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说,六座大SUV好像现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家庭出行考虑多样化的情况下。但是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大尺寸的SUV不一定就意味着方便?这不,前阵子帮朋友看车,他嫌坡道上停车特别难,笑着问我:这个大车,能不能想象到,开它上坡还得费点劲?我心里一笑,刚开始想说:哈哈,车再大也不可能像卡车一样拉货,但他的话让我一下有点恍然。
我刚才翻了翻相册,看到一张照片,是我那朋友停车时的场景。车停在社区里一个狭窄的坡道上,车头还悬空了大半,旁边一辆紧凑型轿车轻松地粘贴着线路边停稳。那瞬间,我心里就在想——经验告诉我,车越大,轮径越大,甚至对底盘的要求也高。是不是大车的悬挂调教其实没这么稳呢?评级上,六座SUV普遍都是比五座多了一个第三排座位,但是真正能用上的不多。多留个心眼,第一次感受到大车的勉强还是在小区里,单车弯道、掉头空间都挺考验操作的。
说到这个,我就想问,各位,是不是都没留意过自己停车惯和车的转弯半径?我身边一位修理工曾说,他维修的大多是大SUV的悬挂和转向系统,看起来虚胖,实则操控难。这就像买个大篮子放东西,不是只看容量大就行,得看搬东西是否方便——像转弯半径、宽度这些,都是直观的。你们试过在狭窄巷子里倒车么?,这是我常问朋友的。
再说供应链那点事。很多大车用的零件,它们的零部件本质上不一定比小车更坚固。你说,零件是不是更耐用?其实就像自制饭菜,材料新鲜与否,调味手法,但关键还得看你怎么用。大排量发动机、复杂的传动系统,虽然带来更强的动力,但维修和折旧也随之上涨。你们想象中豪华SUV,续航更长,油耗必然高出一截。偶尔我会想:这辆车用个三五年,折旧率压到多少?我自己体验过大排量车的油耗,基本在百公里12-15升之间(这段先按下不表)——比普通家用车高出不少,粗算下来,一个月跑个3000公里,油费差不多得多出200-300块。
有些人会说——我只周末用,不在市区堵车。但你真以为,节假日堵车,车越大越舒服?我觉得这个看心情。你在市中心抄近路,试着用大车插进去,才知道难度系数。有次我带客户去试驾,夜里路窄,车根本进不去,那场面真够尴尬。
我还想问,一个家庭六口们,真正每次都带这么多人外出?有统计说,六坐SUV每天用到第三排的比例不到20%。这不是说卖它就得用得上,归根结底还得考虑自家的停车空间和使用惯。不是我偏激,只是觉得,要买个巨无霸车,心里得有所准备。
说到配置,我倒是特别推荐关注自动泊车和360度全景影像。以前我觉得这是花里胡哨,但实际体验下来,尤其是大车,如果没有智能辅助,你会觉得一不留神就撞柱子。曾经有朋友用华为系的车,车会自己找车位,远程开启泊车模式,停车后还送你一声完成。我一直在想:自动泊车到底可靠到什么程度?在狭路上试一试,能不能做到几乎不用手动操作?这点我确实没充分体验,纯粹好奇。
你们知道吗,买车最怕盲区——用大车反而会多出很多。这次路上遇到一辆新车,镜筐尺寸大得可怕,是我见过的最大盲区,后视镜只能看到一半。第三排座椅的体感也是个大问题。有一次我坐过某款六座,小孩抱怨:这个座位舒服吗?我试坐,哎,确实不比旗舰轿车那样宽敞,毕竟空间有限。这个时候,我会建议:如果不一定每周都用,建议先租几天,体验一下硬件的实感。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觉得提前体验比盲目选车靠谱?你开出去之后,才发现,停车手机根本用不上。我身边有个销售说:其实很多客户一买车,觉得好像都是为了出门方便,结果一回家就夹在那儿开不出去,心里郁闷。大车的实用性,远比你看2D图或3D渲染更直观。
留个开放式的问题:你觉得大空间能带来多大的便利?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可以用科技弥补?还是某些硬伤会一直存在?说到这,我想抚摸一下那台老旧的柴油车,座椅有点晃,一点也不高级,但总能让我觉得,生活还是要回到简单的细节上。
暂时想到这些,买大SUV,真不是随便一踩油门就OK的。你们,有没有那种开不出窍的感觉,是不是其实车上的空间感和操作感更难琢磨?还是说,大家都在用容忍度在平衡这些麻烦?我还真没细想过这点,但觉得或许,下一次跟车厂聊,可能会多关注点实用度而不是豪华感。
也只能靠自己试试了。总觉得,你在停车库里,看到车身竖起一圈尘土,心里会有点上头,这是真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