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恒大更狠的造车新势力,诞生了?
最近,一辆名叫“金鱼汽车”的纯电跑车在郑州展会上亮相,尾部贴着“jinyu”字样,外形酷似保时捷911,宣称续航500公里、搭载固态电池、支持华为Hicar和魅族FlymeLink,售价仅10万元。乍一听,这配置简直是“降维打击”——宁德时代还没量产固态电池,它倒先用上了? 更离谱的是,这家公司注册资本才1000万,参保人数为0,成立不到一年,还搞起了“拉人头返现”的合伙人模式。
这不是科幻片,也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真实发生的新能源圈奇闻。我第一眼看到这车照片时,差点以为谁P图恶搞。可查完资料后发现:这不是什么技术突破,而是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行为艺术。
一、外观:像保时捷911?像得有点过头了
先说这台所谓的“首款车型”。从现场图片看,低趴车身、圆润灯组、后置发动机舱轮廓……没错,它确实很像保时捷911。但细看之下,做工粗糙得像是模型玩具厂出品——接缝不均、漆面反光杂乱、轮毂造型廉价感十足。
我知道很多新势力喜欢“致敬经典”,比如小鹏G6借鉴特斯拉,极氪001参考猎装车风格,这都属于合理范畴。但金鱼这台车的问题在于:它不只是“神似”,几乎是“复制粘贴”。连尾灯之间的镀铬条位置都一模一样。这种程度的模仿,已经不是设计自信不足的问题,而是对知识产权基本尊重的缺失。
而且,敞篷结构+后驱布局+电动化改造,本应是高性能跑车的技术难点。可金鱼汽车没公布任何空气动力学数据,比如风阻系数(Cd值)。要知道,真正的电动跑车如保时捷Taycan,风阻能做到0.22,靠的是大量风洞测试和碳纤维轻量化材料。而金鱼连样车是否能上路都存疑。
二、内饰与智能化:软件功能全靠“蹭名头”
展厅里没看到实车内饰,但官方宣传称支持华为Hicar和魅族FlymeLink互联功能。听起来很高科技?问题是——华为和魅族压根没回应合作消息。
Hicar是华为推出的车机互联方案,需要车企主动接入并通过认证;FlymeLink则是魅族Flyme Auto生态的一部分,同样需深度适配。这两套系统都不是“插个U盘就能用”的开源工具。没有官方背书的技术宣称,等于空中楼阁。
更讽刺的是,一个连员工都没有的“空壳公司”,哪来的团队去做系统联调?他们说有“20年以上经验的核心团队”,可查遍公开履历,找不到一位曾在主流车企任职的研发人员。所谓“顶尖人才汇集”,怕是只存在于PPT里。
我试驾过十几款新能源车,深知一套流畅的智能座舱背后有多复杂:语音识别延迟要低于300毫秒,屏幕触控响应要精准,多任务切换不能卡顿……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持续迭代。而金鱼汽车?连服务器IP地址都查不到。
三、动力与安全:固态电池?你当宁德时代不存在?
最炸裂的宣传点来了——“搭载固态电池”。
先科普一下:目前主流电动车用的是液态锂电池,存在起火风险、能量密度上限约300Wh/kg。而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体,理论上更安全、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以上,充电速度也更快。但它仍处于实验室到量产的过渡阶段。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小规模装车,比亚迪规划2028年前后推出。就连丰田、大众这些巨头也都还在攻坚。结果河南一家注册资本1000万、去年刚成立的小公司,居然已经把固态电池装车上路了?
这就好比全村还在烧柴做饭,你家突然宣布用上了核聚变发电。
更何况,固态电池的成本极高,现阶段单体价格超$1000/kWh,整车成本远超百万。金鱼却说卖10万?要么是谎言,要么就是拿普通三元锂冒充“固态概念”。
说到“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过金鱼汽车的动力系统报告。也没有WLTP或CLTC续航测试认证。所谓的“500公里续航”,出处暂无相关数据支撑。
四、操控与试驾体验:对不起,没法试驾
说实话,我很想亲自开一次这辆车,感受下它的底盘调校、转向手感、动能回收逻辑。但现实是——它根本没拿到工信部准入资质,也无法上牌上路。
参展车辆甚至连完整的VIN码都没有,更像是用于展示的“模型车”。这意味着它连最基本的碰撞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都没做过。L2级辅助驾驶?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这些关乎行车安全的功能,在一台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车上谈配置,毫无意义。
我在车展现场问了几位围观群众,有人笑着说:“看着挺帅,但真敢买吗?万一跑了没售后,零件坏了去哪儿修?”另一位老司机摇头:“现在连哪吒、威马都有些门店关了,这种野路子品牌,怕是连充电桩都不配套。”
五、商业模式:卖车还是拉人头?
如果说前面只是“画大饼”,那它的合伙人制度才是真正警钟。
根据展台信息:
投1000元成一星合伙人
推荐一个二星合伙人奖励2000元
每卖出一台10万元的车,佣金数千元
这已经不是直销,而是典型的多层级分销结构。 类似当年的权健、微商模式。区别在于,以前卖保健品,现在卖“未来汽车”。
我可以理解初创企业想快速铺渠道,但汽车行业讲究的是交付能力、服务体系、质量管控。靠“拉人头返利”来推动销量,只会催生短期泡沫。一旦产品无法兑现承诺,最先受损的就是底层推广者。
许家印当年至少还有地产底子、有工厂、有恒驰5实车落地;贾跃亭虽然跳票多年,FF91到底还能开动。而金鱼汽车呢?除了展台上的那台“模型车”,啥都没有。
六、竞品对比:跟谁比都是降维打击(反向)
我们拿几款真实存在的入门级电动跑车来做个横向对比:
车型 售价区间(万元) 续航(CLTC) 是否量产 动力形式
金鱼汽车(宣称) 10 500km 否 纯电后驱
小鹏P7i 21.99起 702km 是 后驱/四驱
零跑C10增程版 12.88起 1190km(综合) 是 增程式
海马7X-E(海马旗下纯电MPV) 21.58 520km 是 前驱
看出问题了吗?金鱼的价格只有竞品一半,配置却更高,还能用固态电池? 这完全违背经济学规律。更何况,海马汽车已明确辟谣:“从未与金鱼汽车合作”。
换句话说,这家所谓的“河南自主品牌”,连代工方都是虚构的。
七、前景展望:一场注定破灭的幻梦?
有人可能会说:“万一它是下一个比亚迪呢?当年王传福也被说是‘疯子’。”
但时代不同了。2003年电动车还在萌芽期,政策宽松、市场空白。而2025年的今天,行业进入深水整合期,连蔚来、理想都在打价格战求生,哪容得下一个“零资产、零团队、零技术积累”的公司横空出世?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为什么这样的项目还能登上正规展会?
第十三届郑州新能源汽车与光储充展览会本身是个专业平台,按理应对参展商资质审核。可金鱼汽车不仅参展,还获得不小曝光。这说明部分展会可能为了招商收入,降低了门槛,给了投机者可乘之机。
写在最后:各位车友,请擦亮眼睛
我不是反对创新,相反,我一直在为国产新势力鼓掌。从蔚来换电到小米SU7挑战保时捷,这些都是基于真实投入和技术积累的正面竞争。
但金鱼汽车不一样。它不讲研发过程,不晒测试数据,不谈供应链合作,只靠一张嘴吹“颠覆行业”。这不是造车,这是诈骗前奏。
所以我想问问大家:
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投一万当合伙人,推荐别人买车能赚钱”,你会信吗?
一辆号称‘固态电池+华为智联+保时捷颜值’的车只卖10万,你觉得可能吗?
我们该如何防止下一个‘许家印’借着新能源风口卷走老百姓的血汗钱?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
至于金鱼汽车?我建议他们先把公司参保人数从“0”变成“1”,再来谈造车梦想。否则,这场闹剧终将像金鱼记忆一样短暂——七秒之后,无人记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