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T9故障频发,行驶异响,多个故障灯点亮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提速快、用着省钱,还充满了科技感;恨的是,有时候它又像个心思细腻的“林妹妹”,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给你撂挑子。

这不,最近就有一位风云T9的车主,在高速上经历了一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这事儿在车友圈里传得沸沸扬扬,也给所有新能源车主提了个醒。

风云T9故障频发,行驶异响,多个故障灯点亮-有驾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车主当时正开着他的风云T9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车速也不慢。

突然之间,毫无任何征兆,整个中控大屏和仪表盘瞬间就黑了,紧接着,车上能亮的故障灯一下子全亮了起来,五颜六色的,跟过节的彩灯似的。

更吓人的是,他感觉车子一下子就没了劲,任凭他怎么踩油门,车速还是一个劲地往下掉,很快就只剩下每小时40公里左右了。

在车流滚滚的高速上,这速度跟蜗牛爬没什么区别,后面的车子一个劲地按喇叭、闪大灯,其中一辆大货车离他特别近,要不是司机反应快,一场严重的追尾事故恐怕就难免了。

这要是反应慢一点,后车跟得近一点,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车主心惊胆战地把车挪到应急车道,叫了拖车送到4S店。

经过维修师傅的一番仔细检查,最终发现的问题,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毛病不是出在电池、电机或者电控这些大家以为的核心大件上,而是出在副驾驶座椅下面一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线束上。

原来,这捆线束的布置位置有点问题,长时间随着座椅的移动和车辆的颠簸,一直在和座椅下面的一个金属支架发生摩擦。

天长日久,线束最外面的那层绝缘保护皮就被磨破了,导致里面的两根负责通讯的电线直接碰在了一起,发生了短路。

这两根线可不是普通的电线,它们是汽车CAN总线的一部分。

这个CAN总线是什么东西呢?

咱们用个好懂的比方,如果把一辆智能汽车比作一个人,那各种电子控制单元,比如管电池的、管电机的、管空调的、管车窗的,就相当于人体的各个器官。

风云T9故障频发,行驶异响,多个故障灯点亮-有驾

而CAN总线,就等于遍布全身的神经网络系统。

我们开车时做的每一个动作,比如踩油门、打方向、开空调,都会先变成一个信号,通过这个“神经网络”传递给“大脑”(中央控制器),“大脑”再通过这个网络指挥相应的“器官”去工作。

现在,这个神经网络的主干道因为短路直接“瘫痪”了,大脑发不出指令,各个器官也收不到信息,整个系统瞬间就乱了套。

所以,车子才会出现全车黑屏、动力丢失、故障灯乱闪的吓人场景。

一个不起眼的摩擦,就让一台二十多万的汽车瞬间变成了一块没法开的“铁疙瘩”。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在检查过程中,车主还向维修师傅抱怨,说他这车在高速上开的时候,总能听到一阵阵“哐当哐当”的金属撞击声,声音大到连车里放的音乐都盖不住,非常烦人。

师傅把车升起来一看,原来是车主自己掏钱在外面加装的一块发动机护板在捣鬼。

这块护板的材质和设计可能不太过关,在高速行驶时,强大的气流会让它产生共振,简单说就是跟着车身一起抖,然后自己乱响,不断地敲打着车底盘,发出了那种烦人的噪音。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不是个别车辆的质量问题?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现在的新源车里并不少见。

尤其是线束问题,几乎成了整个行业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痛点。

为什么以前的燃油车好像很少听说这种事,到了新能源车这里就这么普遍了呢?

风云T9故障频发,行驶异响,多个故障灯点亮-有驾

主要原因还是结构变了。

新能源车底盘下面要铺设一大块电池包,占了非常大的空间,导致各种管路和线束的布置空间被严重压缩,只能“见缝插针”。

这样一来,线束和车身金属部件靠得特别近,只要设计或者安装的时候稍微有点偏差,就很容易留下摩擦的隐患。

有经验的维修师傅就说,他们每个月都能碰到好几辆因为线束短路趴窝的电动车。

很多车主也反映过,新车开没多久,就闻到车里有股塑料烧焦的味道,去店里检查,往往被告知是新车的正常味道。

但这次事件一出,大家才明白,那很可能就是线束绝缘皮被磨损发热的“预警信号”。

除了车辆本身设计可能存在的隐患,更大一部分问题,其实来源于我们车主自己后期的各种加装。

现在的修理工都说,修电路故障跟当侦探一样。

前不久就有一个例子,一位车主的车空调突然不制冷了,检查了一圈,制冷剂、压缩机都好好的,最后把车里的内饰板拆开才发现,是车主自己装的行过车记录仪,接电的线随便一搭,时间长了线皮破损,跟车身的金属部分接触造成了短路,影响了整车的电压,敏感的空调控制模块就不工作了。

修理师傅们有个普遍的共识,现在遇到的电路问题,十次里有九次都跟车主后加装的东西有关,小到氛围灯、阅读灯,大到电动踏板、360全景影像,任何一根不规范的接线,都可能给全车电路埋下隐患。

还有个更夸张的,一位车主装360全景影像,安装的师傅图方便,把线束从方向盘下面穿过去,结果不小心塞进了安全气囊的线圈里,导致安全气囊故障灯亮了大半年,每次开车都提心吊胆,生怕它哪天突然就爆了。

再重点说说那个护板。

很多人买新车,第一件事就是加装护板,觉得能保护底盘和电池。

风云T9故障频发,行驶异响,多个故障灯点亮-有驾

想法是好的,但如果选了劣质产品,那真是花钱买罪受。

有专业机构做过测试,那些厚度不到2毫米的薄铝合金护板,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共振噪音能达到120分贝,这跟一台电锯在你耳边响差不多,对驾驶体验是毁灭性的打击。

更危险的是,很多廉价护板为了省材料,给电池散热留的孔洞特别小。

这就导致电池在工作和充电时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像被关在“高压锅”里一样。

测试数据显示,装了这种劣质护板,电池包的温度会比正常情况高出8摄氏度。

别小看这8度,它会直接导致电池管理系统为了安全而限制充电功率,有车主就反映,换了便宜护板后,夏天充电时间肉眼可见地变长了,起码慢了三四成,而且长期高温还会严重影响电池的寿命。

所以说,现在的车子越来越智能,功能越来越多,但某种程度上也变得越来越“娇气”。

过去我们养车,就是换换机油三滤。

现在,我们得像关心自己身体一样,去关心它的“神经网络”和“器官”。

其实,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并不难。

可以每个月抽几分钟,拿个手电筒看看主副驾驶座椅下面,还有车门门槛条下面的线束,有没有被挤压、磨损的痕迹,如果发现有破皮的风险,就用电工胶布多缠几圈,起到一个简单的保护作用。

如果要去加装电子设备,一定要找靠谱的店,并且最好在旁边看着,要求工人必须用专用的波纹管来保护走线,接头的地方也要做好防水和绝缘处理,不能随便一拧一缠就完事。

至于选护板,记住三点:厚度至少要2毫米以上,上面必须有专门设计的导流散热槽,而且为了不增加太多簧下质量影响操控,总重量最好别超过5公斤。

我们必须明白,如今养车已经不是过去那么粗放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一根没处理好的电线,都可能关系到我们的行车安全。

为了省几百块钱装个便宜配件,最后可能要搭进去几万块的维修费,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安全风险,这笔账,大家心里都应该算得清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