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咱们这些关注汽车圈的人总得捋一捋,这行又有什么新鲜事,其实这也不是凑热闹,毕竟这年头车企之间玩的就是心跳,谁都不知道下一个翻盘或者翻车会是谁。一周过去了,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威马要复产和众泰复产无望这档子事,另外还有销量创新高的新势力、营销高管空降和特斯拉无情降价这些插曲,乍一看热闹,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先看看新势力的销量,零跑、小鹏、蔚来这仨主力齐刷刷创新高,零跑都快成“新势力里的老大哥”,每个月交付数字都蹭蹭往上窜。有人说这不是很正常吗?新能源现在这么火,卖得好不就是理所当然?可问题是,这种劲头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保持,市面上多少品牌来来回回,撑不过三年五载的比比皆是。为什么零跑能连赢六个月?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还真挺简单,就是它产品线切得准,定价合理,把用户想要的东西装进去,把能省的钱也省下来,这就是“用户思维”的胜利。别看国内车企动辄喊高科技,其实咱们中国消费者最想要的,还是物美价廉。谁能做得到,谁就能分走市场的大蛋糕。
再看看小鹏汽车,几年前大家还觉得它要“掉队”,现在瞧瞧,同样交付创新高。归根结底,小鹏最近主打的高性价比加上一些智能化噱头,正好切中当下的市场情绪。当年谁没在Xpeng P7的广告里被智能驾驶忽悠过?但现在大家心里也明白,花大价钱买一堆“概念”,不如花划算的价格买点实实在在的优化功能。小鹏这几年没搞什么高管轮替大地震,专注产品,结果还是回馈来了。蔚来更不用说,乐道L90上市一个月就破万辆,说明什么?说明用户不傻,谁都在等着新鲜货,等着品牌给点诚意。所以现在新能源的赛道,品牌力还是得靠产品说话,谁故事讲得好倒是其次,还是得口碑拉满。
说到讲故事,就不能不提这周另一个热闹新闻:前*荣耀CMO空降深蓝*做CEO。一听这种履历,网友就开始盘算了,手机圈的营销大牛来造车,到底行不行?其实营销这玩意,把人忽悠高兴是一门技术,但车圈的故事,不欺负消费者的基本认知还真讲不圆。深蓝本来就在长安这个大树下,产品扎实,可惜一直缺个好故事,换个会讲故事的人来坐镇,大家都觉得能给点新气象。姜海荣在荣耀时带领品牌翻身、在营销层面风生水起,但车圈和手机圈的套路一样吗?这就有点意思了。手机的生命周期短,竞品多,消费者容易换机,但买车可不是手机,四五年换一次都算勤快的了。深蓝这步棋是押宝:能不能用*故事驱动销量*,对吧?就像零跑、小鹏这些新势力,最后还是产品扛得住才有一切。营销固然重要,但要是来了一波“虚头巴脑”的概念,弄一堆噱头,结果车开出去小毛病不断,后续服务掉链子,那就还是卖不动。所以深蓝这阵换帅,接下来能不能把好产品和好故事绑在一起卖出去,拭目以待吧。
说完新势力,咱们把镜头拉回“老病号”。*威马*和*众泰*,这两个曾经的网红现在都挺惨。威马最新的复产消息一出来,大家都抬头睁眼看看:真的假的啊?说深圳翔飞接盘,复产EX5/E5车型,还写了一堆规划,什么一年卖1万辆,今年冲2万辆,未来冲国外,一路干到2030年年产百万辆。说真的,这种大饼画得真是大,连脚都不着地。新股东不是互联网圈那种话题巨头,只是一个卖车的公司,大家心里都明白,对威马这种欠债200亿的体量来说,一个新投资人想救活,不是随口说说就能成。网络那边查查,还和*宝能*有点牵扯,前几年宝能也是话说得挺漂亮,结果现在自身难保。威马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一点:新能源车不是随便有点技术或者烧点钱就能撑下去的。市场淘汰速度太快了,如果自己没核心产品、没扎实资金,等到转型机会早就没了。
顺带着说说*众泰*。众泰这两年过得比威马还苦,连复工的希望都被法院给断了。重庆分公司的生产线司法拍卖,想卖也卖不出去,法院最后强制拆了。众泰官方都说得明明白白,今年没钱,没可能复产。其实这两年大家都听腻了众泰的复工新闻,从前年到现在,变着花样说要东山再起,实际上能不能活过来,一看车间,一看设备,啥都不剩。众泰曾经靠模仿抢风头,但现在连模仿都找不好对象,技术完全掉队。现在连汽车生产线都不是香饽饽了,这侧面说明一件事:*汽车行业的复盘成本越来越高*,市场不再是只看生产力,更多看研发和渠道。你有生产线没技术,有技术没钱,有钱没人愿意投资,迟早都是死路一条。
这里顺便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现在给你选,让你投资本土新能源品牌,你会投给哪个公司?零跑这样的稳扎稳打?小鹏、蔚来的“高低配”?还是深蓝这种试图靠故事翻盘的?恐怕没有几个会押宝威马和众泰了吧。这说明市场,其实比谁都清醒。“故事太空不能吃,产品太差难下咽”,终归还是“用钱砸不出来未来”。
再看一眼*特斯拉*这边。大家都知道老马家的“招式”——要么涨价,要么降价。不久前新款Model 3正式上市,Tesla直接下调了一万块,还不到一个月就降,这速度够狠。这种调价,媒体把注意力全放在“降价了,消费者赚了!”但细想下,其实这就是特斯拉强势的原因:*面对中国本土竞争,老美一家独大已经撑不住*。国内品牌有性价比、有智能化、还有售后服务,慢慢蚕食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数据不骗人,Model Y依然火,但Model 3已经开始跟不上国内一众新品牌,价格区间成了竞争堡垒,不降价就没人买。特斯拉这一降,说白了是向中国市场新的格局低头。
这又反过来给咱们提了个醒:市场的选择其实很现实,谁给的诚意多,谁让利更多,谁的产品“真正可用”,就有机会活下来。特斯拉、零跑、小鹏、蔚来,其实都在往同一个方向跑,就是要把客户体验做起来,再把价格打下来。谁能把旗子插在“产品力”和“价格力”的十字路口,谁就是下一个赢家。
但细算下来,其实这波车圈新变化背后,有几个值得琢磨的问题:第一,中国汽车市场是不是到了一轮大洗牌的时候?现在新品牌冒头,老品牌倒闭的速度都赶上互联网里的“创业潮”了。什么样的品牌能在这场大浪淘沙中留下来?产品?营销?资本?个人觉得,这“三板斧”一个都不能少,但核心还是要看产品力和持续创新——靠故事骗一时,骗不过一世。
第二,新势力的创新天花板是不是快要到了?目前看,能跑出来的品牌各自都有独门绝技,但后面的挑战是持续创新,智能、电动、自动驾驶,每年都在卷,谁能提前一步引领潮流,谁就能打落后面几家的饭碗。反过来说,创新力不够、技术滞后的企业,不就是下一个威马、众泰吗?
第三,消费者是不是正变得越来越理性?曾几何时大家被外观、品牌、一些所谓的“黑科技”忽悠得团团转,现在看,消费者更看长远:车型性价比,后期维护,保值率,驾驶体验。新车再漂亮,没实际体验支撑谁还会买?
最后说一句,这周的车圈新闻,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新势力大浪到,老品牌翻车,市场淘汰在加速。对于想在这个赛道上跑得更久的人来说,与其画大饼,不如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强,把定价做低,把服务做优,靠实力赢市场,才是未来的唯一出路。下周谁会有新故事?谁会有新翻车?都别着急,市场会帮我们去甄别下一批真正的赢家和输家。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