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盯着加油机屏幕,汗顺着额头往下淌。 67.96升,这个数字像根刺,扎得他脑子发懵。 他的吉利星瑞油箱明明只有50升,加上车里原本剩的油,撑死也装不下60升。 可眼前这台中石油的机器,硬是“灌”进去将近68升油,还甩给他一张500块的账单。 他攥着小票的手直抖:“这多出的20升油,难不成蒸发到我肺里了? ”
那天是8月9号上午10点45分,成都高新区的中石油锦华天山站。 杨先生像往常一样把车停在06号油枪前。 加油枪“咔哒”跳停时,他瞟了一眼金额,瞬间血液冲上头顶,500.18元! 比他过去最高消费还多出近200块。 再仔细看升数:67.96升。 他指着自己车门上“油箱容积50L”的铭牌,声音发颤:“这车连厂家都说只能装50升,你们怎么做到的? ”
穿蓝工装的工作人员眼皮都没抬:“机器显示多少就是多少。 ”对方反复念叨着每月有人检查油枪,咬死数据不可能错。 杨先生较了真,要求当场验枪。 从烈日当空耗到日头偏西,他在加油站硬生生等了五个多小时。 站长没露面,解释没等来,只等来一句车轱辘话:“我们合法合规。 ”最后他咬着牙扫码付了款,临走前掏出手机报了警。 民警来了直摆手:“这事儿归市场局管。 ”
憋着一肚子火,杨先生当天就把投诉电话打了个遍,高新区市监局、12345热线、甚至拍下封存的06号油枪发到网上。 三天后,加油站来了通电话。 负责人语气软和,说自掏腰包退他200块,但有个条件,得同意把封着的油枪重新启用。 “少把枪周转不开,兄弟们也难。 ”杨先生心一软答应了。 可油枪解封十天过去,加油站再没吱声。 没人道歉,没见调查报告,那多收的二十多升油,就像掉进了黑洞。
直到8月21日,成都高新区市监局才发了份通报。 白纸黑字写着,油枪确实封存过,8月12日派人去加油站查了,现在“正在全面调查”。 而距离杨先生投诉,已经过去整整十二天。
有汽修师傅算过一笔账:汽车油箱标称50升,实际能多装个5到8升算顶天了。 这是给汽油热胀冷缩留的安全空间。 可67.96升? 老师傅直摇头:“这不是加油,是往油箱里打膨胀剂。 ”更蹊跷的是,就算把油管、滤清器全算上,整车油路也塞不进20升油。 除非加油站把油枪插进他后备箱的矿泉水箱里。
加油站总爱把“定期检测”挂嘴边。 但检测合格证长什么样? 贴在哪儿? 没几个车主见过。 杨先生那次较真时,工作人员也没掏出来。 油枪内部构造其实简单,计量器、脉冲芯片、电磁阀。 懂行的人知道,在脉冲信号线上动点手脚,计数器就能多跳字。 以前监管部门突击检查,真抓到过加油机里藏着作弊芯片。 拔了电重启,数据立马清零,抓现行比中彩票还难。
中石油这座“天山站”的应对更让人心凉。 从始至终咬定“机器无错”,退钱要偷偷摸摸用私人账户,解封油枪后当无事发生。 有网友翻出旧账:去年山东曝出45升油箱加出58升,今年初云南有车主被多收15升。 投诉评论区成了大型认亲现场:“原来你也遇到过! ”加油站总用同一套话术堵嘴,“厂家标错了”“油箱形状特殊”。 可偏偏每次“误差”都往多了偏。
监管的步子总比维权慢半拍。 明明8月9日就封了问题油枪,市监局拖到11日才联系车主,12日才去现场。 最佳检测时机早过了。 澎湃新闻记者追到高新区市监局问进展,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办案人还没反馈。 ”有业内人士点破窗户纸,真想查,就该当天带着检测车冲过去,把油枪拆开验芯片、调监控看操作记录、查同批次加油数据。 现在封枪又解封,证据链早断得干干净净。
杨先生收到私人转账时,对方撂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这事儿确实邪门,你该怎么维权还怎么维。 ”加油站员工心里跟明镜似的,可没人敢捅破那层窗户纸。 那张67.96升的小票,至今躺在他手机相册里。 它不只是一张消费凭证,更像一面照妖镜,照着僵化的“机器霸权”,照着监管的迟滞背影,更照着国企招牌下,那个不敢认错的黑色幽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