年的销量不到 150 辆,而其目标是每年 4,000 辆。这个谎言如此明显,甚至连阿斯顿的首席执行官后来都承认:“这是一个错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