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哑火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161万辆,同比暴跌6%,这个数字把日产钉在了耻辱柱上:自2004年有记录以来,它第一次跌出全球车企销量前十。
把它挤出榜单的除了老对手铃木,还有两位中国玩家:比亚迪214万辆、吉利193万辆。 五年前,日产销量还比铃木高出80多万辆;如今,铃木以163万辆反超它2万辆,排名第十。 日产,连前十的门槛都没摸到。
从巅峰到谷底
日产在中国的崩盘最惨烈,上半年销量27.95万辆,同比下滑17.6%,比2018年72万辆的巅峰时期暴跌60%。 曾经月销破万的轩逸、奇骏,如今在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L7的围攻下节节败退。
就连日产寄予厚望的纯电轿车N7,6月卖出6189台登顶合资纯电榜首,也救不了整体颓势,比亚迪一个月就能卖出34万辆。
日产输在反应迟钝,当中国车企用800V超充、城市NOA智能驾驶砸市场时,日产还在推销“大沙发”舒适性。 年轻人早用钱包投票:10万出头买比亚迪海豚,续航500公里带智能座舱;同价位的日产轩逸·经典,连车机导航都卡顿。
关税砍掉687亿利润
特朗普政府的15%进口关税,像把刀插在日产胸口。 第二季度,关税削掉687亿日元利润。 致命的是技术空窗:e-Power混动系统号称革新,搭载它的Rogue车型要到2026年才上市。
眼睁睁看着丰田RAV4混动抢走客户,日产只能靠跑车Z系列撑场面,Q2销量暴涨108%,区区1635辆对大局杯水车薪。
连老家都守不住
日产在日本销量跌到22万辆,创1993年以来新低。 追浜工厂,这座1961年投产、生产过1780万辆车的功勋基地,将在2027年彻底关停。 流水线工人举着“反对裁员”的标语,但日产CFO的发言更冰冷:“消费者信任度下降是亏损主因”。
关厂、裁员、卖资产
日产正用手术刀切割自己,全球产能砍掉30%,工厂从17家缩到10家:墨西哥库埃纳瓦卡工厂停产,日本追浜、Shonan、Oppama工厂陆续关闭。 2万名员工将失去工作,欧洲560名总部员工已进入裁员谈判。
唯一亮色是与东风的“出口同盟”,日产持股60%的合资公司将中国产电动车卖向东南亚、中东。 借中国供应链低价优势,绕开美国关税壁垒。 岚图接手武汉云峰工厂、奔驰抛售日产3.8%股份的消息,又让这步棋显得悲壮。
聆风八年才改款
日产曾以技术闻名,如今却陷入青黄不接。 电动王牌聆风(Leaf)八年未换代,新款要等到年底才上市。 全固态电池号称2028年量产,宁德时代直言“2030年前难规模化”。
日产一边裁员研发岗,一边把希望押在OTA升级上,N7的首次更新号称“优化100项功能”,用户吐槽:“连手机蓝牙解锁都要等明年”。
谁会是下一个日产?
当比亚迪用海鸥杀入7万元市场、吉利银河L6标配NOA智驾时,传统巨头的护城河正在崩塌。 日产161万辆的销量,比2009年雷曼危机时仅多7万辆。 它关掉的工厂墙上还留着“技术日产”标语,年轻人已挤进蔚来展厅体验换电。
这场塌方里,刺眼的不是亏损1157亿日元,是奔驰抛售股票时那句轻描淡写:“日产股份不具有战略重要性”。
全部评论 (0)