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最近有点上火。
你说它卖得俏吧,定金都攒了15万,眼瞅着奔着一年40万的盘子去了,这成色搁哪儿都得叫声好。
可它又总被“惦记”,不是电机闹脾气,就是轮毂掉链子,搞得好像谁都想给它使个绊儿。
你说这又是图个啥呢?
有人撇嘴,还不是“友商”眼红病犯了。
瞧见没,传统车企跟你掰扯车的筋骨皮肉,鸿蒙智行呢,非要跟你叨咕智驾、激光雷达,恨不得把高科技全码上去。
这就好比科举,人家跟你比字迹娟秀,你却摸出个AI判卷机,直接降维打击。
鸿蒙智行这套活儿,的确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
但茬口也在这儿,它想把这套家当开放给其他厂子攒局,结果又撂下一句,攒可以,数据归我。
这潜台词就是,我卖的是“灵性”,你卖的是“躯壳”。
卖车赚吆喝本是常理,可车BU靠卖车竟能盆满钵满,这就有嚼头了。
有绝活,想独占鳌头,这在商海里其实见怪不怪。
但要命的是,想入伙的车企,觉得自己成了代工的,人头、智力、售前售后都归鸿蒙智行,自己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连个置喙的余地都没有。
这下炸锅了,结果呢?
轮毂供应商被友商拿捏,直接一勺烩了。
这可不是挠痒痒,直接卡脖子。
只能临阵磨枪,抓个备胎顶缸。
C位是鸿蒙,其他都是打工人,卖得好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卖不好呢?
想想都替人窝火。
瞅瞅这次的“轱辘风波”,原轮毂供应商(也是某当红车企的铁杆供货商)受外力干扰,延期交货两周,直接导致5月上旬产能吃紧。
赛力斯赶紧搬出重庆本地的二供救场,预计5月下旬产能才能缓过劲儿来。
这事儿后头,其实折射出一个挺扎心的问题:供应链的攻防战。
明面上是“卡脖子”,实则是利益的重新洗牌。
你鸿蒙智行想靠着技术优势雁过拔毛,别人也不是泥捏的,总得寻思着反击一下。
这就好比牌桌上,你一家独大,把把通吃,别人肯定不爽。
要么掀桌子,要么抱团儿怼你。
而问界M8,就成了这场牌局上的风暴眼。
这里面,其实也扒拉出一些更深水的问题。
比方说,国内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危。
关键零件受制于人,这可不是一句“自主可控”就能摆平的。
我们需要更多有底气的供应商,更周全的产业链,才能躲开被人扼喉的险境。
再者,这种“技术挂帅”的套路,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鸿蒙智行想捣鼓出一个汽车界的“安卓系统”,让其他车企都来抄它的作业,听着挺带劲,但现实是骨感的。
车企们真甘心卸下自己的魂儿,当鸿蒙的“应声虫”吗?
当我们一门心思地把锅甩给“友商妒忌”时,是否忽略了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就埋着雷?
说白了,这事儿的症结,还是利益分配的经难念。
鸿蒙智行想多捞一笔,甚至想把蛋糕重新分一分,肯定会动了别人的乳酪。
而这种明争暗斗,在未来的汽车江湖,恐怕只会愈演愈烈。
毕竟,谁不想多分一块肥肉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