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作死”实录:特斯拉暴跌背后,谁才是背锅的那个人?
有些企业的成功,像一棵树,终究长不过自己的阴影。比如特斯拉。它曾经是高科技和创新精神的代言人,如今却像一只走钢丝的企鹅,每一步都令人提心吊胆。2025年,这家公司仿佛喝错了药,业绩连环跳水,市值一夕蒸发千亿。无数人盯着:到底是谁把特斯拉推向深渊?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25年7月。特斯拉最新的财报像浇了一盆凉水:营收225亿美元,同比少了12%不说,还比华尔街预期低了2亿。更尴尬的是,营业利润只剩下9亿美元,暴跌42%,已是连续第二季度下滑。曾经的明星企业,如今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销量当然让这场悲剧雪上加霜。二季度,特斯拉汽车出货量比去年少了14%。在加州市场,注册量连跌七个季度,这次又掉了21%。别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欧洲5月新车销量同比暴跌27.9%。对比蔚来、小米等新晋电车势力的火热场面,特斯拉简直像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胶片照片。
背后原因无非几点:车卖得不行、平均售价跳水、靠“环保业务”捞的快钱也变少了。最要命的是,美国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9月就叫停,摩根大通算了笔账——一年少了12亿美元入账。欧洲那边更麻烦,因为关税,每卖一辆Model Y就得多掏8000到12000美元,利润被蚕食成了“麻花”。
这边马斯克还在电话会议里兴奋兮兮地畅谈无人驾驶、餐饮机器人和未来大餐厅,“这是极令人兴奋的季度”,听者却只觉得“主厨疯了”。投资者显然不相信鸡汤,股价盘后暴跌5%,全年度下跌近13%。从年初到现在,特斯拉市值已经蒸发了1500多亿美元。
业绩暴雷,马斯克却没闲着,他爱怎么折腾自己随便,但偏爱把自己公司往火坑里带,这可不得不说两句。回忆他去年扔出了2.9亿美元给特朗普站台,从此踏入政治大染缸。特朗普赢了,马斯克如愿执掌美国“政府效率部”,随手裁了26万公务员。你以为这叫高效?实际上是“火烧屁股”——IRS、社会保障机构、医保单位统统瘦身。从此,“炒掉DOGE”“把马斯克送上火星”成为美国网民的心头好。柏林、巴黎等特斯拉门店遭到打砸,欧洲车主贴上“我在他发疯前买的车”,生怕沾上“疯子”标签。
不要低估形象破产的炸裂威力。瑞银报告显示,特斯拉品牌吸引力从39%降到36%,欧洲首选率从20%跳水到15%。在中国,比亚迪、小米的吸引力狂飙,消费者只愿把票投给更“省心”的国产品牌。6月马斯克和特朗普公开翻脸,特斯拉市值单日蒸发1530亿美元,他自己净资产缩水330亿美元,刷新富豪“亏钱”纪录。难怪专业机构分析:“马斯克的形象正在毁掉特斯拉品牌。”
压力逼疯人,更容易“病急乱投医”。马斯克孤注一掷,号称押宝自动驾驶和无人出租车(Robotaxi)。奥斯汀首秀却成翻车典教:超速、乱变道,连左转都不会,美国NHTSA立马启动调查。更糟糕的是,特斯拉坚持单纯摄像头方案,被指在复杂路况下不靠谱,对手们早就上了激光雷达+冗余传感器。倘若安全监管认定技术不过关,Robotaxi恐难量产。马斯克还扬言提升算力10倍,可恐怕“纸上谈兵”吓不了市场。
在技术和监管夹击之下,马斯克还不忘给美国政治添把火。7月5日,他宣称成立“美国党”,引发共和党支持者反感,特朗普更是破口大骂。盟友和资本立刻“投票用脚”,推迟与特斯拉相关投资。
回看这一切,很难不说,特斯拉困局本质上是创始人“任性”与企业需求的剧烈冲突。马斯克曾经的锋芒四射、语不惊人死不休,如今成了企业的自缚咒语。他在电话会上笑谈Robotaxi“更大更长”,普通投资者听大概只会抓心挠肝——你真的在乎这家企业的前途吗?
未来一年,特斯拉只能在自动驾驶合规、新车型上量产(比如平价版Model Y)及品牌修复之间艰苦平衡。摩根大通的预警摆在哪里:“如失税收减免和环保补贴,特斯拉或将迎来公司史上最难时刻。”
走到这一步,不只是企业和创始人在博弈,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年那个以技术革命自居的“特斯拉时代”,或许正被马斯克自己亲手埋葬。大家都在看,这家公司还能迎来浴火重生吗?还是最终成为创始人狂热与偏执的牺牲品?至于答案,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