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死磕技术!打死不做增程式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死磕技术!打死不做增程式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死磕技术!打死不做增程式-有驾

当整个行业都在抢增程的蛋糕,长城汽车却拍着桌子喊出“打死也不做”! 这个在新能源战场特立独行的品牌,到底在坚持什么?是真有技术底气,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增程车卖疯了,长城偏要对着干

理想L6一季度卖出4.4万辆,问界M9两个月狂揽8.6万订单。这些数字像一记记耳光打在技术派脸上——被骂“落后”的增程式,今年市场占有率直接冲上9.1%。就连德国大众都放下身段要搞增程车,整个行业仿佛都在说:“别管技术先不先进,能赚钱就是好猫。”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死磕技术!打死不做增程式-有驾

可长城偏不认这个理。穆峰在发布会现场掰着手指算账:同样是跑高速,增程式要经历“烧油→发电→充电→驱动”四道能量转换,效率直接打八折。反观他们的Hi4混动系统,发动机能直接驱动车轮,能量损耗少三分之一,油耗直接砍掉15%。听着就像老师傅嘲笑新手:“你绕了三条街才到,我走直线不香吗?”

二、技术宅的倔强:多挡混联才是真功夫

增程技术说白了就是“油发电、电驱车”的简单模式,开发难度相当于把燃油车拆了装个发电机。但长城搞的Hi4混联系统,活脱脱是机械交响乐——发动机、双电机、电池三套动力源能玩出9种组合模式。堵车时当电车开,高速路发动机直驱,爬坡时四驱发力,这套操作比游戏里切装备还溜。

最硬核的是那个两挡变速箱。普通增程车跑高速就像骑单速自行车,发动机干吼不出力。Hi4系统却能像开手动挡一样换挡,把发动机转速精准控制在最省油区间。实测数据显示,同样跑100公里高速,Hi4能比增程车少烧1.5升油。技术宅们算盘打得啪啪响:中国车主平均每年跑2万公里,十年下来省下的油钱够换套新轮胎。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死磕技术!打死不做增程式-有驾

三、市场打脸VS技术信仰

看着魏牌蓝山1.1万辆的季度销量,再对比理想L7单月破2万的战绩,难免让人怀疑:技术先进顶个球用?消费者才不管你什么传动效率,他们只关心能不能一口气从北京开到青岛不充电。

但长城似乎铁了心要走“难而正确”的路。他们的研发车间摆着41.5%热效率的混动发动机,这数字比丰田最新机型还高0.5%。实验室里工程师正在调试第四代Hi4系统,据说能在零下30度保持正常续航。技术副总撂下狠话:“给我们五年时间,要让混动车油耗降到和电车充电费一个水平!”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死磕技术!打死不做增程式-有驾

四、行业暗战:过渡技术还是终极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预言,到2027年增程式将和纯电、燃油三分天下。但欧盟已经打算把增程车踢出新能源补贴名单,国内双积分政策也在收紧。这场技术路线的较量,本质是“解决当下焦虑”和“布局未来”的路线之争。

理想汽车李想放话“增程再战五年”,长城却把筹码押在混联系统升级。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最近推出了专为增程车设计的超级电池,明摆着要给这个“过渡技术”续命。这场龟兔赛跑,到底是谁在短视,谁在深谋远虑?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上演真实版《三体》——降维打击与技术爆炸并存。 当友商们忙着用增程技术收割市场,长城的选择像极了科幻片里孤注一掷的科学家:他们赌的不是明天能不能多卖几辆车,而是十年后还有没有资格坐在牌桌上。这场豪赌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魏牌下一款车的油耗表显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