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不聊那些冰冷的参数,来聊聊蔚来和李斌,这对在汽车圈里显得有些“执拗”的组合。
要说这李斌,行内人都称他斌哥。
近来又成了焦点,并非因为发布了新款车型,而是蔚来那套补能体系,简直是“挥金如土”!
先给各位报几个数据,听完可别惊讶:全国换电站三千四百余座,高速公路沿线就占了一千座,就连偏远的新疆也有七十多座充换电站,单站每日能服务四百多辆车。
自建充电桩两万六千多根,接入的第三方充电桩更是超过一百三十万根!
截至七月中旬,蔚来换电次数已然突破八千万次!
这得耗费多少资金啊!
斌哥这钱,都投向了何处?
投向了他人不愿涉足的领域!
诸如新疆、西藏、黑河等地,地广人稀,兴建充电站,成本高昂,收益甚微,说白了就是赔本赚吆喝。
为何说斌哥有些“执拗”?
因为经商之道,讲究的是利润至上。
将巨额资金投入这些边远地带,短期内难以见到回报,甚至会拖累财务报表。
可正是斌哥这份“执拗”,却为他赢得了极佳的声誉!
试想一下,当你驾驶着蔚来,驰骋在新疆的茫茫戈壁,眼看电量告急,突然发现一座蔚来换电站赫然在目,那会是怎样的心境?
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绝境逢生啊!
这种体验,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斌哥的“执拗”,是一种深谋远虑。
他洞察到电动汽车的未来趋势,以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他深知,唯有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方能真正赢得市场。
这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
斌哥的“执拗”,也饱含一份情怀。
他渴望让更多人,享受到电动汽车带来的便捷与环保。
他希望中国的电动汽车,能够走向世界。
这份情怀,并非人人皆有!
当然,斌哥的“执拗”,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补能体系属于重资产,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这也是蔚来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
然而,斌哥似乎并不为此忧虑。
他坚信,一旦补能体系形成规模效应,必将引发质的飞跃。
这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蔚来的Baas模式,亦是斌哥“执拗”的体现。
简而言之,就是电池租赁。
消费者无需购买电池,只需按月支付租金即可。
这种模式,有何益处?
首先,降低了购车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蔚来。
其次,解决了电池损耗问题,厂家承担全部责任。
这颇似租赁房屋,无需担忧房产贬值,亦无需担心房屋漏水,房东自会负责。
然而,Baas模式也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长期租赁电池的费用可能高于购买电池。
也有人担忧,电池规格的统一问题,会影响未来的换电体验。
但斌哥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他不断升级换电技术,提升效率。
也在积极推动电池规格的统一,期望能与其他车企携手,共同构建换电网络。
谈及此处,我们不妨探讨一下补能的便捷程度。
依我之见,目前补能便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①家用充电桩,②换电,③快速充电桩。
何出此言?
家用充电桩最为便捷,夜晚归家插上充电枪,次日清晨便可满电出发。
但家用充电桩存在局限,需要固定车位,且充电速度较慢。
换电位居其次,三分钟即可完成,无需下车,无需等待,体验流畅。
但换电站的覆盖范围尚不够广,有时需要排队等候。
快速充电桩稍逊一筹,虽然充电速度较家用充电桩快,但也需要耗费一定时间。
而且,快速充电桩的分布并不均匀,有时需要长途跋涉方能寻得。
因此,综合考量,换电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补能方式。
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观点,各位车友有何高见?
斌哥的“执拗”,是一种坚守,一种创新,一种对未来的笃信。
他以实际行动,印证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当然,斌哥的“执拗”,也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蔚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时间的验证。
但我坚信,只要斌哥坚守这份“执拗”,持续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定能赢得用户的认可与支持。
此事颇具意味。
他做着略显“执拗”的事,却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如今,谁说只有“精明人”才能成功?
有时,“执拗之人”亦能创造奇迹!
各位车友,你们认为斌哥是真“执拗”还是深谋远虑?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我们一同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