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车市,是不是挺来噻?
前阵子还风声鹤唳,感觉谁都想摸底,结果现在,问界M9单周飙到4100台,鸿蒙智行直接蹿升到新势力第二,把零跑和小米都甩得没影儿。
这阵仗,有点像期末考,平日里藏龙卧虎的同学骤然发力,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这M9的销量,简直一骑绝尘,噌噌地往上冒。
连着两礼拜破了4000,单月估摸着能摸到1万5。
你寻思,这可不是论斤卖的萝卜白菜,动辄四五十万的车子,这么多人掏腰包,为的啥?
有人说,为个体面,开出去倍儿有脸。
这话不假,但我觉着,这背后还有点别的门道。
M8也不甘人后,一周也能卖个千把台。
听说供应商要换将了,估摸着下周销量还能加把劲儿。
M8、M9这对兄弟,加起来占了月销量的一大半,这成交均价,啧啧,其他牌子看着怕是要眼馋得滴溜溜转。
鸿蒙智行现在单周销量是新势力亚军,紧随理想之后。
照这势头,M8产能要是能顶上来,跩过理想,重登王座,也不是瞎掰。
去年那种“独孤求败”的景象,搞不好真要卷土重来。
有人可能会撇撇嘴,说这不就是个销量数字嘛,有啥好叨叨的?
但我寻思,这背后折射出几个挺耐人寻味的现象。
先说说这“脸面”。
中华儿女买车,好多时候不只是为了代步,更是身份的背书。
开一辆好车,在街坊邻居面前,腰板子也能挺得更直溜。
问界M9的形制,端庄大气,正好搔到了很多人对“人五人六”的痒处。
但这“脸面”背后,是货真价实的“里子”。
M9能卖这么俏,肯定不只是因为长得好看。
它的智能驾驶、车机系统、舒坦性配置,诸如此类,肯定有它的独门绝活。
要不然,消费者也不是棒槌,真金白银砸下去,总得图个熨帖吧。
与泛泛的认知不同,如今的买家们越来越懂经了。
他们不再一味追捧洋品牌,而是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
鸿蒙智行背靠华为这棵大树,在技术上有底气,在品牌上有光环,这自然能招徕一部分拥趸。
再说这“华为”。
华为这些年,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从被掣肘到涅槃重生,它代表着华夏科技的崛起,也寄托着很多人的民族自豪感。
买华为的车,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是在力挺自家科技。
当然,也有人唱反调。
有人说,问界M9价码太高,不划算; 有人说,鸿蒙智行的营销做得太过了,有点王婆卖瓜; 还有人说,这销量数据是不是有点掺水?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产品都难免有瑕疵,任何企业都会有非议。
但我觉着,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要一味吹捧。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原因归结为“爱国热情”时,是否忽视了产品自身的硬实力?
当我们看到销量数据时,是否应该更留意消费者的真实口碑?
归根结底,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作的。
消费者最终会用荷包投票,选择真正合乎心意的座驾。
这M9的销量,就像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车市的潮起潮落,也映照出中华儿女的心路历程。
它告诉我们,中国品牌正在迎头赶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有底气,也越来越精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