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迟到 信任被透支 特斯拉FSD六年画饼录
六年前。
他支付了5.6万元。
购买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承诺。
今天。
北京车主李华(化名)的Model 3。
依然无法在城区街道实现宣传中的自动驾驶。
这不是个例。
七名特斯拉车主已联合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退一赔三。
他们感觉自己成了“韭菜”。
空头支票:从满怀期待到漫长等待
2019年冬天。
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完全自动驾驶会很快落地”。
“买FSD才是完整的特斯拉”。
李华被这句话打动。
近六年过去。
他的车仅能实现高速基础跟车变道。
那些承诺的“露天停车场自动召唤”、“城区全场景通行”。
都成了镜花水月。
2025年2月。
特斯拉终于推送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功能。
却仅限HW4.0芯片车型。
李华等早期车主因HW3.0芯片被排除在外。
客服回应模糊。
“具体时间无法给出”。
特斯拉方面则保持沉默。
技术困局:为何FSD在华水土不服?
马斯克曾宣称FSD“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
但2025年推送时。
名称已改为“智能辅助驾驶”。
强调“驾驶员需全程监控”。
本质变了。
技术层面。
中国要求车辆数据境内存储。
而特斯拉核心超算与AI训练依赖美国本土。
这导致FSD对中国特色路况适应性一般。
复杂公交车道规则。
多变的路况。
都成为技术落地的障碍。
更不用说。
媒体实测中,HW4.0车型也会出现违章。
需要人工接管。
灰色产业链:绝望下的危险选择
官方FSD定价高达6.4万元。
而山寨破解模块仅售几百元。
这些模块能解除方向盘检测。
实现“开车不用扶方向盘”。
但这是致命的——它取消了安全警告。
有车主安装后车辆系统死机。
特斯拉官方检测指出故障由改装模块引起。
4000元维修费用需车主自担。
非法改装。
违法。
且危及生命安全。
OTA乱象:行业共病如何根治?
智能汽车时代。
OTA升级本应是“常用常新”的魔法。
现在却成了车企“画大饼”的工具。
2023年中国新车OTA功能装配率已达60.2%。
但承诺不兑现问题频发。
有车主购车时被告知自动泊车功能将通过OTA开通。
一年过去。
两次升级后功能依然缺失。
行业专家指出。
部分车企为了缩短车辆上市周期。
将未完成的功能寄托于“未来升级”。
这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法律视角: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闫兵认为。
特斯拉单方面以“硬件不支持”终止承诺。
涉嫌违约。
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条。
广告及商业宣传可产生要约效力。
特斯拉未按宣传履约。
应认定违约。
2025年。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已要求车企对OTA充分测试、落实备案。
专家建议建立“动态公示”机制。
要求车企每季度公开升级进度。
延期超3个月需退款或补偿。
反思:智能汽车的未来何在?
智能汽车的核心是“持续进化”。
但不能牺牲老用户权益。
当技术承诺变成营销噱头。
当“常用常新”变成“常跳票”。
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
更是整个行业的信誉。
车企需要明白。
OTA不是遮羞布。
而是责任状。
消费者在购车时也应理性。
将“终身升级”等承诺写入合同补充条款。
留存宣传资料和沟通记录。
技术的未来很美好。
但前提是。
承诺要落地。
信任不被透支。
毕竟。
驾驶安全。
从来都不应该是一场赌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