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ac带新技术亮相车展,推出固态电池,电驱动系统升级

咱们聊聊这个事,Rimac又整了大活,带着一堆新技术亮相了慕尼黑车展,其中最抓眼球的,当属他们靠固态电池电芯打造的新电池平台,还有一堆能让各路超跑迷流口水的高性能电驱动系统。看着这些新家伙,不少人都在嘀咕——这是不是意味着电动汽车要进入新纪元了?或者说,传统厂商是不是又得开始头疼:这下还怎么玩?

其实这么一想,先得问个问题,咱们对电动汽车到底有什么期待?是无穷无尽的续航?还是一脚下去,风驰电掣的推背感?再或者是充电五分钟,开着兜风一小时?这些年嘛,大家盯着电池、盯着电驱,总觉得只要一有提升,距离“电车碾压油车”的美梦就更近一步。

但现实比梦要硬邦邦的多。电池技术这碗饭,吃起来可不容易,现在不少车企都盯着固态电池,说这是下一代“圣杯”。但你仔细掰扯掰扯,都在喊“快了快了”,真正落地的,到底有几家?大部分还在实验室里杵着呢。但这次,Rimac明着说自己要把固态技落地,还喊要带着全行业往前冲。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希望了?

让我换个角度来琢磨琢磨:Rimac原来是做超跑起家的,什么Nevara那会儿一出来,谁不惊掉下巴?但他们转型做一级供应商,然后抱团布加迪、保时捷,还跟阿斯顿马丁、柯尼塞格这些“顶流”联系上,要说人脉,他们还真够铁的。等他现在惊呼,“我有新电池、新驱动,来跟我合作吧!”你说那些犹豫不决的大厂,心不痒痒吗?

这个新平台用的固态电芯来自辉能科技,材料还用三菱化学集团的,就连壳体设计也动足了脑筋。为什么这么折腾?其实就为了三个字:能量密度。再白点讲,就是在同样的空间内塞进去更多的电,让车跑更远,重心更低,安全还更高。以前嘛,电池总是“又大又沉”,想要又轻又能打,还不炸,这点谁都没琢磨明白。

回头看这新驱动系统,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就这点参数,看着玄乎,真的有用吗?比如啥功率密度超过8千瓦/千克,扭矩密度干到90牛·米/千克,最高转速直戳25000转/分,听着就像猛男跑步机。其实换成咱们日常语言,这套电驱系统就是又小又轻,还贼强。假如以后普通掀背车、SUV也用上,准不准两三年后马路上的电动车都能秒变小钢炮?

但说到这儿,又有新疑问:真正会影响我们选车买车的,是这些技术参数吗?还是价格、维修、保养这些头疼事?很多人车买了才发现,电池贵不贵,坏了怎么换,充电难不难,才是天大的麻烦。技术怎么落地进展到民用端,一层层地过渡,才是真正的难事。

Rimac带新技术亮相车展,推出固态电池,电驱动系统升级-有驾

再聊固态电池的普及,Rimac这次说得挺大气,要推动同行赶紧用固态。其实大家心里有数,固态虽然好(不易燃、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充电快),但成本、工艺、可靠性,全都卡脖子。现在全世界,能量产固态电池并且贴着车企Logo卖出去的,还真寥寥无几。多家大厂也只是试试水,真正下场做的,都很谨慎。

你说,Rimac这次是不是吹牛?也不能这么说,他们确实提供了新方向:把供应链和材料链全串起来,联合辉能、中外大厂,先把技术用在高端跑车、性能车或者旗舰项目上做个样板,然后慢慢下放到底层大众市场。就像智能手机从“万元机”,一步步变成“千元机”,现在路边老头老太都能用微信刷朋友圈。电动车这技术迭代,也得一步步走。

另外,他们还放出了“Evo”、“Hybrid”这两条电池产品线,都是给不同车型、不同需求用户准备的。不管你是要高能量密度还是高功率密度,甚至要模块化、跨车型都能适配。说白了,就是先做一块积木,再让各家车企拉过来当自己的底盘爱怎么拼怎么拼。你要高能量,我给你最新的电芯,要高功率,我给你特制版,再加上一堆软硬件集成芯片,整个电控域一条龙。

聊到产能这个事,娃的都懂,技术牛还得看你能不能量产。Rimac两大生产基地,投了2亿欧元,要干到每月数万台规模,你要还在玩试验田,那就是PPT选手。只有你真把东西造出来,才有底气跟宝马、保时捷这些同行做交易。据说近一年,他们已经和宝马、沙特CEER Motors、保时捷都有来往,这说明人家不仅技术在线,商业操作也行。

不过咱老百姓关心啥?固态电池面世了,是不是以后开电车再也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了?栩栩如生的未来,是不是就快来了?可别忘了现实还真骨感。电池再牛,也得解决安全、成本、稳定性,那可是一个个具体的难关,没谁能拍着胸脯一天就搞定。

Rimac带新技术亮相车展,推出固态电池,电驱动系统升级-有驾
Rimac带新技术亮相车展,推出固态电池,电驱动系统升级-有驾

再看看驱动系统,从数据角度大伙可能摸不着头脑,但你们想想,如果每台量产电动车都有高效、轻质的电驱动桥,是不是以后小车也能有大马力?是不是大家以后买车就不用被分高低配置了?是不是以后谁家的“小电炮”都能像Rimac超跑一样,有一脚霸气的提速体验?不过大家不要被表面参数忽悠,量产后的性价比、后期维护、以及换代升级,这才是绕不过去的实际坎。

Rimac带新技术亮相车展,推出固态电池,电驱动系统升级-有驾

所以说,技术创新够重要,但脱离实际的“过度梦想”早晚得回到现实里。在国内如今电动车市场你看看,几乎天天都有新公司、新车型发布个啥高能量、高配置。可最后真你能看到上街的,还是那几款老面孔。为啥?因为普通消费者才不管你参数多帅,他看的是价格实不实在,不用天天充电,修起来别死贵。

有的人就会问:这是不是又是技术作秀?也许的确有点标杆成分,为的是让圈内都快点跟进,但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头部企业突破,确实会刺激整个产业链集体加速。从电池材料到集成方案,从电控芯片到充电体系,大家都急着追赶,最终受益的还得是最终用户。等哪天固态电池普及,全国路边充电站像加油站一样多,换电池像换手机一样简单,那才是大变局真的发生。

所以对这个事,我觉得你得给Rimac点掌声,别管他是自己用还是拿出去卖,这种“敢发力而不是光做PPT”的劲头,的确是行业里的顶级推手。哪天技术下放、老百姓买菜车也用上这些高科技,那才算它真正成功。技术突破,你可以说是烧钱比赛,但如果能带动大伙儿追着把高门槛一步步踩低,最终社会大众才是最大的赢家。

也许几年后我们再回头,“Rimac固态电池平台”成了行业标准,到处都是“高性能电驱”,一脚电门,万物皆可推背,谁说不是另一次汽车革命呢?但眼下,还得看看他们这些技术能不能扛住市场洗礼,让各路合作者都能捞着实惠。技术进步是好事,但只有扎扎实实进了寻常人生活,才算真牛逼,这点是我最想看到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