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距对汽车行驶特性及舒适性的影响解析

轮距,即车轮在车辆支承平面(通常为地面)上留下的轨迹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当车轴两端装有双车轮时,轮距则指双车轮中心平面间的距离。汽车轮距分为前轮距和后轮距,前者代表前两个车轮中心平面的距离,后者则指后两个车轮的中心平面间距。这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有所不同。

轮距对汽车行驶特性及舒适性的影响解析-有驾

► B=K*L公式

在汽车设计中,轮距与轴距之间通常存在一种关系,即B=KL,其中B为轮距,L为轴距,而k值通常介于0.55至0.64之间,具体取决于设计需求。

► 前后轮距差异与影响

采用前后不等轮距的策略,旨在调整车辆的行驶特性。由于各车重心分布和悬挂设计的差异,车辆会展现出独特的行驶特性,如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通过调整后轮距(大于前轮距)可以纠正转向过度,因为宽轮距后轴能提供更大的侧向支撑,从而延缓甩尾现象的出现。相反,若前轮距大于后轮距,则有助于改善车辆先天易转向不足的倾向。

► 稳定性与支撑性

此外,轮距对驾驶舒适性和稳定性也有显著影响。轮距越宽,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越好,因为外侧车轮在行驶时能提供更强的支撑。同时,车辆在弯道中的倾斜角度更小,外侧车轮的极限也会推迟出现。

► 对驾驶舒适性的影响

然而,对于没有方向助力的国产车来说,过宽的前轮距可能会使方向盘变得沉重,从而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因此,在追求宽轮距带来的稳定性的同时,也需要权衡其对车身造型、车厢宽敞程度以及车辆总宽和总重的影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