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九银十”,这仨字儿在中国汽车市场里,几乎就是促销、优惠、抢客户的代名词。每年这个档口,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各大汽车厂商通常都卯足劲,摩拳擦掌等着“收割”一波销量。可今年跟往年确实不大一样——你甚至会发现,光靠往年那套“打折降价+多送赠品”的路子,已经吸引不了那么多买家了。问题来了,我们真的是越来越不吃这套,还是说,车企们自己也变聪明了?
想想以前,怎么个套路?标个高价,再来个优惠,全民比价、全城砍价,车企和4S店之间那点猫腻,里外不是人。可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光靠把“价格”打出来显摆优势根本没戏了。实际情况倒是更像这个:车厂利润本来就已经榨干,拼死拼活挺到现在,全靠政策输血。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政策的“以旧换新”。23年初到24年,国家和地方拉开大补贴,多少老百姓动心了?官方说,有几百万人提交以旧换新申请,补贴金额动不动就是三五千。更别说不少地方尤其拼业绩,甚至给本地购车直接发消费券,省里、市里、区里管你是哪级,都怕完不成指标,甩不开手脚。
你去4S店转一圈,几乎每个销售都会给你灌输“置换能多省三千,政策加持,错过没了”这种话术。说实在的,他也不容易:现在厂家每台车几乎不怎么让经销商赚钱,所以必须靠政策给客户省点儿。看起来大家都很和谐,但你逛两家三家就明白了——套路人人有,羊毛都出在国家身上。
那问题又来了,这还够吗?显然不够,厂商倒也不是傻子,眼瞅着“金九银十”真金白银到位,新品扎堆上市,配合“车展”造势,东西南北轮着炒新。你看最近一个成都车展,发布的新车差点把展馆挤爆。为啥?大家都想抢占新用户的心智。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买车更像买手机,稍等几天又出个新玩意,谁愿意为“旧”买单啊。
新车多了,现车储备也得跟上。以前啊,有些主打定制生产的车,比如造车新势力,你下单等等还觉得新鲜。可最近明显不一样了,谁家店里库存不够,客户一看隔壁能当天提车,早就溜了。车企和4S店老板们也都知道“金九银十”这笔生意掐头去尾就俩月——这两月卖不好,全年目标都得黄。所以你看现在,不仅选择变多,库存也都跟着暴涨,黑白两色堆满仓库。甚至还有库存清仓,“23款一降五万”的标价贴得跟白菜一样。
讲真,这就像咱们逛超市看到快过期的牛奶也多买两盒图便宜,厂商宁愿少赚点儿,也比年关拖着库存过得舒服。反正库存压力更大时,价格弹性也就更大——你要是不在乎“新不新”,现在确实是抄底购车的黄金时机。
讲到价格,不得不说一个变化:“一口价”。以前买车,光砍价都能累成狗,哪儿有诚意,哪儿有底线,简直就是买菜水平。现在很多主流新能源和合资品牌开始全国定价,都说“放弃杀价套路”,明码标价,线上线下全平台都一个成交价。有人说这样省事又公平,不会买亏吃冤枉钱。可是还有人觉得,表面上是优惠没了,实际是没得砍价,心理落差很大。买车嘛,对不少人来说就是仪式感,“我靠自己的能耐从销售嘴里抠出两千块,就爽!”
其实换个角度想,统一价格少了暗箱操作,也暂时杜绝了经销商乱出幺蛾子的机会。对消费者来说,明明白白也算是一种进步。对厂商来说,也用“一口价”做了防火墙,保住品牌形象,少打价格战,多拼服务和售后。这是进步吗?你可以说是因为现在车都太便宜了,根本没什么利润空间,干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利润能留就留。
可哪怕不让大幅砍价,你会发现另一个招数越来越多——“限时优惠”。一听限时,谁都有那点“薅羊毛”心理,尤其对新品宣传。你买首发,厂家多送几千消费券,几百“小电驴”、免费保养、延保服务,恨不得把能送的都一次送完。为什么?其实就是“短时间冲销量”,谁家新品上市,第一波出数据好看,后面就能一路顺风。厂商自己也会跟你说白了,这些优惠长期送不起,只能借着上市蜂拥而上,靠“限时优惠”把新用户迅速变现。
说到这,你不得不感叹:现在的购车优惠,你要不趁早下手,真等热度一过优惠就没了。别说厂家套路深,让你冲动下单才是硬道理。说到底,厂商不是慈善家,也要拼业绩年底分钱。相互博弈,大家都得精明点,谁也别笑谁。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看待今年这波“黄金档”?说句实话,今年的车市,不只是简单的厂家和用户在讲“买卖”,而是国家、地方、厂商和消费者“四方博弈”。靠单一手段贪便宜越来越难,厂商拼命创新优惠手段,用户也越来越懂政策、看清了套路。你要找真底价,得多逛几家、多关注政策动态,还得比准库存情况。厂家想靠一套玩法全吃透市场?恐怕也早成了过去式。



其实啊,不管是什么“金九银十”,说到底还是市场供需——你再怎么优惠,用户手里没需求,贷不到款,也不敢花钱。宏观经济、油价、房贷压力,其实都影响着消费者买车决策。厂商其实都知道现在这波“政策拉动”其实是抢明天的市场,今天卖得多,是不是明年又得低价套现,还得看后面国家和银行怎么想。最终买车的消费者也都挺冷静,谁也不愿意当接盘侠。
所以,回头想一想——今年的“金九银十”车市,其实特别像一场牌局,国家、地方和车企,各出奇招、轮番博弈,消费者在一边摩拳擦掌,就看谁能捡到最大的便宜、踩中最好的时机。你说*优惠*都到位了,今年车市一定能大卖吗?还真不一定。因为谁都知道,明年、后年,还有更多新技术、新车型,大浪淘沙,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市场和老百姓的选择。
最后想说,买不买得起车是一回事,选不选对、能不能真正受益是另一回事。今年的“金九银十”值得参与,但也得看自己到底差不差这几千块,是不是刚需,能不能接受新模式新玩法。车是耐用品,优惠终归有限。*理性消费、货比三家*,咱们才能在这场越来越复杂的购车战役里笑到最后。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