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作为一款电动中型车,价格大幅下调但版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续航动力和智能配置,家庭与长途用户应根据需求理性选择

最近在车市里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数据没那么多,但估算一下,宝马 i3 现在的终端价大概在 19 万起。这对一台品牌中型纯电车来说,确实挺震撼的。官方指导价是 35.39 万,打了接近五折。画面很清楚:价格压力下,宝马是真的在救市。

我记得有个朋友在店里看车,小声跟我说:这价格是真的慌,买了也挺划算,但到底适不适合我?续航能跑多久啊?我陪他试坐,第一步就是脚踩踏实的后排。体验出来,宽敞、平坦、腿可以伸到很自然的位置,身高 176cm 的我身子直挺着,能有一拳两指的空间,没有压抑感。这个尺寸在同级车里算不错,毕竟轴距到了 2966mm,说白了比起同价位的大部分车型都强。可是如果一排三个人坐,会不会很挤?中间那个会不会窒息?毕竟宽度1846mm,横向空间还是有限。

宝马i3作为一款电动中型车,价格大幅下调但版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续航动力和智能配置,家庭与长途用户应根据需求理性选择-有驾

这点其实很容易忽略,有时候我们把焦点都放到续航或外观,反而忘了坐进去以后实际感觉。反差一下:用手机拍下后排空间的照片,真觉得它比我预想的还宽敞。是不是因为空气悬架在起作用?这悬架能智能调整,想象一下,过去我们用隔音层和弹簧,就像是用厚毛巾包东西,现在宝马的悬架就像是带减震功能的变形金刚,让震动尽可能被过滤掉。

不过说到悬架,也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我之前问过店员:这些空气悬架用了多久会有故障?他们说平均使用寿命至少五六年。不细想,电动以后节省了不少跑长途的成本——心算一下一百公里,电费可能便宜到 0.15 元,充电费粗略估算,百公里大概 4元左右。这么算下来,的确比燃油车经济。

价格方面,低配版差不多 19.83 万左右,最高能降到 16.77 万。说到这个,我心里有个疑问:真价差能用在配置上吗?低配只有基础影像,也没自动泊车,实用性怎么看?而高配从 35 万起步,装备丰富,360 全景影像、L2 级辅助、无钥匙进入……差不多多出 15 万,但我在想,这部分究竟值不值?这个价差,用在实际驾驶体验上,可能是技术上的升级,也可能是局部豪华感。

宝马i3作为一款电动中型车,价格大幅下调但版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续航动力和智能配置,家庭与长途用户应根据需求理性选择-有驾

在车内配置上,比如夜晚,氛围灯更换颜色,确实能提升驾驶乐趣,但我听到一些用车反馈:自动泊车功能调试得有点不太准,经常识别不到车位或者半天才能找到合适位置。而且,自动泊车我也有点嫌麻烦,属于会用但用不多的配置。你会不会像我一样,总觉得这些高科技,以后OTA升级多了好说,但用起来真顺手吗?

智能配置中,L2 级辅助驾驶就让我心动不已,尤其是在堵车或者高速时。问了修理工:平时用这种系统会不会成依赖症?他说:别太看重它,毕竟手还是要放方向盘上,别掉以轻心。我倒觉得,很多配置,除非真是驾驶救星,否则用得多反倒想着手动就更自在。比如夜晚抬头显示,投射到擋风玻璃上导航信息,虽然很酷,但平常开车,能用上几次?几个月下来呢?我又开始怀疑,车子这些炫技到底帮了多少忙。

细说续航,CLTC 续航 592 km,实测大约 490 km也不差。这个达成率大概82%左右,算是还可以。毕竟是真实环境,不是骄人的官方数字。高速行驶或空调使用多,续航会有所缩水,实际用车中,能用跑到超市、短途兜圈就够了。特别是快速充电,95kW大功率,充到80%只需半小时,你是不是觉得像是加油一样方便?我试算了一下,快充十分钟,差不多可以补充100公里左右的距离,挺实用的。

宝马i3作为一款电动中型车,价格大幅下调但版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续航动力和智能配置,家庭与长途用户应根据需求理性选择-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有没有想过电池的寿命?一年能充几百次?官方没有写细,但宁德时代的电池,稳定性一直不错,预热系统则是在寒冷环境下喂电池,保证效能。你会担心寒冬时电池放电能力变差吗?我觉得不是特别大问题,毕竟厂家在这方面也费了不少心。

价格上的差异,主要是动力和智能配置。你要问我:到底值不值?我觉得看人。像我这样,城市上下班,开点短途,低配就够了。当天气也不冷,续航不用太在意,刚好满足日常。可是如果你爱长途,或者喜欢开快车追求激情,那就得考虑高配。那一份多花的钱,是更丰富的驾驶感,也是多一份安心。

宝马i3作为一款电动中型车,价格大幅下调但版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续航动力和智能配置,家庭与长途用户应根据需求理性选择-有驾

说到这里,我得再补一句:车子就是工具,也算伴侣。配置多了当然好,可如果用不上,反倒变成负担或者麻烦。刚才翻了下笔记,那个夜灯,是我不经意发现的细节——光线变换,心情都能跟着变换。你会不会觉得,很多时候一辆车最打动人的,不是它的硬件,而是那些生活里的小细节?

思想再转一圈。你觉得,这些技术跟体验,哪个才是真正的用户关心的?还是价格才最重要?我一直在想:一辆车,最得人心的究竟是感官上的满足,还是省心省劲到无法想像的便利?我得承认,买车像逛夜市,尺码合不合脚才知道。但买后,用了两次才发现,真正的舒适,是可以用心去感受的,不是看标签。

下一次你去试驾,不妨多留心一下座椅的包裹感,或者开到高速体验一下悬架的平顺性。很多差别都藏在细节里,就像那天在店里,听到一个修理工说:你们开车其实都差不多,关键在于平时的惯。

宝马i3作为一款电动中型车,价格大幅下调但版本差异主要体现在续航动力和智能配置,家庭与长途用户应根据需求理性选择-有驾

这车好不好,可能还得你自己去感受。毕竟,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踩的那一脚,是否脚感合适。这栋砖头,盖的是你的生活空间。你会怎么用?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