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聊到10万级家用车,总绕不开一个名字——轩逸。这车到底有多火?这么说吧,它常年霸榜轿车销量榜前三,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简直就是**“国民神车”**级别的存在。可问题是,老款轩逸靠的是“沙发舒服+油耗低”这两板斧打天下,如今新能源车都卷到家门口了,它还能继续支棱起来吗?
最近我拿到了新一代日产新轩逸的详细资料,看完之后,我只想说一句:这回,轩逸是真的坐不住了,开始认真搞颜值了!以前大家吐槽它“买沙发送车”,现在倒好,不仅沙发还是头等舱级别,连外观都开始“上头”了。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换代到底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还是真的脱胎换骨?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一唠。
先说颜值,这次新轩逸的变化,可以说是“打脸”所有人的预期。以前的轩逸走的是中庸路线,大爷大妈看了点头,年轻人看了摇头。可新一代直接来了个大变脸,前脸换上了更大尺寸的V型镀铬格栅,搭配更犀利的LED大灯组,整个前脸的视觉重心被拉低,风阻系数据说也优化到了0.26Cd,这在同级里算是顶呱呱的水平了。
侧面线条也更流畅了,不再是那种“胖乎乎”的家用范儿,而是多了几分运动感。尾灯也换成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设计,夜晚点亮后辨识度直接拉满,妥妥的“出片利器”。我敢说,这次轩逸在设计上终于敢“走路摇头晃脑”了,不再只是低调的“买菜车”,而是有点“装逼利器”的潜质了。
坐进车内,熟悉的“大沙发”味儿又回来了——而且是升级版!日产的座椅功底你得服,新轩逸的座椅填充更厚实,支撑性也更好,长途驾驶腰不酸背不痛,后排跷二郎腿都不带虚的。不过内饰设计嘛……emmm,还是那个味道,中控布局规整,功能分区清晰,但塑料感还是有点重,跟那些主打科技感的新势力比,确实不够“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
但你要知道,轩逸的强项从来不是堆料和炫技,而是实用性和可靠性。中控屏尺寸升级到了12.3英寸,支持CarPlay和CarLife,日常用完全够用。仪表盘也换成了12.3英寸全液晶,信息显示更直观。虽然没有三联屏那种“未来感”,但胜在稳定、不卡顿,老年人上手零门槛,年轻人也不会觉得太落伍。
动力方面,新轩逸继续搭载那台熟悉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35匹,匹配CVT变速箱。很多人看到这数据可能会“劝退”:就这?没涡轮?没混动?兄弟,你先别急着摇头。这台发动机+CVT的组合,我开过太多次了,平顺性是顶呱呱的,油门响应线性,市区代步丝般顺滑。
关键是油耗,官方百公里油耗才5.1L左右,实际开起来也就6.5L上下,燃油经济性这块拿捏得死死的。你想想,一年跑2万公里,跟那些动辄8L、9L的“油老虎”比,能省下多少油钱?这笔账,精打细算的家用用户最清楚。
不过,说到智能化,轩逸这次倒是有点“支棱起来”的意思。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都有了。你堵车的时候,它能帮你自动跟车、居中行驶,省力又省心。虽然不像新势力那样能自动变道、高速领航,但在10万级合资车里,这个配置已经算是很厚道了。
安全性方面,新轩逸也下了功夫。车身结构用了更多高强度钢,全系标配6气囊,还带疲劳监测和盲点监测。在中保研这样的严苛测试里,它的表现一直挺稳的,不像某些车“天塌了”之后才开始补课。
那它有没有对手?当然有。咱们拿两个热门选手来比比。
第一个是丰田卡罗拉。这俩是老冤家了,一个靠省油舒服,一个靠皮实耐用。卡罗拉的优势是TNGA架构底子好,操控更稳,安全配置也全系拉满。但缺点嘛,内饰更素,座椅也没轩逸那么“沙发感”,开起来是稳,但少了点舒适韵味。而且1.5L三缸机虽然技术成熟,但消费者心里那道坎儿还是有的。
第二个是比亚迪秦PLUS DM-i。这可是个狠角色,插电混动,百公里油耗低到3L,还能上绿牌,不限行。价格也杀到10万内,直接让轩逸“气的蹦起来”。但秦PLUS的底盘质感、隔音水平,跟轩逸比还是差一截,高速过弯时车身晃动更明显,舒适性配置这块,还是轩逸更讲究。
所以你看,轩逸这次焕新,不是简单地换个脸就完事。它在保持“大沙发+低油耗”核心优势的同时,把颜值、智能、安全都补齐了短板。它不追求极致性能,也不搞花里胡哨的噱头,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个“真香”的家用好伙伴。
以前有人说轩逸是“老咕噜棒子”,更新慢,设计保守。但现在看来,它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一次性把牌全亮出来。这次换代,轩逸终于不再低调,而是带着满满的诚意杀回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新一代轩逸,你会考虑入手吗?
如果要在卡罗拉、秦PLUS和它之间选一个,你觉得哪个才是真正的家轿王者?
又或者,你心里还有别的“神车”候选?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