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

花60万买一辆车,两年后只值20万,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现实中却真实上演。最近一位朋友和我吐槽:“去年买了辆奔驰新能源车,现在刷到二手平台,发现价格直接腰斩,感觉自己成了韭菜。”他说的正是奔驰EQC——这款曾经标价62万的豪华SUV,如今新车优惠后22万就能拿下,二手市场甚至跌到十多万。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跳楼价”竟然成了奔驰争夺市场的常规操作。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从“豪华标杆”到“骨折甩卖”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奔驰EQC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定位高端新能源SUV,对标特斯拉Model X。三叉星辉车标配上炫酷的贯穿式大灯,双10.25英寸大连屏营造出“百万级豪车”的氛围。官方宣传里,它拥有760牛米的狂暴扭矩,5.1秒破百的加速能力,甚至能“一脚油门让路人瞬间注目”。然而现实却很骨感:2023年,奔驰EQC的销量惨淡到几乎查无此车,最终被迫停产。经销商为了清库存,直接挥起“价格屠刀”——62万降到22万,相当于打了3.5折。有网友调侃:“这哪是降价?这是把车标拆了当废铁卖啊!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更讽刺的是,奔驰的降价并非个案。比如奔驰GLB从30万降到18万,GLC优惠超10万,就连刚上市的EQE也扛不住压力,终端价暴跌22万。相比之下,宝马虽然也在降价,但幅度明显“保守”许多。宝马i3优惠15万,iX3优惠25万,但对比奔驰动辄“对半砍”的狠劲,宝马更像是在“挤牙膏”。一位宝马销售私下透露:“我们降价还得看总部脸色,奔驰那边是直接掀桌子。”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为什么奔驰比宝马更敢“砸价”?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奔驰的疯狂甩卖背后,藏着两个扎心的事实。第一,新能源车卖不动。2024年前三季度,奔驰在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暴跌40%,宝马和奥迪也分别下滑了35%和28%。曾经被视为“未来趋势”的BBA电动车,如今被网友戏称为“电动杂牌”。一位蔚来车主直言:“BBA的电车除了车标,其他配置和国产车差了一代。”比如奔驰EQC的续航只有440公里,而国产同价位车型普遍做到600公里以上,智能化体验更是碾压。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第二,国产车把BBA逼到了墙角。2024年广州车展上,奔驰展台冷冷清清,而比亚迪、理想、蔚来的展区挤到要限流。一位车展观众的话很犀利:“以前觉得开BBA有面子,现在花20万买辆国产车,配置比BBA 50万的车还高,谁还当冤大头?”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比亚迪全年销量突破427万台,赛力斯同比增长183%,理想卖出50万台。反观奔驰、宝马、奥迪,销量集体下滑超10%,全国多地4S店关门停业,西安最大的奔驰门店甚至被蔚来收购改成了展厅。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消费者的选择说明一切

奔驰才是“降价王”,宝马有这种魄力吗?-有驾

朋友小张的购车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原本计划买辆宝马i3,试驾后发现内饰塑料感重,车机系统卡顿,续航还打7折。转头去看蔚来ET5,却被自动泊车、激光雷达和换电服务惊艳到,最终用买宝马i3的预算提了顶配ET5。“现在同事都问我这车是不是要四五十万,其实落地才28万。”小张说这话时,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上演。BBA引以为傲的品牌光环,在国产车的“配置平权”攻势下逐渐褪色。以前“30万买标,10万买车”的潜规则行不通了,年轻人更看重实际体验。有网友总结:“开BBA新能源车,别人以为你买了打折库存货;开国产新能源车,别人觉得你有眼光会省钱。”

宝马的纠结与奔驰的“断腕”

面对市场剧变,宝马和奔驰选择了不同策略。奔驰看似“疯狂降价”,实则是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壮士断腕——既然油车卖不动,不如用低价抢市场,至少保住4S店的生存。而宝马则显得犹豫不决:一方面给i3、iX3打折,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燃油车利润,新款5系换代失败导致销量暴跌。今年3月,奔驰以6.3万辆的月销反超宝马的5万台,正是这种策略差异的结果。

不过,奔驰的“价格王”称号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位二手车商透露:“现在客户一听是奔驰电车,直接摇头说怕砸手里。”频繁降价虽然刺激了短期销量,却伤害了品牌溢价。反观国产车企,通过技术迭代和用户运营,正在建立起“高价值”形象。比如蔚来的用户社区、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让消费者觉得钱花得值。

写在最后: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时代的车轮

回看奔驰EQC的命运,从62万跌到22万,既是豪车市场洗牌的缩影,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见证。当国产车用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时,BBA的“豪华”标签不再是护身符。一位行业分析师说得透彻:“过去BBA卖的是面子,现在年轻人要的是里子。”这场降价大战中,奔驰用“狠劲”换来了喘息机会,但想要真正翻身,或许该向中国品牌学学——如何造一辆不靠车标也能让人抢着买的车。至于宝马有没有魄力跟进?答案或许藏在下一季度的销量报表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